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
美联储是美国中央银行,控制着美国经济走向,乃至世界经济发展。

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货币政策。

本文将对美国货币政策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央行的比较,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央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美联储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借鉴
一美联储综述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

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

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

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间,一个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起到了这个作用。

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

现在的美联储属于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制主要包括:联储银行、美联储董事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顾问委员会、3000多家商业银行。

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对美国经济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三种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准备金率,贴现率)来实现相关货币政策;监督、指导各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监管美国本土的银行,以及成员银行在海外的活动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动;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的预算及开支;任命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批准各个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提名的储备银行行长人选;行使作为国家支付系统的权利;负责保护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的实施;依照《汉弗莱▪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规定,每年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国会提交经济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类似于半年报);通过各种出版物向公众公布联邦储备系统及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的统计资料,如通过每月一期的联邦储备系统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每年年初向国会提交上一年的年度报告(需接受公众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及预算报告(需接受美国审计总局的审计);另外,委员会主席还需定时与美国总统及财政部长召开相关的会议并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并在国际事务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因此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推出7000 亿美元不良资产纾困基金(TARP),将被用于向银行注资、购买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及为住房贷款者提供服务等四个方面;
(2)推出2,000亿美元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旨在重振消费者与小型企业贷款;
(3)提出公私联合投资计划(PPIP),旨在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问题贷款和其他资产;该计划将动用原先TARP 中的750 亿~1000 亿美元,再搭配民间资金,预计计划购买力最高可提升至5000 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能将扩大至1 万亿美元;
(4)实行私人资本担保,根据美财政部公布的PPIP计划细则,私人资本如通过甄选介入“问题贷款”的处置,联邦贷款保险公司(FDIC)将按1: 6 的比例为其提供担保,以便投资者从美联储获得无追索权贷款;而剩余部分,财政部将与私人资本按50%的比例各自出资组成股本。

三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从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看,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明显。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我国采取了放松银行信贷额度管理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但由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产生的溢出效应,我国未来将面临比美国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压力。

(一)我国将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 长期内将导致货币内在价值下降, 引发通货膨胀。

另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 全球主要经济体可能在短期内纷纷采取这一政策, 以便应对美元泛滥和贬值的影响。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 就可能会触发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 造成世界范围新的货币战争。

从全球经济来看,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行为, 埋下了全球通胀的种子。

(二) 中国外汇储备损失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约有17 万亿美元, 美元每贬值1% , 意味着中国外汇损失将达170 亿美元。

美国实行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 相对于美元, 人民币逐渐升值, 使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下降而且不断缩水。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若在某个时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美联储必将大规模抛售国债, 美国国债价格震荡下滑, 中国外汇储备将遭受更大损失。

(三)我国将面临更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压力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 将迫使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调整。

2010 年7 月份以来, 美元再次贬值, 如果不跟进美元, 人民币将可能产生更大的升值压力, 带来更多的资金流入。

全球资金流向中国, 中国外汇储备正重新加速上升, 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流动性过剩可能再次上演, 进而推高物价水平。

另外, 如果美元成为套利对象, 热钱就会进入中国的股市和房市, 然而, 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 美元企稳走强, 国债利率上扬, 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 美元套利平仓势必引起美元大规模回流, 美元逐渐升值, 本币贬值, 中国的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

四中美央行对比
1、中国的政策性要强于美国,美国央行最关注的是失业问题,以及经济减速,所以他们经常减息,降低准备金率。

中国的相反,我国比较关注于通胀,所以经常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扭曲市场,比如加息,提高准备金率。

简单而言就是货币政策不一样,我国比较注意货币的流动性过剩,美国则没这个想法,他们宁愿做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也要让人民安居乐业。

2、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很完善,传导机制和美国完全不能比拟,从朱镕基总理的加息可见一般,美联储主席加减一个0.5%都要考虑半天。

我们97年随便一加就是1%,好像当时连加7次。

3、在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针对金融动荡、信贷收缩和经济减速在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系列诸如TAF、PDCF、TSLF、A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应用对提供额外流动性,稳定市场信心,改善金融市场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给其他国家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提供了借鉴。

中国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等各种经济政策措施,减少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4、美联储对各种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具有监督管理的权利。

美国央行的各分行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但当其出现严重问题且无法及时解决时,美联储可以直接干预并可以勒令问题银行机构关闭或辞退其董事成员。

我国央行的历史比较短再加上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得我国的金融业相当混乱。

与美国金融寡头们操纵着央行相比我们央行遇到的问题突出显现在我国政
治制度与目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上。

即使是现在我国央行对金融业的监管上也留下了一些历史的痕迹,监管的行政指令过多,法律性、技术性、市场性指导不足等。

五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中美央行的比较,我们认为央行具备监管职能对维护金融稳定、更好地实施货币政策非常重要。

但同时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的有效性。

美国完善的利率结构有利于有效地反映和调节市场资金供给需求, 对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产生更为直接和稳定的影响。

因此我国要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寻求利率市场化的有利时机, 逐步放开利率管制, 形成完整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体系, 为央行确定基准利率提供参照。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同时加强金融改革创新理论研究,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健同时有新的进展。

完善的金融市场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金融创新的出现也会有利于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另外我们应该牢记金融业混业经营并不意味着必须实行混业监管,中美监管原则的差别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滞后原因,我们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解决问题,推动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伟.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的综合影响[J].中国金融,2OO9(8).
[2]朱颖,李配.美国经济的信贷紧缩和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OO9
[3] 郑联盛. 量化宽松政策: 原因、趋势及影响[ J] . 中国金融, 2010( 23) .
[4]宋慧中,侯世宇.欧美在金融危机中的政策选择及其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OO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