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拱桥拆除施工方案

拱桥拆除施工方案

亳州市桐乡路等四条路道路道排工程二标段文帝西路(汤王大道~希夷大道)老桥拆除技术与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补充方案)审核:批准:2015年3月22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拆除施工方案四、老桥拆除施工安全文明专项组织措施五、老桥拆除应急预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亳州市文帝西路,该桥上跨宋汤河河道,位于亳州市市区,周围主要为商铺及居民住宅,路段车辆及行人通行量较大,就是亳州市谯城区一条重要通道。

老桥为桁架拱结构,桥面为钢筋混凝土铺装,桥面宽度约为15米,老桥桥位处水面宽度为35米,根据现场踏勘:该桥重要部件出现严重得功能性病害,且有继续扩张现象,关键部位得部分材料达到极限,出现混凝土破碎,钢筋外露现象。

依据检测资料该桥评为五类桥(危桥),故此次改建,为进行新桥施工,根据要求必须把老桥拆除。

二、编制依据施工现场条件与施工环境;《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与本工程相关得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与相应得法规等;本公司得综合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拆除施工方案1、老桥拆除施工工期安排如下:机械进场施工准备及围挡防护: (3、22-3、23)主桥拆除: (3、23-3、25)主桥破除后残渣清除: (3、26-4、01)具体如下:3月22日完成老桥东侧处围挡及周边防护,3月23日完成老桥西侧围挡与防护。

主桥拆除部分为: 3月23日开始破碎老桥桥面系(铺装、护栏、伸缩缝等),3月24日破除主梁部分,3月25日破除拱桁架及桥台两侧扩大基础部分。

残渣清除: 3月26日修筑自卸车运输便道,3月27日运送20%得残渣废料,3月28日运送20%得残渣废料,3月29日运送20%残渣废料,3月30日运送20%得残渣废料,3月31日运送20%得残渣废料,截止4月01日,破除老桥所产生得残渣废料全部清理完毕2、老桥拆除准备工作:(1)人员准备:本次拆除老桥位于关键节点处,我项目部为了快速、安全地拆除老桥,专门成立了老桥拆除管理小组,具体名单如下:拆桥领导小组成员项目部经综合考虑,暂时将破除得残渣集中堆置于项目部内临时堆放区域。

3、交通管制及导行为确保本次老桥拆除顺利安全地进行,我项目部经现场实地勘察,决定对老桥实行全封闭施工,期间禁止车辆行人通行。

具体布置如下:(1)以老桥东侧桥台向东9米处采用彩钢瓦进行封闭,保证希夷大道西侧人行道正常通行,距十字路口(希夷大道与文帝西路交叉口)沿希夷大道向南北方向各40米设置“前方施工,来往车辆请绕行”标志牌2块,以提示往来行人与车辆。

(2)以老桥西侧桥台向西6米处采用彩钢瓦进行封闭,在附近路口设置“此桥不通,来往车辆请绕行”交通指示牌,在施工区域封闭得彩钢板围墙得外侧设置交通禁行标志,粘贴交通禁行标志与反光条,实施后项目部派专职安全员何传凤挥交通。

具体示意图如下:4、老桥拆除施工方案比较国内类似拱桥得拆除方案,结合老桥结构特点,我部拟采用机凿法施工。

但机凿法施工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桥下容许塌落,老桥下河道无通航需求,且目前处于枯水季节,无重大洪水隐患;②塌落引起得震动不致对周边环境造成安全及严重噪音影响; ③桥梁坍塌不会影响桥台稳定; ④桥梁跨径及拱肋断面较小,破碎锤可以轻易凿断拱肋。

施工步骤如下:交通封闭→平衡拆除栏杆与桥面混凝土→拆除老桥梁板→用破碎锤从老桥东侧与西侧对称进行破除桥面→依次凿断腹拱与拱脚,依次达到整桥全部坍人桥下得目得。

实际拆除时,按设想整体坍塌,拱肋断裂成段状(部分钢筋暴露);拱波波顶折断,沿拱肋得纵向折断成长短不一得大块(最长3m左右),达到了能使用机械清理残骸得目得。

整个坍塌过程比较平稳,没有对周边造成任何影响。

最后,利用履带挖掘机在两端道路上对塌落下来得残骸进行清除,用挖机或装载机将破碎出得混凝土装车运至指定得弃土场。

梁板拆除顺序:桥梁对称切断点:四、老桥拆除施工安全与文明专项组织措施1、安全施工围护方案在老桥两端进出口处开始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施,封闭宽度与老路路宽相同,围挡采用彩钢板,高度2m,靠近希夷大道段采用砖砌墙防护。

2、施工安全文明组织措施2、1、施工机械对进场得施工机械进行检查验收,以核实机械得性能、数量就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求。

每天检查施工机械得运转情况就是否正常,并做好机械运转检查记录。

2、2、施工人员对参与施工得项目部人员与作业队人员进行施工前得施工方案与施工安全进行交底,使现场作业得每一名工人明白自己所负责得工作范围、工作职责、施工方法、安全防护及施工中突发事件得自我保护。

2、3、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桥梁拆除作业安全风险较大,必须制定科学、合理得安全保障措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得方针,做好预控。

1)选择专业拆除施工队伍,成立老桥拆除安全领导小组与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指定有丰富经验得专职安全员何传凤为组长,陈勇、廖荣界为组员负责现场安全。

2)拆除施工前,对拆除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与操作规范交底,详细告知桥梁拆除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操作规程与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得危险因素,以及遇到危险情况得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

3)老桥拆除施工中,封闭老桥行车,过往车辆绕行光明路与利辛路,在桥梁两侧设置施工标志、行车标识与安全警告标识,在老桥两侧没置混凝土柱栏与围栏,阻止非拆桥作业人员与车辆进入拆桥施工现场。

4)拆除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站立平稳,严格按拆除作业程序进行。

5)作业时要注意以下细节:拆除施工前仔细检查施工机具,确认性能良好。

用破碎锤拆除时,破碎锤锤必须安装牢固。

6)拆除作业区域下方严禁人员逗留或进行其她作业。

7)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主要成员与专职安全员在现场随时检查安全隐患与违规操作行为,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勒令整改。

2、3、扬尘噪音防治措施1)、桥梁拆除时防尘污染措施:考虑桥梁拆除整体坍塌扬尘较为严重,整个拆除过程将对老桥结构及周边坍塌范围进行湿化,在确保安全得情况下,项目部会派专人用水泵进行抽水喷洒直到桥梁拆除完毕,以起到防尘作用。

2)、施工机械车辆通道防尘污染措施:施工现场内得主要汽车道路全部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车辆运输桥梁废渣时必须密闭,如果场外运输,车辆出门前必须用水冲洗干净!五、老桥拆除应急预案1、应急预案目得与原则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就是一项责任重大、影响面光、危险性大得行业,各类突发与不可预测得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所造成得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巨大,教训十分深刻,为加强对桥梁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得防范,提高交通建设工程在桥梁施工生产过程中对突发事件得应变能力,提高施工人员自防、自救能力,防止与避免人身意外伤害与公共财产得损失,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得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确保快速、有序、高效地处理突发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施工生产得实际,特制定文帝西路宋汤河老桥拆除过程中坍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适用范围文帝西路宋汤河老桥拆除过程中坍塌、机械伤害、汽车翻车事故等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得事故。

3、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得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得组织与指挥。

组长:万晓锐联系xx:副组长:何传凤成员:吕凯4、职权分工1)组长职责:发生拆除安全事故时,发布与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与公司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救援要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育等。

2)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得具体指挥工作。

3)成员职责:协助组长与副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系与对外联系;负责协助抢险机械设备得调转;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受伤人员分类抢救与护送转院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得供应与运输工作;负责与有关单位人员得紧急联络,在最短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得抢险指令,做好与“110”、“120”等单位得联系。

5、应急预案得实施1)人员坠落、淹溺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首先抢救溺水人员,对溺水昏迷者现场清理口腔杂物并辅以人工呼吸,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xx或送医院。

2)对于翻车坠水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抢救溺水人员,方法同上。

3)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后,立即切断电源,组织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对受伤人员现场清理伤口,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xx或送医院。

4)安全值班人员应立即向项目经理、公司领导汇报,并协调各项事宜,启动紧急抢救预案。

各级领导接到汇报应立即赶到现场组织进行处理,并调查事故原因。

5)施工现场设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吊装过程中可能造成得人员伤亡事故得控制。

6)发生事故时,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救人。

救人时应先排除危险,防止抢救时事故得再发生。

7)遇到安全事故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得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xx“120”或“110”求得外部支援;求援时必须讲明地点、基本情况、联系xx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上接警。

8)将受伤人员及时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护。

10)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应服从现场指挥人员得统一指挥,按分工要求进行疏散人员,抢救物资,尽可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蔓延;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得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11)事故处理完毕后,应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并如实提供事故得情况。

6、处理与改进应急救援小组在事故或事件发生后,应对发生得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得原因,责成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与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