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知识点训练及答案

新最新时事政治—攀比心理引发消费的知识点训练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19年春节再现网络购物狂欢,而“剁手族”购物狂欢过后,发现抢购的东西有的不实用,有的甚至根本用不上。

材料表明A.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生产决定了居民的消费方式C.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D.生产决定了居民的消费对象2.2017年底上映的电影《芳华》,引发了评论界的热议,许多影评人不断发表观点,褒贬不一,但这丝毫不影响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群对过往的怀念,纷纷走进影院,去体昧曾经的“芳华”。

这群观影者主要是出于以下哪种心理去观看影片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C.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D.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3.如今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为此,消费者应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限制消费②自觉摒弃餐桌陋习,量力点餐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④杜绝超前消费意识,绿色消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随着生活消费升级,人们吃喝玩乐的选择越来越多,也让不少人有了选择恐惧症。

今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发布“我们不一Young”吃喝玩乐指南,给年轻人提供日常消费的找店清单。

据悉,口碑这一指南根据商家的口碑人气值和用户评论,筛选出了当地最热门的餐厅、美容美发、健身舞蹈等商家店铺,堪称找好店时的“拔草指南”。

口碑这一指南体现A.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B.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D.保护环境,绿色消费5.奢侈品具有品质卓越、个性独特、身世显赫、价格昂贵、人气超高等特点。

奢侈品消费的初期,消费者看中的往往是商品的LOGO,消费的是“符号”,把奢侈品视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用来炫富与攀比,而较少关注其独特的个性、品牌文化和历史传承价值。

材料表明①奢侈品是具有高需求收入弹性的物品②消费者品位的高低与财富增速无关③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财富观的影响④消费心理的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因为看到别人去买了,自己也跟着去抢,比如看到朋友买了,我也要去买,还要买得比她好。

从消费心理看,支配这种消费行为的是①求异心理②求实心理③从众心理④攀比心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热播的同时,片中出现的各地土特产也被网友们迅速搜索购买。

这里相关土特产的热销主要属于引发的消费。

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攀比心理D.求实心理8.小王家境一般,大学毕业后在家乡找了份月薪3000左右的工作。

工作半年后,他就借钱买了辆50万元的高级轿车,觉得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价。

这一消费行为()①避免盲从,做到了理性消费②没有做到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并重③没有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④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宁肯让父母在家受累,也不能让自己在校吃穿比别人矮半截。

”造成某些中学生的这种消费行为的心理主要是A.从众心理B.攀比心理C.求实心理D.理性消费10.有些00后大学生不顾家庭收入状况允许与否,坚决要求家长在开学前为其配置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所谓公认的“新六样”“开学标配”,六件配齐最少也要3万元。

这种消费行为①是攀比心理引发的不健康消费②是从众心理引发的不理性消费③违背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④违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1.市场上某款新手机的出现,让用户的体验在许多重大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它带来了先进的新摄像头系统、更胜以往的性能和电池续航力、富有沉浸感的立体声扬声器、色彩更明亮丰富的显示屏,以及防溅抗水的特性。

它周身的每一处,都闪耀着强大科技的光芒。

面对该款手机,市民内心充满了矛盾,性能优越的手机谁都想购买,然而由于其价格较高,不少市民望而却步。

以下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①抓住消费者攀比心理是该手机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②“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就影响消费水平的直接因素③“市民内心充满了矛盾”体现了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之间对立的一面④该款手机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使用了创新的技术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12.刘敏今年考上了“211”大学,她要求母亲给她买iPhone、iPad和MacBook“苹果三件套”,而且都是高配,超过两万元的支出让母亲有些吃不消。

但她哭闹说:“不给我买就让我丢脸去吧!”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体现②这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该消费有利于产品的升级换代③这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超出承受能力的消费,对此应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④这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超出承受能力的消费,对此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3.1987 年广州卖出中国第一部手机,值一辆丰田农用车,1988 年上海开卖“大哥大”从无人问津到一机难求,黑市价格被炒到五六万元。

如今手机已大众化、智能化。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 95%,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 75%,下列对此解释错误的是()①居民对手机的消费受攀比心理的影响②手机价格高低决定于价值③手机供给增加是需求扩大的根本原因④技术进步使手机变得越来越物美价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止餐饮浪费已在各地积极行动起来。

大家节约粮食,从每一餐做起,小份菜、适度点餐已成为共识。

这种点餐消费属于()①适度消费的理念和主张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③抑制消费的理念和主张④勤俭节约的理念和主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某外国品牌大米登陆中国后,每袋2公斤售价为188元,其价格是中国大米价格的25倍之多,媒体称之为“天价”大米。

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很快就脱销了。

这体现A.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B.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C.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D.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16.《朱子家训》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给消费者的启示是A.要学会适度消费B.要更新消费观念C.要抑制消费需求D.要维护合法权益17.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开发的一款网络消费信贷产品。

支付宝用户申请开通花呗服务可以在消费时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 500万,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花呗这类产品的发展( )①对数码产品的消费有一定促进作用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范围③拓宽了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途径④可能会刺激年轻消费者攀比和超前消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中国内地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上花费不断增加。

据调查,很多人买奢侈品的态度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带有炫富的目的。

而另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中国人一年都没买过一本书。

针对以上消费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是①购买奢侈品就是追求现代、时尚和个性,无可厚非②反对盲目攀比,反对购买奢侈品③应该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奢侈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9.奢侈品消费已成为中国人当前的流行行为。

国人大多注重的是奢侈品的品牌价值和表面效应。

许多虽不具备消费奢侈品的富裕条件,却也在消费奢侈品,这是一种“小富即奢”心理。

这些消费者,应持的正确的正确的消费心态是A.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B.避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C.坚持量入为出,减少消费D.克服求异消费心理,坚持勤俭持家20.不少消费者在利用“偶像同款”等符号“种草”(把某物推荐给另一个人,并希望他喜欢)过程中获得认同、归属感,并刺激了消费新活力。

但部分被“种草”者由于“草”不合“胃口”,最终“拔草”回来只能积灰无用。

这启示消费者()①要讲究实惠,拒绝攀比消费②要综合考虑,践行求实消费③要反对跟风,避免从众消费④要准确定位,坚持理性消费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1.互联网的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形势,能租不买、旧的更好。

轻消费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租赁的对象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从服饰箱包到家用电器等,几乎万物可租。

材料说明()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②消费成本影响消费选择③这属于攀比消费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22.在2019年“双十一”期间,淘宝直播两大王牌主播——薇娅和李佳琦,“双11”直播间同时观看人数超过3000万。

其中,薇娅实现成交额27亿元,超过2018年全年薇娅带货交易额。

李佳琦实现成交额10亿元,带货能力堪比顶级电商。

毫无疑问,以人为核心的网红经济会在接下来几年继续蓬勃发展。

下面对这一经济业态认识正确的是()①从众消费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②网红经济利用了消费者的攀比心理③消费促进了生产的调整和升级④生产决定了消费的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3.我国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但仍有不少人将浪费作为“面子”的象征。

更有甚者,在自身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讲究排场、“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启示我们在消费时应( )①培育求实心理,坚持理性消费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④坚持量入为出,逐步减少消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4.某县副县长顶着烈日在视频直播,瓜田里的真实现场、朴实风趣的语言,现场砸瓜、吃瓜等贴近生活的互动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

直播两个小时内,近万人围观,卖出600余份水果,共计3万多元。

可见,县长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①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②保证了消费品的质量,提升了消费水平③利用了攀比心理,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④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体验,增强消费意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5.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消费/欲望。

“幸福公式”给我们的启示是A.欲望越高越幸福B.适度消费应当克服攀比心理C.消费水平要与欲望高低相适应【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网络购物狂欢过后,“剁手族”发现抢购的东西有的不实用,有的甚至根本用不上,告诉我们要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盲目跟风的不理性消费,不体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也不体现生产决定了居民的消费方式和对象,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