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评析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评析

读书报告
通过阅读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著的《精神分析导论讲演》一书,使我对于精神分析学说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对于艺术心理学的学习能力。

《精神分析导论讲演》一书总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动作倒错。

第二部分,梦。

第三部分,神经症通论。

这三部分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具体的分析。

第一部分。

动作倒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他认为精神分析是治疗神经症患者的一种程序,并通过例证说明了说多事情在此领域怎样以不同的途径发生,即实际上采用的是与其它疗法相反的方式,当我们在别的地方给病人引入一种对他来说全新的疗法时,我们经常夸张这种疗法的便利,给病人成功治疗的信心保证。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方法很对,即他可以增加医疗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他认为当我们对神经症患者进行精神分析治疗时,使用的方法截然相反。

我们告诉患者这种途径的困难:疗程长,还需要患者的极力配合和牺牲;至于疗法是否成功,我们告诉患者我们不能确定,并告诉他这依赖于患者本人的行为、理解、适应性和耐心。

这种针对于精神症患者的动作倒错行为的治疗方法就是弗洛伊德对于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实例运用,并由此提出的两个命题:第一个命题是,自身的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整个心理活动只有部分和某些个别的行为才是意识的。

第二个命题,是精神分析的创建之一,它主张一切本能的冲动可描述为性冲动,而且无论从广义
和狭义上来说,都是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重要起因。

更近一步说,弗洛伊德认为同样的性冲动为人类精神的最高文化、艺术和社会成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一些特殊的例子里,动作倒错似乎暴露出了他们自身的意义。

动作倒错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事情,而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包括了两种基本的意图,其一称之为干扰的意图,其二称之为被干扰的意图。

被干扰的意图不会引起更进一步的问题。

同时也有许多其他的现象与动作倒错的关系密切,但不适宜称之为动作倒错,我们将它们称之为偶然和证候性动作。

与其他现象相同,他们具有无动机、无意义、和无足轻重的特点,而且他们显然是多余的。

他们不同于动作倒错,因为他们缺乏导致冲突和干扰的别一种意图,他们习而不察的出现于我们称为情绪表达的姿态和运动当中。

而且这些偶发性的动作都是没有目的的,例如各种以我们的衣饰、身体部位和我们达到的目标而作出的行为举止,就好像在游戏一样。

第二部分
梦,弗洛伊德通过探索某种神经症患者的病理症候,发现了其具有某种重要意义,根据这个方式他建立了精神分析治疗方法,这种治疗过程中患者提供的不是他们的症候而是他们的梦。

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梦也同动作倒错一样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梦就成了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同时,梦和动作倒错一样也是习以为常的并为健康人所具有的现象,虽然没有价值和实际的用途,也没有其固有的模式。

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于梦的模糊性,同其他精神病学研究对象所
具有的模糊性特点一样。

但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疾病和妄想的起源,并通过列举古代的一些梦在现实生活中被解析运用的例子来确定了梦是有意义的,是精密的科学不可能顾及的,他还证明了施尔纳的假设,即他发现梦总是用类似的对象对应于发出刺激的器官,说明了内在刺激和外在刺激在梦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梦中,有一大部分是由这两种刺激所产生的。

例如,在睡梦中的我们有了想要上厕所的生理需求,就会做四处找厕所的梦,这属于内在刺激下所产生的梦;又如,当我们熟睡的身体受到外界的冷、热等的刺激时就会在梦中作出相应的反应,而这就是外在刺激下所产生的梦。

这说明梦的精神生活的特点是梦的又一共同特性。

弗洛伊德影响最大的理论是人格理论,其中人格理论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的防御机制理论,早期的人格结构理论又称为潜意识构造理论,这一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分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其中潜意识包括个人无法接受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这些欲望和冲动与个体所处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是相互冲突的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被压抑到最低点,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虽然收到了层层压抑,却依然具有强大的心理力量,这这种非理性的、自我中心的、自以为是的、纵情享乐的以“唯乐”原则追求本能能力的释放和紧张的解除,而这种被压抑的、被束缚的人的潜意识里的本能的欲望与冲动,往往可以在人的梦境中得到满足和得到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其本我、自我、超我是均衡的协调的,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旨在维持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是人格成长所必需的心理动力源泉。

因此,弗洛伊德也发现艺术家创作中意识状态与梦有着惊人的一致,例如,梦总是具有巨大的简缩作用,这是一种躲避意识监控的倾向。

与此相同,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时也要把“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艺术家追求压抑的宣泄或者“力比多”的转移具有着固定性,这方面同精神病人颇有相似之处。

但在本质上又与精神病人有别。

因为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的分析,可以理解艺术家的潜意识冲动以及其成长过程中被压抑和束缚的情绪以及情感,也就是说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做梦的过程是相似的,只不过是艺术家是一群在白天做梦的人。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梦的表面意义如何,无论它是合理的或者荒唐的,清晰明了的或是含糊不清的,但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具有一定重要意义的,是具有显意和隐意的一种关系,即显意是隐逸的伪装,是隐意的代表,是隐意的蜕变和具体的意向,而儿童的梦大部分是未经过伪装的,这种梦是由于身体的迫切需要(饥饿、口渴、性的要求)所引起的,这种梦是极为容易满足的,是人的生理上的需求的满足,也就是说他们愿望的满足是通过内在的躯体刺激反应而得到的,即内在刺激下所产生的无伪装的梦。

第三部分
神经症通论,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现象与梦和动作倒错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并通过各种例子证明了神经症性的动作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动机、意义和意图的,这种动作中发生的心理情境是可以指出的,而且通过这种小动作是可以了解一个更重要的心理过程的,并且将之
引入到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当中,对精神症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并由此出发弗洛伊德将本能与性本能进行区分,说明了这两者是相互对抗的,他不像荣格那样坚持认为所有本能均源出于一个单元,并且把所有的能量都称为“里比多”而是强调将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加以区分。

而且弗洛伊德提倡根据里比多理论来描述正常的心理状态。

移情作用,移情就是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

当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照审美对象时,就会产生把我们的生命和情趣注入到对象中、使对象显示出情感色彩的现象。

在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就精神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段,即常常会出现一种“移情”现象,也就是说使患者对治疗师产生爱或者憎的感情。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佛洛依德和布洛伊尔合作开业时,有一个叫安娜青年女患者对布洛伊尔产生了爱情,布洛伊尔害怕了,就携妻外出回避。

佛洛依德则对此种现象加以严肃考虑,认为是患者的力比多或性力因固着于某一对象以致造成她的神经症。

现在治疗时,她的力比多通过移情作用已转移于医生身上了,表现为对医生的感情,而易于或乐于接受他的信念。

当然,精神分析师的义务是要迟早使患者摆脱这个力比多的新的不健康的“执著”,才可以使他终于获得痊愈。

同时,弗洛伊德还强调在对神经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的时候,恰当的采用分析疗法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分析疗法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但是随着分析疗法的不断传播,许多国家中从事分析的医生人数的日益增多都证明了这一疗法在现在的精神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不论是从动作倒错还是梦的解析以及分析疗法法上都具有其自己最独特的理解与剖析,同时,他在心理学上所取得的其他成就也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学习。

心理学读书报告
姓名:陈建荣
学号:200907012
学院:艺术文化学院
专业:09艺术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