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室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室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卫生室建设情况汇报XX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圈内,介于南京芜湖之间,隶属钢城马鞍山,与江苏接壤,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

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辖10镇4乡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181个村36个居委会,总人口64.9万。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民生工程2007—2011年建设规划》要求,从2007年起,我县掀起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村卫生室建设热潮,截止目前,全县已建设标准化的村卫生室98个,其中2007年建成10个,2008年建成33个,今年建成55个,总建筑面积121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资172.4万元,市财政投资192.7万元,县财政投资252万元(含奖励资金150万元),乡镇财政投资84万元。

总计各级财政补助550.2万元,资金缺口949.8万元。

(详见附表)建成后的村卫生室,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告别了脏、乱、破、旧、差的落后面貌,夯实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基础,新建的村卫生室内部宽敞明亮,各种诊疗常规与规章制度全部上墙,服务流程井然有序,并全部实行微机信息化管理。

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民群众营造了方便舒适的服务环境,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并且逐步达到少生病、不生病,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群众非常拥护和满意。

虽然,我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了缓解,但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时期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困扰着工作的整体推进,主要原因是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按照上级规划的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每平方米造价500元,与目前建造的成本相差一半,另外每个村卫生室建成后,正常投入使用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以及微机等办公设施添置,仍须投入3万元。

故此经核算全县98个村卫生室资金缺口为949.8万元,这样给工作推进带来了沉重压力,为此恳请上级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让村卫生室能够正常发挥出社会效益。

尊敬的李区长: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到卫生计生委来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工作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卫生方面1.机构情况。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74家,其中区直医疗机构4家,中心卫生院10家,镇卫生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村卫生室526个,民营医院10家,诊所183家,厂矿医疗机构1家,其他医疗机构24家。

2.人员情况。

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人员7037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有职工4495人(在编人员2899人、非编人员1596人),乡村医生1447人,民营医疗机构(含诊所)1095人。

全系统共有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17人,其中,公立医疗机构5174人,民营医院743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0人;执业(助理)医师2587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75人;注册护士220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62人。

有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207人、中级职称774人。

学历情况:有博士4人,研究生120人,本科835人,专科1105人。

3、床位数。

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数4507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3752张,占总数的83.24%,民营医疗机构755张,占总数的16.75%;平均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3.78张。

4、门、急诊和出院数及费用。

2014年全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484.04万人,其中区级医院总诊疗112.99万人次,次均门诊费用122.57元,出院总人次14.59万人次,其中,区级医院出院8.55万人,人均住院费用4819.14元,医疗业务总收为11.5亿元。

(二)计划生育全区有户籍总人口155.78万人,流出35.04万人,流入3.37万人,常住总人口122.75万人,户籍出生人口13833人,出生率8.92‰,死亡人口11576人,自然增长率1.46‰,政策生育率86.89%,出生人口性别比109.40。

二、主要工作成效近年来,我区卫生计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计生委的悉心指导下,以“深化改革服务民生”为主线,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先后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区、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区、国家基层中医药服务示范区。

2013、2014连续两年在市、区级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1.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从2010年的77.6岁提高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23.79/10万下降到18.98/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7.22‰下降到6.99‰。

2.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加。

投入13.2亿元,建成区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和区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楼,改扩建21个基层医疗机构,完成157个撤并村卫生室和240个改造标准化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2.98万平方米、床位4507张,比2010年增加8.78万平方米、床位1085张;创建市级特色专科6个,临床重点专科2个,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2010年的410.88万人次增加到484.04万人次,出院人次由2010年9.61万人次增加到14.59万人次。

3.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力。

近年来,全区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率和及时率均达100%。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33.8万份,200**年以来,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11.73万人次;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99.99%;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4%;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2.49%和84.69%;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91.2%;建立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平台(120)和院前急救体系;成功举办全市第一届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全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25元提高到40元,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了全国卫生应急示范区、国家慢性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区。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改革红利普惠于民1.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2014年9月,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养医,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完善补偿机制,累计减轻群众医药负担3000余万元。

把“药占比、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等核心指标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内容,开展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施单病种付费改革**种,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今年1-10月,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住院次均费用较2014年同期下降了13%和12.75%。

2.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

**年开始实行基本药制制度,药品实行集中采购,区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50%,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98%,群众用药更便宜,每年为群众节约药品费用近6000万元。

3.基层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完善基层岗位管理、公开招聘、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机制。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40%用于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及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19.12万人次。

4.社会资本办医蓬勃发展。

放宽社会资本办医准入,落实社会资本办医支持政策,成立了民营医疗机构协会引导民营医院发展。

全区现有民营医院10家,个体诊所183家,民营医院现床位数755张,占全区16.75%,诊疗人次占14.5%,出院人数占19.9%。

(三)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逐趋均衡发展1.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平稳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区共审批单独再生育申请5087人。

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3‰以内,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4左右。

2.人口结构趋于合理。

加强b超监管和从业人员管理,大力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14年的114.9下降到109.40,偏高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3.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升。

积极实施优生干预工程,2011年以来,累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8万人,覆盖率92.3%,发放叶酸5万余人次。

2015年又启动了免费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已复查543人次。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011年11.47‰,下降到7.62‰。

4.利益导向政策逐趋完善。

审核奖扶、特扶对象4.5万人,累计发放奖扶、特技金2.15亿元。

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568万元,16.81万人次,奖扶特扶家庭参合补贴218万元。

“五关怀”关爱特殊困难家庭,发放失独家庭慰问金近80万元。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行均等化服务,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质量全市第一。

5.计生行政执法成果显著。

建立完善综合执法机制严肃查外特殊人群违法生育,始终保持对违法生育的高压态势,2011年至今查处违法生育1.3万多例,征收社会抚养费4.65亿。

2013年计生行政执法工作在全市计生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山东临沂、贵州遵义等市内外10多个区县来合交流学习。

(四)机构改革平稳顺利,卫生计生职能整合优化1.机构整合顺利推进。

新组建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设职能科室12个。

将原卫生监督所、计生执法大队和药具管理站整合为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

撤销30个镇街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建制,其职能划归相对应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区妇幼保健院、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合并,设立“XX市XX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XX市XX区健康教育中心”。

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安置和谐稳定,未发生集访或越级上访。

2.职能职责优化整合。

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4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区、镇、村三级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能。

创新服务模式,将妇女儿童健康管理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根据服务对象和时间节点,整合成“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全周期服务包”,优化了效能,提高了效率。

该项工作作为XX市创新经验,在今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召开的“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得到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的高度评价。

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整合现场工作会将于11月在我区召开。

(五)党的建设切实加强,机关作风持续转变1.持续推进作风建设。

近年来,我委以“为民务实清廉,办人民满意卫生”为主题,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清新从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四风”,“严”字当头,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今年,又在全系统开展以“德技双提、党群双亮、最美双评、医患双进”为载体的“清新从医”活动,医德医风明显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