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案例介绍

【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案例介绍


二、区域发展规划的特点 区域发展规划的五大特点:
一:目的性
明确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广东省东西两翼 区域规划的编制目的是解决广东省东西两翼地 区的协调发展
二:前瞻性
突出规划的超前性,加强规划的指导性、科学 性和有效性。
三:综合性
区域发展规 划的特点
区域发展规划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四、安徽区域发展的背景
背景介绍
安徽在经济地理位置上,不东不西,不南不北, 在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 安徽从来不在核心地带,前些年,安徽曾经计划过皖江四市(马鞍 山、芜湖、安庆和铜陵),后来计划东进战略,将沿江浙一带的22 个县市一字排开,希望融入上海为龙头的“泛长三角”发展战略。 但是,对于安徽北部的发展始终没有排上位置,以至于滁州、蚌埠 、阜阳、宿州以及淮北都因为地处万倍不在安徽发展战略的重点区 域内,而多少有点落寞。此次,安徽以合芜蚌捆绑,搞自主创新能 力综合试验区,虽然排不上国家计划的行列,但是自拉自唱,先把 声势和动作搞起来,再“逼宫”默认,至少说明,安徽以往思想保 守、僵化的形象要有所改观了,到底有多少实质性的举措和进展, 可以拭目以待。
四:战略性
区域发展规划是区域发展的方向性规划, 重点是从宏观着眼,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开 发、环境整治和建设布局等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做 出决策。区域规划的战略性决定了在规划内容上 的粗线条特征,也就是说区域规划并非越具体越 好,规划目标不一定都要精确量化,关键是找准 方向、把握基本尺度
五:地域性
理论框架
会条件,这类环境因子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是经济模式选择的一
个重要依据。
2、区域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战略布局
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也就是择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
诸如资源开发型、深加工型、技术密集或高技术型、外向型等等;确定
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目标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比
例、经济效益、人均收入、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环境保护标准指标;建设
总体布局,也就是区域发展空间模式的选择。从全国角度来看,可以分为
东、中、西三个地带,各带的产业模式和开发时序有所区别。
3、工业布局规划 工业布局规划的任务,一是要进行重要矿产资源开
发利用方向、目标和途径的论证,使资源开发具有良好
发展规布点的骨干工业企
业进行厂址选择,要在全面分析原料与燃料来源、产品
理的序位-规模结构。
6、基础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包括骨干交通运输网及重要港站的选线定点,电
站及输变电线路选择、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证及选线等等。
7、环境治理保护规划
环境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有: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山地灾害
、地震灾害等的防治规划;工业三废污染处理规划;防护林带及自然保护
区规划;生态经济系统规划。
规划内容广泛,对区域内各系统、各组成要素 进行全面的考虑,对社会经济各部门进行统筹安排 ,在综合各部门、各行业专业规划的基础上对区域 的整体发展做出统一决策;规划思维方法,着重全 面权衡利弊,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 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 专项论证的不足;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 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区域空间布局方案都不 会是唯一的,区域规划应特别注重发挥地区优势, 最后规划方案的决策往往是在多方面、多目标、多 方案的综合比较中遴选出来的。
五、安徽区域发展规划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皖江城市带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标志着皖江城市 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安徽区域 发展规划
该规划是安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性发展
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 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
发展规划 的内容
进行人口增长预测;二是根据人口结构变动趋势确定
就业、就学、养老等对策;三是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分
析区域人口压力确定人口承载措施。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一是确定主
要中心城市的性质,形成合理的职能结构;二是确定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
,形成合理的带点网络;三是确定各级城市、城镇的数量和规模,形成合
,应从全局利益出发,把需要与可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具体论
证。此外还要为城市、工矿、交通等建设留有足够的余地。其次要合理调整
农作物布局,安排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包括粮食基地、林业基地、渔业基地
、牧业基地以及城市郊区的蔬菜、水果、禽蛋奶类基地等。
5、人口与城镇体系规划 人口规划一是根据现状人口结构和人口增长政策
三、区域发展规划的内容
1、区域发展基础评价 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评价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自然
发展规划 的内容
资源有土地、水、矿产、生物、海洋及自然风景等,其优劣
丰歉程度表现了一个区域的基础素质;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现状分析
的主要内容是总量结构和效益的分析,以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分析 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又被称为人文资源或社
销售方向、基础设施配套条件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论证和多方案比较。三
是要在新开发的工业区、工业点和产业带内搞好工业企业的协调组合,使工
艺技术上密切联系的企业成组布局,既利于分工协作,又利于形成规模。
4、农业布局规划
农业布局规划首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这一规划可以农业区划为基础
,因地制宜地安排农、林、牧、渔业用地,对于既宜农、又宜林宜牧的土地
区域发展规划的地域性有两方面含义。
第一,区域规划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地域分工是社会化大 生产的客观要求,针对地方特点、发挥地区优势是实现生产地域 分工的可靠途径。因此多地区的区域规划要灵活运用发展模式, 防止“千区一面”。第二,区域规划以空间布局为主要研究对象 ,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安徽省区域发展规划
一、区域发展规划的定义 二、区域发展规划的特点 三、区域发展规划的内容 四、安徽区域发展规划的背景 五、安徽区域发展规划 六、皖江城市带 七、对于安徽区域发展规划的意见 八、启发
1 背景定介义绍
一、区域发展规划的定义: 区域发展规划是关于一定地区的资源 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与控制,生 产建设布局,城乡发展以及区域经济 、人口、就业政策的综合性规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