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1)患者平卧,头后仰,使下颌尖、外耳道之连线与地平面垂直。
2)1%的麻黄素溶液滴入鼻腔,用量以淹没所有鼻窦口为度,等待数分种。
3)令患者坐起,将鼻内分泌物擤出,恢复原来的仰卧位,然后将治疗药液注入鼻腔。
4)治疗者以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另一鼻孔紧塞一有橡皮球的橄榄头或吸引器头,吸引时令患者发出“可…可…”的声音,使软腭上举以关闭后鼻孔,随即进行间断吸引。这样双侧鼻孔交替进行,药液进入鼻窦。
4)不可用同一针穿双侧上颌窦,避免感染。
5)未肯定穿入上颌窦前,禁止注入空气。
6)分泌物多而臭时,每天穿刺一次,病情好转后每周穿刺2—3次。
鼻窦交替疗法
1 目的:利用负压排出窦内空气或分泌物,同时药液亦随着窦内压力减低而流入窦腔。
2 适应症:适应于后组鼻窦炎。
3 禁忌症:高血压及急性鼻窦炎时禁用。
4 操作步骤:
即可恢复。
咽鼓管吹张法
1 目的:经咽鼓管吹入中耳空气,保持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平衡。
2 适应症:卡他性中耳炎。
3 操作步骤:
1)饮水通气法亦称politzer氏法:
以咽鼓管吹张球的橄榄头前端,紧塞患者一侧鼻孔,并用手指紧压他侧鼻孔,令患者作吞咽动作或咽一口水。此时检查者猛捏吹张球,使空气经咽鼓管压入中耳。此法多用于小儿及不合作的成年人。
8 遇有典型病材或检查不够确切者,应立即照片,使用幻灯详细观察和讨论。
9 示教筒观察人员,不得移动机身,以免影响检查。
前置镜检查
在玻璃体后份及视网膜部位的病变,须用前置镜检查。检查前必须充分散瞳。
1 患者体位姿势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相同。光源必须直射在前置镜内,裂隙灯与光源角度在10°以内。
2 沿直线推动显微镜操纵柄,使焦点逐步前移,在移动过程中,严密观察玻璃体内改变,待眼底像出现时,轻移焦点至影像清晰为止。
5)此时嘱病人前倾、低头、张口使冲洗物流入肾形盘内,冲洗至水清无脓。
6)记录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以及有无臭味,必要时作培养。
7)拔除穿刺针,以棉球压迫止血。
4 注意事项:
1)儿童头部需由护士固定。
2)穿过一层骨壁后应停止前进。
3)灌洗时压力不宜过大,如病人感到肿胀,应改变穿刺位置,如仍不能冲洗,不要勉强冲洗,且忌注入空气。
五官科系统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法
1 检查前先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头位、眼位与指示灯、扶手以及遵医嘱注视目标等。
2 根据患者头型,事先调整颏架高低使之适中,并嘱患者将头部紧贴固定器上。
3 根据检查需要调整光源,或弥散、或裂隙、或水平、或垂直光带、或针孔、或无赤光线、或蓝色滤光片。同时根据需要调整光亮度。
4 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0—60度角,分别检查角膜缘、角膜、前房、虹膜、晶状体及前房玻璃体,注意各个部位之非生理性改变并详细记录之。
5 检查时常使用直接照射、间接照射、镜面反光照射、角膜缘分光照射、后面返照法及移动光线检查法六种,检查时视需要分别采用之。
6 检查前结膜囊内不能有眼膏残留。
7 检查后需将仪器放落、复原位。
3 操作步骤:
1)先以2%麻黄素收缩穿刺侧之鼻腔。
2)用1%的卡因棉签置于同侧下鼻道前端稍后处,作表面麻醉5—10分钟。
3)用上颌窦穿刺针,插于鼻道内,距游离下甲前端1—1 5厘米处,使针尖方向向着同侧耳廓上缘,用力穿入上颌窦。
4)拔去通针,接冲洗器,先排出冲洗管及针内空气,再用温盐水注入上颌窦内冲洗。
2)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此法系用一特制的金属导管,经鼻腔插入咽鼓管咽口,再行通气,同时用一两端具有橄榄头的橡皮管分别塞入检查者和患者的外耳道,借空气通过咽鼓管的吹风声,以判断咽鼓管是否通畅。
4 三面镜检查,必须充分散瞳。
5 在接触镜凹面上滴满生理盐水或无色消炎药水后,让被检者低头、上视,检查者分开下睑,并将接触镜置下穹隆,反之再将接触镜上半部置入结膜囊内。
6 检查者用手固定接触镜,嘱患者缓慢将头固定在颏架上,平视正前方,依上、下、左、右次序,逐个检查其相对部位之房角或周边部视网膜。
7 前房角病变之记录,按虹膜根部、睫状体带、巩膜突、小梁、巩膜静脉窦、Schwalber氏线次序记录之。并绘图说明,重点记录小梁宽窄及色素堆积或粘连状况。根据标准,得出宽窄房角结论。
8 如因角膜水肿不能检查时,可滴入甘油脱水后再查。
9 在眼部有急性炎症、外伤裂口、角膜白斑时不宜作前房角镜或三面镜检查。
10 检查时注意切勿粗暴,在移动时不能用力后压,以免损伤角膜。
11 当接触面有气泡时,应轻压排除,或取出接触镜,加水后重新放置。
上颌窦穿刺冲洗法
1 目的:明确诊断并给以治疗。
2 适应症:慢性上颌窦炎。
5 注意事项:
1)排吸压力不宜过大。
2)4—5次不见效时,应停止应用。
下鼻甲电烙及药物烧灼
1 目的:使鼻腔通畅。
2 适应症:适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炎。
3 操作步骤:
1)用1%的卡因加2%麻黄素棉片,收缩并麻醉鼻腔粘膜。
2 药物烧灼时,用金属探针蘸铬酸或50%硝酸银在下鼻甲表面划一烧灼痕,烧灼后粘膜上可见黄色或白色条状伤面。以盐水棉扦擦去多余的腐蚀剂。
3)电烙时将电烙器头伸入鼻腔,深至下鼻甲后端,紧贴于下鼻甲内侧面或下缘,然后开放电
流,慢慢将电烙头沿下甲水平面向前移至下鼻甲前端,然后迅速将电烙头抽出鼻腔外。
4 注意事项:
电烙时电烙头均勿与鼻腔接触,以免发生麻电。
下鼻甲注射法
1 目的:减少外界刺激,使粘膜恢复正常功能。使下甲粘膜收缩或瘢痕收缩,改善鼻腔通气。
3 检查眼底病变时与眼底检查法之顺序和重点相同。
4 黄斑囊肿、裂孔、出血、血肿等疾病,应使用裂隙光带,使之造成光学切面,便于辨认。
5 必要时眼底摄像检查。
前房角镜及三面镜检查
1 检查前务使患者明了检查目的及注意事项,以便密切配合。2 清洁结来自膜囊,并作结膜囊表面粘膜麻醉。
3 前房角镜及三面镜在使用前后,均应用肥皂水洗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 适应症: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单纯性鼻炎治疗无效者亦可考虑注射。
3 操作步骤:
1)1%的卡因麻醉下鼻甲粘膜。
2)用25G的短斜面针头,抽20毫升注射液缓慢注射于双侧下鼻甲。
3)注射后用消毒棉球填塞至注射部位后再拔针,可避免出血,10—15分钟后即可拿出棉球。
4 注意事项:如注射含有肾上腺素的药物,病人可出现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 ,休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