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寇永升老师的《祝福》和《扬州慢》教学

寇永升老师的《祝福》和《扬州慢》教学

执教者寇永升观察者高家风、刘祥《祝福》教学实录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他是哪里人写的是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文中写的那个人物是谁学生:鲁迅,浙江绍兴作家写的发生在浙江的人和事,祥林嫂……教师:同学们是什么地方人学生:浙江人。

教师:同学们都是浙江人,又是小说所写的人物的同乡,从这两个方面看你们都是主人啊!看高一(5)班同学的啦!二、研读文本从第二部分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开始,问题预设与讨论、交流、概括生成:教师:我请三名同学朗读第二部分1―3节,投影出示:男生:从年龄、外貌、身世遭遇、性格几个方面概括介绍祥林嫂;女生:概括介绍祥林嫂做工表现情况。

学生1:祥林嫂的年龄是二十六七岁,外貌是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红的。

叫她祥林嫂,说说是自己母家的邻居,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学生2:安分耐劳。

学生3:不很爱说话,人家问了才回答。

学生4:坚持不懈地做,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到了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全包揽了,而她反而满足,脸上有了笑影……教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一部分第2小节,范读:“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鲁四老爷家里雇用祥林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5:“是为了准备年终的祝福,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杀鸡宰鹅等等的事情都需要雇人,他们雇祥林嫂主要是为了这件事情……”教师:请同学集体诵读第3小节(关注如何读“雇着了”三字,形成板书“雇着了”)。

刚才那位怎么读的学生集体:雇着(zháo)了。

教师:什么意思学生6:雇对了。

教师:那还会雇错了吗学生7:是说祥林嫂很勤快,干得多……教师:雇着了,动机和目的一致了,很划算――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8:原来找不到女工,现在找到了。

学生7:祥林嫂干得多,但是挣得少,每月工钱五百文……教师:“着”(zháo):工具书的解释是,用在动词后边,表示达到目的。

祥林嫂干得多,挣得少。

吃不讲究,做工不偷懒。

怎么能不是雇着了这个“着”字,又点出了“大家”所关心的主要是在鲁四老爷家里一方,是鲁四老爷家划算,是鲁四老爷家里好打算!因为祥林嫂的做工丝毫没有懈,食物又不论好坏,力气是从来不惜。

她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

到年底,鲁四老爷家里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祥林嫂一人担当,主人竟没有添短工,这怎么能不是“雇着了”呢!联系文中几次写到钱。

祥林嫂的工钱是多少,她自己领取支配了吗,干了些什么她的每月五百文的工钱在当时社会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第一次“一千七百五十文”,即三个半月的收入,“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了她的婆婆”。

福兴楼的鱼翅是多少钱一盘一个“着”(zháo)字,胜过多少聒噪!请大家找到第四部分23节,请一位同学朗读,“鲁镇永远是过新年……微雪点点的下来了”;第7节:学生齐读:“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四叔家里最重大是祭祀,即年终祝福;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是祝福,然而这回她却“清闲”了――清闲是什么意思学生9:有空闲,没有事情做。

教师追问:那么“清”呢是真的“清静悠闲”、不劳而获吗学生摇头:――肯定不是!教师:祥林嫂从第一次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忙”到第二次“清闲”,原因何在这期间发生了哪些事情,使祥林嫂在祝福时节变得这样闲请大家迅速回读,理清第三部分相关内容,概括归纳:学生概括,学生10:祥林嫂被婆婆抢走,又被逼嫁到深山野�里,丈夫死了,唯一的儿子又被狼吃了……教师:写祥林嫂被逼嫁到深山野�里,通过什么角度写的学生11:由卫老婆子说出来的,是侧面描写。

教师:通过卫老婆子和四婶的对话,比较简略,这叫侧面描写。

如果你细读卫老婆子口中叙述的祥林嫂被逼迫改嫁的情节,联系到第二部分祥林嫂淘米时被抢,那可都是精彩的动作场面描写啊!这暂且不说也就罢了,凡小说,这类精彩之处多了去了!但是这个卫老婆子可是只有鲁迅先生笔下才有,她和鲁迅都是浙江人啊。

你看她的语言多么鲜明生动得体,多么具有亲和力,这肯定不是我们语文课堂上所能培养出来的。

她是干什么的(略)机会又一次来了。

第四部分第7―11节,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请一位同学跟老师一起读,老师读叙述语言,你来读四婶的语言。

与学生6一起朗读。

问:这位同学声音响亮,但是大家觉得“慌忙”的感觉有没有读出来学生摇头。

下面请两位同学来读,看看能不能读出“慌忙”的味道。

学生6积极举手,主动要求再次朗读。

与学生11一起分角色朗读。

问:是否读出了“慌忙”(大家摇头。

学生6示意老师,还想朗读。

)好,再给你一次机会,继续读四婶。

(教师搂过那个学生,对其耳语道:“抢着读。

”学生大笑,课堂又一次出彩了。

)学生6、11读:“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成功了,教师竖起大拇指,全班学生大笑,听课老师大笑,在场师生一起情不自禁鼓起掌来……)教师:(对学生)四婶说这句话是搞笑的还是严肃的学生6:严肃的。

教师:这是很庄重、很严肃的事情,不是搞笑。

希望大家以庄重的心态来对待。

学生6、11继续朗读,效果越来越好。

教师:四婶为什么“慌忙”学生12:因为四叔曾经告诫过,祥林嫂虽然可怜,但是伤风败俗的,只能用她帮忙,祭祀是不能让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教师:祥林嫂第一次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是那样忙,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以后,而现在却闲着了,祥林嫂是自己闲着吗学生集体:不是……教师:对,是被闲着――这个词儿时髦吧!第一次她那样忙着做的时候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现在她被闲着了,人们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呢请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

学生13、14:男人厌烦她,女人鄙薄她。

教师:祥林嫂只管和大家讲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同学们,狼吃阿毛的故事是很经典的!《祝福》全文9100多字,祥林嫂几次讲这个故事占了一千多字,按常理,这会成为短篇小说的硬伤。

但在鲁迅先生笔下,却是那样的合情合理。

如果我们把两次对比着去读,会发现很多精彩――这个暂且不论。

人们对祥林嫂没完没了的讲狼吃阿毛的故事很厌烦,这些都是面上的材料,你能找到“点”的材料吗请往下文看。

学生集体:柳妈。

教师:柳妈怎样对待祥林嫂学生15:厌恶她,没有同情感,揭她的伤疤,嘲笑她……教师:先前她那样忙的时候,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现在她闲着了,人们是嘲笑她,厌弃她……那么祥林嫂这时候有什么表现学生16:她只是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忍受了无限的屈辱……教师:柳妈还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怎样解脱学生多数:让她捐门槛。

教师:祥林嫂捐了吗学生集体:捐了。

教师:祥林嫂捐门槛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集体:赎罪……教师:仅仅是赎罪吗学生17:她想安心地参加祝福时的祭祀。

教师:好啊!请看第四部分41节,“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她认为自己有资格参与祝福了。

事实呢教师与一位同学朗读42、43节。

再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读。

学生6再次主动站起来要求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教师:请看四婶的这句话前后两次有什么变化学生6、17:前面只有“慌忙”,这次多了一个“大声”;还有语序也不同了。

教师:语气上有没有变化学生:有。

教师:能不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再来一次。

学生6、17:“冬至的祭祖时节……”(韵味全出,全班学生心领神会,大笑。

)教师:祥林嫂捐了门槛,以为自己有资格参与祝福了,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一声断喝:“你放着罢!”破碎了她的祝福梦。

同学们:这一声之后,祥林嫂安生了哪些变化学生齐读第四部分44节部分:“这一会她的变化非常大……”教师:祥林嫂的这一变化还没有写完,请看第一部分第3节第三行,学生齐读:“五年前的花白头发……”请大家再翻到22―30节“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祥林嫂凄然死去。

她死了之后,鲁四老爷家里和鲁镇的人们有何反应请把鲁四老爷那句话齐声读出来。

学生齐读:“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教师:(板书“谬种”)。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祝福的时候――祥林嫂被诅咒为谬种!同学们,祥林嫂“忙”为祝福而忙,“闲”为没有资格祝福而闲;生为给人家祝福而生,死为没资格参与祝福而死;死,又因死在临近祝福的时候而被人们诅咒为“谬种”。

小说标题是“祝福”,其实写的是祥林嫂的故事,不直接命名为“祥林嫂的故事”或“祥林嫂”,而是冠之以“祝福”。

原因就在于此。

三、总结与作业投影出示:《祝福》是经典。

经典就是你初读的时候感觉像是重读的书;重读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初读一样的书。

无论你读多少遍,你都有新鲜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给大家留几个课后思考题(投影出示作业)下课。

谢谢高一5班的同学们!投影出示:“善女人”柳妈,善在何处!透过祥林嫂那双眼……听,祥林嫂讲狼吃阿毛的故事……圆篮――祥林嫂一生的守候,祥林嫂唯一的思念,《祝福》不可或缺的道具。

惊心动魄:她两次被抢!祝福时刻,那四场飞雪……【板书设计】方案一:祥林嫂祝福忙:满足笑影白胖闲:讪讪直着眼睛坐看死:……!人们雇着了厌烦―唾弃―厌弃谬种【课后反思】2011年11月18日,作为国培学员,我在嵊州一中开设了《祝福》公开课,课堂上我自己感觉很顺利,课后自己也觉得没有多少漏洞。

从学生开心的笑容和“老师再见”的音量判断,他们是满意的。

从上百位听课教师的现场掌声判断,大家是认可的。

这堂课的成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新颖别致,抓文本的突破口独出心裁,多数人没有想到。

课前福建和黑龙江的几位教师还替我捏把汗,如此长的文章,时代比较久远,学生不一定有时间预习。

我们在课前不可能有机会和时间接触学生。

而听课教师都是高中语文行家里手,实在是难以理解……我不能按照2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那样讲《祝福》,族权、神权、婆权、夫权……几条枷锁联合绞杀了祥林嫂。

也不能把《祝福》仅仅当做短篇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单一地进行文体写作学的分析。

对这样的经典文本,对这个永远新的旧故事,要讲出新意,但不是诸如“祥林嫂死因分析报告”之类的奇招怪招。

长文短教,力求以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要有一条主线,设计出主问题,引领学生感悟,不是教师讲教材。

这样的文章,一节课内不一定按顺序从开头讲到结尾,一课时也不可能。

我采取的做法是从第二部分的开头,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做工讲起。

而到了课结束时才照应到文本开头的倒叙部分,即祥林嫂之死。

二是我怎样调动这些陌生的学生。

我在与这批只有一面之交的孩子合作完成这堂课中,主要是通过肢体、表情和神态语言来燃烧他们的激情,来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评价。

一个学生朗读“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

”两次都读不出“慌忙”的感觉,我把她搂过来,在耳边悄悄说了三个字:“抢着读。

”她心领神会了,瞬间露出满有把握的笑容。

第三次读,全班同学和所有教师都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其实也是为教师鼓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