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
主要症状: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

次要症状:腹胀、腹痛、乏力。

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下列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人工方法辅助(如指抠、盆底支持);⑥每周少于3次排便。

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

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

患者须在诊断前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3个月满足诊断标准。

(二)证侯诊断
1.中气不足证: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

舌淡苔白,脉弱。

2.脾肾阳虚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脉沉弱。

3.津亏肠燥证: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

舌红苔燥,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气不足证
治法:升清降浊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

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

3.津亏肠燥证
治法:滋阴润肠
推荐方药: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

生地黄、玄参、麦冬、火麻仁、桃仁、当归、枳壳等。

中成药:麻子仁丸
(二)针灸治疗
主穴:多选大肠腧、天枢、脾俞、三阴交等穴。

配穴:乏力者加针足三里、腹胀加针大横。

针刺时,将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行补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

阳气不足者可加艾灸,可在针刺基础上加灸神阙、气海。

(三)灌肠疗法
生大黄、桃仁、当归等,制成煎剂达150-200ml,用时加温至40℃灌肠,在肠道内药液保留约20分钟后,排除大便。

根据病情需要,可3-4小时后重复灌肠。

每日不超过两次。

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

若应用该治疗后,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

(四)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少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适当食用蜂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

2.生活起居:适当运动如餐后散步,摩腹;避免久坐、久卧。

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思虑过度。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便
秘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

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有好转
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2.证侯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便秘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北京中医药,2011)动态观察中医证侯的改变。

临床痊愈:便秘、腹胀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便秘、腹胀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症状加重者。

(二)评价方法
分别于首次门诊当日、治疗中、出路径时进行症状、体征评价(包括涉及到大便频次、大便质地、排便过程等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腹部体征,舌象,脉象)及中医证侯评价
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
无症状(0分):
轻度(1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中度(2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影响了部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重度(3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