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物理试题物理试题1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答案】B【解析】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即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故需要放释放能量,放出光子,能量减少,选项B正确。
14.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答案】A【解析】这是一束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则介质变了,故光的传播速可知,光的传播速度会变度会改变,因为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故根据n=cv小,但是光的颜色不变,即光的频率不变,根据v=λf可知,光的波长也会变小,选项A正确。
15.一个小型电热器若接在输出电压为10V的直流电源上,消耗电功率为P;P.如果电热器电阻不变,若把它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则此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V C.10V D.VA.5V B.【解析】设电热器的电阻为R ,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U ,故有效值;则当接在直流电源上时P=2(10)V R ;接在某个正弦交流电源上时,2P 联立以上两式解之得U=10V ,故选项C 正确。
16.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17.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C .与粒子质量成正比D .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答案】D【解析】设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磁感应强度为B ,运动速度为v ,周期为T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故Bqv=m 2v R,再由T=2πR v ,得周期T=2πm Bq ;故粒子的等效电流为I=22π=q Bq T m,可见它的大小与q 2成正比,与质量m 成反比,与粒子的速度v 没有关系,选项ABC 错误,与磁感应强度B 成正比,选项D 正确。
17.一个弹簧振子沿x 轴做简谐运动,取平衡位置O 为x 轴坐标原点.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确反映振子位移x 与时间t 关系的图像是【答案】A【解析】若振子具有沿x 轴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说明它已经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即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振子运动到负的最大位移处,故选项A 是正确的。
B 中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振子达到平衡位置处,故选项B 错误;同理选项CD 也分别到达最大位置处和平衡位置,也与题意不相符合,选项CD 也错误。
18.关于环绕地球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答案】B【解析】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选项A 错误;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选项B 正确,例如在椭圆运动时以半长轴为对称轴的对称点上的速率都是相等的;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一定相同,因为同步卫星的周期相等,根据2224π⨯=GMm m r r T,所以轨道半径相等,选项C 错误;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也可能不重合,只要这个平面的圆心是地球的球心就可以,故选项D 也错误。
19.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跳环实验”.如图,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L 、开关S 和电源用导线连接起来后,将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L 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闭合开关S 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实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导致套环未动的原因可能是A .线圈接在了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过高C .所选线圈的匝数过多D .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答案】D【解析】老师做实验能跳动,说明装置没什么问题,所接电源也没什么问题,这其实是自感的一个现象,需要要套环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使得套环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线圈的磁场相互排斥而使得套环跳起,故不是因为电压过高或线圈的匝数过多引起的,这两项都应该使现象更加明显,所以只可能是因为所用套环的材料与老师的不同而引起的,因为如果用的套环的电阻很大,产生的电流很小就会不足以产生较大的磁力使它上升,故选项D 正确。
20.“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恒定电压U ,则它会辐射频率为ν的电磁波,且ν与U 成正比,即ν=kU .已知比例系数k 仅与元电荷的2倍和普朗克常数h 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的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比例系数的值可能为A .2h eB .2e hC .2heD .12he【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四个选项的表达式都是关于元电荷与普朗克常数h 的关系,但是到底那个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单位量纲的方法来判断;因为ν=kU ,故系数k 的单位应该是1sV; 对于A 来说,2h e 的单位是 Js VCs C C=Vs ,因为会用到这些公式对单位进行联想,有爱因斯坦的光子说E=hν,还有W=Uq 等,故选项A 错误;对于B 来说,它与A 是倒数关系,则其单位也是倒数关系,故它对应的单位就是1sV,选项B 正确;对于C 来说,2he 的单位是JsC=VC 2s ,选项C 错误;对于D 来说,12he 的单位是选项C 单位的倒数,故也是不正确的,选项D 错误。
21.(18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___mm (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 .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为3V ,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由以上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是采用图2中的_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3)图3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图(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3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标出了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4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约为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D.1×10-8Ωm(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答案】(1)0.397;(2)甲;(3)如下左图所示;(4)如下右图所示,4.4。
(5)C;(6)CD。
【解析】(1)固定刻度读数为0,可动刻度读数为39.7,所测长度为+⨯=039.70.010.397mm(2)由记录数据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金属丝的电阻R x5Ω,若采用乙电路,它V≈0.12A,而表格中的最小是限流式的,则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I=350.120Ω+Ω+Ω电流是0.02A,所以它采用的不是限流的乙电路,而分夺试的甲电路;(3)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因为电路是分压式的,故需要先连接电源、开关和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线柱,使它们一起串成一个回路,然后再从变阻器上抽一个头出来,与电源的一端一起对电路供电,因为要求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在开关闭合前应该是0,最后再连接电压表,它应该直接并联在电阻两端即可;(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出对应的2、4、6点,然后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连接时如果发现某些点没在这条线上,说明该点实验时的误差较大,可以不管它,直接舍去,连接好的直线如图所示。
在直线上找两个间隔较远的点,容易读数的,计算出它的斜率来,就是电阻的大小,即R x =2.30.52V A=4.4Ω,(取其他的点也可以,能有所出入,但都是正确的)(5)根据电阻定律得R=ρL S,故电阻率ρ=2324.4 3.140.39710440.5()π-Ω⨯⨯⨯==⨯RS R D L L Ωm=1.1×10-6Ωm ,选项C 正确; (6)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w 偶然误差,不是系统误差,选项A 错误;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不是偶然误差,选项B 错误;偶然误差是由于估读时的不确定而出现的误差,它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而减小,系统误差是仪器本身或实验方法形成的误差,它只能通过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或改进测量方法而减小;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选项C 正确;用U ─I 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选项D 也正确。
22.(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 后以速度v 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 ,v=3.0 m/s ,m=0.10kg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 ,不计空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求:(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3)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υ0.【答案】(1)0.9s m =;(2)0.9K E J =;(3)04/v m s =【解析】(1)物块飞出桌面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212h gt =,解得:0.3t s =,水平方向:0.9s vt m ==。
(2)对物块从飞出桌面到落地,由动能定理得:22121122mgh mv mv =-,落地动能2110.92K E mgh mv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