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叱咤(zhà)风云矜(jīn)持B . 成群结对(duì)翩跹(qiān)C . 金碧(bì)辉煌濒(bīn)危D . 浮想联翩(p iān)谛(dì)听2. (2分) (2019七下·柳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闻一多先生心不在焉,报歉地道一声:“秩(zhì)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B . 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 .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bài)。
D .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yàn)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3. (2分)(2020·河北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①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②,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
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③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
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④ 。
”A . ①警觉②警醒③凡事④天高地厚B . ①警觉②警醒③凡是④天翻地覆C . ①警醒②警觉③凡事④天翻地覆D . ①警醒②警觉③凡是④天高地厚4. (2分)(2014·郴州)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变形记》播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山区的学生捐献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B . 环保专家听取、讨论了他的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C . 他勇斗歹徒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市民,因此,他被授予“英雄市民”。
D . 孔乙己一业,许多酒店的客人便都看着他笑。
5. (2分) (2017九上·宜城期中)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
②如果养此匠心,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
③需要提醒的是:涵养匠心,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④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
⑤这颗匠心,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A . ①⑤②③④B . ①③②⑤④C . ③④①②⑤D . ③④①⑤②6. (2分) (2020八下·杭州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B . 成语“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成语“斗折蛇行”出自《小石潭记》。
C .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字子敬。
“虞山王毅叔远甫”中的“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7. (6分) (2019八上·阳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回忆我的母亲①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③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④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一员。
B . 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她虽然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却和他们共同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C . 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而她就是其中的一员。
D .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对选文第④段中“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它从上句对母亲的高度评价过渡到下句对母亲的报答。
B . 用设问形式表示强调:我要报答母亲。
C·它与下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表达了“我”报答母亲深恩的方式和决心。
D.它用问句引起作者感情的升华:从报答母亲到尽忠于党和人民(3)作者“尽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自己一定能做到?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8. (11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啖粥而读义:②辄以水沃面义:③食不给义:④乃至被谗受贬义:(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四、古代诗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9. (10分)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其实是________的折射。
(2)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10. (8分)(2017·温州)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②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④晓雾将歇,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⑤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自然景物喻国事衰微和孤臣无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冰清玉洁,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若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象地诠释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⑦古诗词中运用叠词,会产生动听的节奏和美丽韵味,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请写出一句使用叠词的古诗词句,要求句子完整。
________。
五、文学作品阅读 (共1题;共18分)11. (18分)现代文阅读《我的母亲》(节选)胡适家里虽然一贫如洗,但母亲情愿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请了一位先生。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
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
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
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
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
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
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
她还时常收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
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母亲的呼吸。
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
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1)选文讲了我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当我背不出的时候,父亲为什么要打我?(3)“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这是为什么呢?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4)如何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请赏析一下。
①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②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5)读了此文,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严父慈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