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传承作文

文化传承作文

文化传承作文
屋檐上的水滴随着时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积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晕中,泛起了小小的涟漪,望着眼前这一雨纷纷的美景,忽然一阵粽叶香,耐人寻味。

“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这是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端午节时嘴中念着的歌谣。

而这种古老的气息还能代代相传吗?
走进厨房,家中还是那种老式的灶台,有两口大锅,均由柴火烧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会是这样的吧。

在这时,只见奶奶将用油炸葱头的“葱头油”捞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

接着掀开另一锅有拌着许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鹌鹑蛋,花生……一切适合的东西,奶奶一样也不错过。

因为再包之前,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为害怕太油,所以我帮着奶奶一起弄。

我们首先清洗粽叶,“呀”一不小心就被这粽叶的边缘割破了手,轻微的流血,更映衬出我对这粽子的喜爱,瞧去,奶奶正眉开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

双手平摊,在手心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用一种植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

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和一只细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

这细细的粽香,环绕了整个屋子,忽然,听见弟弟对着电话机喊了一声:“小姑,等等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一个汉堡跟一个芝士味的比萨,谢谢。

”顿时,屋子里的气氛僵硬了,空气似乎要停止了流动,奶奶在这制作着中国的传统食物,而这新时代的小男孩却要去品尝外国的“快餐”。

这份古老的传承是否即将遗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传承多久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会成为那黑白史书上的记载呢?
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在物质上不断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断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时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们又
会停下来思考那份对于文化的纪念吗?不,不会。

然而,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手艺都是因为没有人传承而在现在已断绝了,我们不
能让历史成为历史,要让他们成为未来,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个
人都应该随时接受着古老文化的熏陶,让这种传承成为永远,这样,在中国的标点上,就只有分号,没有句号。

我想,如此的文化传承,势必会为中国拥有美好的远景蓝图。

粽叶飘香,传之千里。

《中国经典名着》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

这个
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阅读《中国经典名着》的活动,我阅读
了许许多多有关中国经典名着的书,有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有的
故事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其中,我读了一个最令我深刻难忘的
故事----《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是由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作家写的。

《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不仅帮助了许多贫民百姓消除了妖魔鬼怪,还让他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唐僧的
徒弟不怕困难,帮助唐僧西天取经,特别是孙悟空,他非常的机灵,而且也非常的忠心;唐僧也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
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也是唐僧忠心耿
耿的徒弟。

在《西游记》里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
徒四人共同努力,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

任何事一开始总是
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
成功的!《西游记》这本书也就验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一开
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
是归你所有的!而这个这个故事也深刻地告诉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
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不罢休,
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要学习的。

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的头脑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儿挫折
和困难就要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再加努力
一把,咬咬牙齿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
远吗?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

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经
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经过多年的流传,有
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
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

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
的人。

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
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

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
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

”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
多少心血。

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

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
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
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
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

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
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

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
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

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
扔进垃圾桶里。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并没有很
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

”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

这也是
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