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跟踪检测(二)力与直线运动1.(2020·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高速公路的ETC 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 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
某汽车以21.6 km/h 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 天线用了0.2 s 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
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6 s ,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该ETC 通道的长度约为( )A .4.2 mB .6.0 mC .7.8 mD .8.4 m解析:选D v 0=21.6 km/h =6 m/s ,汽车在前0.2 s +0.6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v 0(t 1+t 2)=6×(0.2+0.6)m =4.8 m ,随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位移为x 2=v 022a =622×5m =3.6 m ,所以该ETC 通道的长度为L =x 1+x 2=4.8 m +3.6 m =8.4 m 。
综上所述,故选项D 正确,A 、B 、C 错误。
2.(2020·麻城质检)如图所示,平滑曲线a 、b 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甲和乙的位置—时间(x -t )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 2时刻,两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 .在t 1时刻,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C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乙车的路程大于甲车的路程D .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选D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均为负,所以在t 2时刻,两车运动方向相同,故A 错误;在t 1时刻,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即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 错误;在t 1~t 2时间内,乙车行驶的路程等于甲车行驶的路程,故C 错误;在t 1到t 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同,时间也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正确。
3.[多选](2020·淄博模拟)2019 年7月,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了中、高速滑行试验。
某次试验飞机在平直跑道上滑行,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滑行的距离为x ,滑行过程中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线上C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x 、t 0、t 1、t 为已知量。
设飞机着陆滑行t 0时的位置与终点的距离为x 0,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v ,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v >2x tB .v <2x tC .x 0>x (t 1-t 0)2t 2 D .x 0<x (t 1-t 0)2t 2解析:选AC 由题图可知x <12v t ,解得v >2x t ,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题图可知v C v =t 1-t 0t ,由面积关系可知x 0>12(t 1-t 0)v C =v (t 1-t 0)22t ,而v >2x t ,则x 0>x (t 1-t 0)2t 2,选项C 正确,D 错误。
4.木箱内的地板上放置一个5 kg 的物体,钢绳吊着木箱静止在某一高度处。
从计时时刻开始钢绳拉着木箱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 m/s 2,至第3 s 末钢绳突然断裂,此后木箱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开始竖直下落,7 s 末落至地面。
木箱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地板始终保持水平,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2秒末物体的重力增大到70 NB .第4秒末物体对木箱地板的压力为70 NC .第4秒末物体对木箱地板的压力为50 ND .第6秒末物体对木箱地板的压力为0解析:选D 第2秒末,物体的加速度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但物体的重力不会随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而变化,故A 错误;第4秒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木箱地板的压力为0,故B 、C 错误;第6秒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木箱地板的压力为0,故D 正确。
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1v与位移x 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质点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1v -x 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四边形AA ′B ′B 的面积可表示质点从O 到C ′运动所用的时间D .四边形BB ′C ′C 的面积可表示质点从C 到C ′运动所用的时间解析:选D 由题中1v -x 图像可知,1v与x 成正比,即v x =常数,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图线斜率不等于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故B 错误;由于三角形OBC 的面积S 1=12OC ·BC =x 12v 1,体现了从O 到C 所用的时间,同理,从O 到C ′所用的时间可由S 2=x 22v 2体现,所以四边形BB ′C ′C 的面积可体现质点从C 到C ′所用的时间,故C 错误,D 正确。
6.(2020·保定月考)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轻绳和轻弹簧拉力作用下静止,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设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剪断弹簧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B .剪断弹簧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cos θ,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角斜向右下方 C .剪断轻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左下方D .剪断轻绳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tan θ,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θ角斜向左上方 解析:选A 剪断弹簧瞬间,小球所受的弹簧拉力消失,所受的轻绳拉力突变为零,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剪断弹簧前,设弹簧的拉力为F ,轻绳的拉力为F T ,由平衡条件可知:F cos θ=mg ,F sin θ=F T ,解得F =mg cos θ,F T =mg tan θ。
剪断轻绳瞬间,小球所受的轻绳拉力消失,所受弹簧的拉力和重力不变,则小球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g tan θ,由mg tan θ=ma 可得小球的加速度为a =g tan θ,方向水平向左,故C 、D 错误。
7.(2020·六盘山二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两根细线OA 、OB 连接,细线OA 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厢顶,细线OB 的另一端连接于侧壁,细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OB 保持水平,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小车向左做加速运动,当OB 段细线拉力为OA 段拉力的两倍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gB.54gC.74gD.32g 解析:选C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 cos 37°=mg ,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F -F sin 37°=ma ,解得a =74g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8.(2020·江苏高考)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
某运送抗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
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3节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A .FB.19F 20C.F 19D.F 20解析:选C 设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可将后面的38节车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设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m ,每节车厢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合力大小均为f ,则有F -38f =38ma ,再将最后面的2节车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设倒数第3节车厢对倒数第2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 ′,则有F ′-2f =2ma ,联立解得F ′=F 19,C 项正确,A 、B 、D 项均错误。
9.(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0=4 kg、倾角θ=45°的斜面体C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斜面上叠放质量均为m=1 kg的物块A和B,物块B的下表面光滑,上表面粗糙且与物块A下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与物块A和斜面体C一起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运动,取g=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块A受到摩擦力大小F f=5 NB.斜面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10 m/s2C.水平恒力大小F=15 ND.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A、B、C三物体仍然可以相对静止解析:选A对物块A和B整体分析,受重力、斜面体对其支持力和水平恒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N sin θ=2ma其中N cos θ=2mg对物块A、B和斜面体C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有F=(2m+m0)a联立解得:a=5 m/s2,F=30 N对物块A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A受到摩擦力大小F f=ma=5 N故A正确,B、C错误;若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则有F-μmg=ma A解得a A=25 m/s2>a,所以物块A相对物块B滑动,故D错误。
10.[多选]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
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100 m。
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2所示。
取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t=3 s时两车相距最近B.0~9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45 mC.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为10 mD.两车在0~9 s内会相撞解析:选BC由加速度—时间图像可画出两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t =6 s 时两车同速,此时距离最近,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0~6 s 内两车位移之差:Δx =12×30×3 m +12×30×(6-3)m =90 m ,则此时两车相距:Δs =s 0-Δx =10 m ,C 正确,A 错误。
0~9 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Δx ′=12×30×3 m =45 m ,所以两辆车不会相撞,故B 正确,D 错误。
11.(2020·衡阳五校联考)一旦发生火灾,高楼居民如何逃生是一直困扰我们的致命问题。
最近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逃生滑梯。
提供了颇具创意的解决方式,这种装置类似于“滑滑梯”,紧急情况中放下。
逃生者倚躺在滑梯内。
即可顺势滑到底楼。
(假设每层间的高度h =3m ,g 取10 m/s 2)(1)经发明者测试,逃生者从5楼滑到1楼需要10秒钟,假设滑梯坡度为37°。
忽略空气阻力和转角处的动能损失。
求逃生者的下滑加速度大小和逃生者与“滑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