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分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第2节的内容,它包括了分数除法的各种情况,学生理解了这个计算法则,就能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说学情
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中,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例1,2分数除法中除数是整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例1例2让学生具有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概念及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的经验,这些都是本课学习基础。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中解决问题、比的重要基础,学习的过程中用到了转化、归纳、数形结合、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而本课时通过例3使学生学会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根据6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归纳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观察、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为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始终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将“图”与“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从而在发挥直观形象思维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支持作用的同时,让学生逐渐感受数形结合的优势。

根据高年级儿童已初步从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特点,按照布鲁纳关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
三个表征系统的阶段,或奥苏泊尔意义学习的理论,或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我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寻找计算方法,并通过发现、总结、运用法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我还结合我主持的课题,在本节教学中力求凸显交流的有效性和合作的有效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六、说教学过程
一.思考解答
1、请同学们给下面这些数找朋友。

2、计算
3、说说下面的数量关系。

小何3小时走了9千米,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4、填空。

小时有()个小时;1小时里面有()个小时。

(对算法推导过程的两个关键点,设计该填空题。


二.教学新课
例2 小明小时走了 km,小红小时走了 km。

谁走得快些?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出列式依据。

下面问题思考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2)小组探索算法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可以用综合算式,也可以分步列式。

通过交流
汇报,学生反馈结果如下:
(1)(商不变规律和倒数的认识)(2)(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由分数除以整数推想)在这三种情况中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的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对此题做一个重新的分析。

教师讲解并有选择地加以板书,展现推算的全过程:
(3)教师板书线段图
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已知 2/3小时走了2km,可以先算什么?
启发学生明确计算思路:
①已知 2/3小时走了2 km,可以先求出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1
/2;
②再求1小时即3个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算式是: 2× 1/2× 3
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说是否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来计算,然后观察、比较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4)继续探索
在此基础上,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即例3的第二个算式÷,安排学生自己计算。

教师再板书计算过程÷=×=2(km)让学生说出这里为什么要写成“×”。

最后,让学生思考课本中小精灵提出的问题:“通过例2和例3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最后我再让学生说说除法转化为乘法的要点:
①被除数不变。

②除号变乘号。

③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强调这些要点。

三.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突出了计算法则,加深了学生对法则的理解,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目的、有层次,即可以完整地检查学生掌握法则的情况,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变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教师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时应注意一些什么?使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计算法则:
①被除数不变
②除号变乘号
③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规律: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