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模拟式控制器思考与练习题(1)工业上常用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有哪几种答:工程上常用的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有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以及比例积分微分(PID)四种,由此产生相应的四种常用控制器。
(2)在模拟控制器中,一般采用什方式实现各种控制规律答:可以用负反馈放大器来实现。
其原理组成如图所示。
放大器KR i图(a)负反馈放大电路图U f K―1—kR2U iU f由图可知:图(b)负反馈放大电路方框图U i U fU o KU f FU。
根据上述三个关系式可求得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为:U o KU i 1 FK当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足够大时,FK>>1,则上式分母中的1可忽略不计,上式可近似表示为:这就是说,只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足够大,那么在引入负反馈构成闭环后, 其闭环放大倍数K 就只与反馈系数F 有关。
而反馈系数就是前面分析的分压系 数,这样就实现了比例控制规律。
由于闭环放大倍数 K 与反馈系数F 成倒数关 系,即后者衰减,前者放大,或者是,后者为除的关系,则前者就是乘的关系。
换句话说,两者之间互成逆运算关系。
由此得到了启发,若要闭环放大器起积 分运算作用,它的反馈电路应是微分运算电路。
反之,要得到微分运算关系的 放大电路,其反馈电路应该用积分电路。
⑶ 试述DDZ —m 型控制器的功能。
答:DDZ —m 型控制器的作用是将变器送来的 1〜5VDC 测量信号与 给定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然后再将其偏差信号进行PI D 运算, 20mADC 信号,最后通过执行器,实现对过程参数的自动控制。
一台DDZ-m 型工业控制器除能实现 PID 运算外,还具有如下功能, 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需要。
① 获得偏差并显示其大小② 显示控制器的输出③ 提供内给定信号并能进行内外给定选择④ 进行正/反作用选择⑤ 进行手动操作,并具有良好的手动/自动双向切换性能⑷基型控制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基型控制器由控制单元和指示单元两大部分组成。
控制单元包括输入电 路、比例微分(PD )电路与比例积分(PI )电路、软手动与硬手动操作电路和输 出电路等,指示电路包括测量信号指示电路和给定信号指示电路。
输入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将测量信号与给定信号相减,获得偏差信号。
并将两 个以零伏为基准的输入电压转换成了以电平 V B =10V 为基准的偏差电压输出,从 而实现了信号的电平移动,使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进入其共模电压范围内。
比例微分运算电路的作用是接受由输入电路送来的以 10V 电平为基准的输出 信号对它进行比例微分运算,再经比例放大的后输出,送给比例积分电路。
比例积分运算电路主要是给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引入积分作用。
手动操作是由手动操作电路实现的。
输出电路其作用是将比例积分电路送来的以 10V 为基准的1〜5VDC 电压信号 转换成以0V 为基准的4〜20mADC 输出电流送给执行机构。
1 〜5VDC 输出4〜 以适应指示电路的作用是将以零伏为基准的4〜20mADC转换成以V B=10V为基准的1〜5mADC 的输出电流信号,用电流表加以指示(5)DDZ—m型控制器的输入电路为什么要采用差动输入方式为什么要进行电平移动答:采用差动输入方式,使引线电阻R CN上的压降V CM以共模电压形式加入输入电路,由于输入电路对共模电压信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使VCM不致引起误差。
输出电压V01与引线电阻上的附加压降V CM1、V CM2无关,因而消除了它们对输出电压V01的影响。
在输入电路中进行电平移动,将偏差电平抬高到+10V的基准上,这样在同样条件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数值就在共模电压范围要求之内,输入电路就能正常工作了。
输入电路将两个以零伏为基准的输入电压转换成了以电平V B=10V为基准的偏差电压输出,从而实现了信号的电平移动,使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电压进入其共模电压范围内。
(6)D DZ^m型控制器有哪几种工作状态什么是软手动状态和硬手动状态答:DDZ-m型控制器有自动(A)、软手动(M)和硬手动(H)三种工作状态,软手动操作又称速度式手操,是指控制器的输出电流随手动输入电压成积分关系而变化。
硬手动操作又称比例式手操,是指控制器的输出电流随手动输入电压成比例关系而变化。
(7)什么是控制器的无扰动切换DDZ-m型控制器如何实现“手动/自动” 无扰动切换为什么从软手动方式向硬手动方式切换需要事先平衡答:所谓无扰动切换是指在切换时控制器的输出不发生变化,对生产过程无扰动。
m型控制器由自动或硬手动向软手动的切换(A•H M)以及由软手动或硬手动向自动的切换(M - H A)均为无平衡无扰动的切换方式。
所谓无平衡切换,是指在自动、手动切换时,不需要事先调平衡,可以随时切换至所需要位置。
①当从任何一种操作状态切换到软手动操作时,运算放大器IC3的反向端为浮空状态,V 03都能保持切换前的值,所以,凡是向软手动(M方式)方向的切换,均为无平衡无扰动的切换。
②控制器处于软手动(M方式),或硬手动(H方式)时,电容0两端电压值等于V02,而且C的一端与V E相连,在从手动向自动切换的前后是等电位的,在切换瞬间,CI没有放电现象,V03不会突变,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也不会突变。
所以,凡是向自动(A 方式)的切换也均为无平衡无扰动的切换。
凡是向硬手动方向的切换,从自动到硬手动或从软手动到硬手动(A、M f H), 均为有平衡的无扰动切换。
即要做到无扰动切换,必须事先平衡。
因为硬手动操作拨盘的刻度(即V H值),不一定与控制器的输出电流相对应,因此在由其它方式向硬手操方式切换前,应拨动硬手动拨盘(即调WH电位器),使它的刻度与控制器的输出电流相对应,才能保证切换时不发生扰动。
第 2 章变送器思考与练习题1)变送器主要包括哪些仪表各有何用途答:变送器主要包括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流量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温度变器、送器等;各自将被测工艺参数,如压力、差压、流量、液位、温度等物理量转换成相应的统一标准信号,并传送到指示记录仪、运算器和控制器,供显示、记录、运算、控制、报警等。
(2)变送器是基于什么原理构成的如何使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呈线性关系答:变送器都是基于负反馈的原理来工作的;保证放大器的放大系数和反馈系数为常数可使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呈线性关系。
3)何谓零点迁移为什么要进行零点迁移零点迁移有几种答: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y min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X min相对应,即在X min 工0时,使丫=y min的调整,为零点迁移;零点迁移是为了保证变送器的在不同的输入范围时其输出仍是标准信号;零点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4)何谓量程调整和零点调整答:量程调整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上限值y max与测量范围的上限值X max相对应。
零点调整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的下限值y min 与测量范围的下限值x min 相对应,即在x min =0 时,使Y=y min 。
(5)电容式、扩散硅式、电感式、振弦式差压变送器与矢量机构式差压变送器相比有什么优点答:与矢量机构式差压变送器相比,电容式差压变送器是微位移式变送器,无杠杆系统,体积小,它以差动电容膜盒作为检测元件,并且采用全密封熔焊技术,因此整机的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抗振性强,其基本误差一般为±%或土%。
扩散硅式差压变送器也是微位移式两线制差压变送器。
它的检测元件采用硅杯压阻传感器,由于单晶硅材质纯、功耗小、滞后和蠕变极小、机械稳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和精度高。
采用微位移式电平衡工作原理,没有机械传动、转换部分;外形美观、结构小巧,重量轻;调整方便,零点、满量程、阻尼均在仪表外部调整,且零点和满量程调整时互不影响;具有独特的电感检测元件,敏感检测元件所在的测量头部分采用全焊接密封结构;计算机进行温度、压力补偿,不需要调整静压误差。
振弦式差压变送器通过振弦去改变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将差压的变化转换成振弦张力的变化,输出可以是频率或电流。
(6)电容式差压变送器如何实现差压-位移转换差压-位移转换如何满足高精度的要求答:在电容式变送器中,电容膜盒中的测量膜片是平膜片,平膜片形状筒单,加工方便,但压力和位移是非线性的,只有在膜片的位移小于膜片的厚度的情况下是线性的,膜片在制作时,无论测量高差压、低差压或微差压都采用周围夹紧并固定在环形基体中的金属平膜片做感压膜片,以得到相应的差压-位移转换。
由于膜片的工作位移小于0.1mm,当测量较低差压时,则采用具有初始预紧应力的平膜片;在自由状态下被绷紧的平膜片;具有初始张力。
这不仅提高线性,还减少了滞后。
对厚度很薄,初始张力很大的膜片,其中心位移与差压之间也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7)电容式差压变送器如何保证位移-电容转换关系是线性的答:中心感压膜片位移^ S与差动电容的电容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设中心感压膜片与两边弧形电极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
图差动电容变化示意图当被测差压△ Pi = 0时,中心感压膜片与两边弧形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设其间距为S D ,则®=a ;在有差压输入,即被测差压△ P R 0时,中心感压膜 片在△Pi 作用下将产生位移△ S , 则有S = &+△ S 和9 = S 0 — A S 。
若不考虑边缘电场影响,中心感压膜片与两边弧形电极构成的电容 C l 和C 2 , 可近似地看成是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量可分别表示为可见,两电容量的差值与中心感压膜片的位移△ S 成非线性关系。
显然不能 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但若取两电容量之差与两电容量和的比值,则有C i2 C i1 差动电容的相对变化值C i2 C i1 与^ S 成线性关系,要使输出与被测差压成 线性关系,就需要对该值进行处理。
(8)对于不同测量范围的1151电容式差压变送器,为什么整机尺寸无太大 差别 答:由于膜片的工作位移小于0.1m m ,当测量较低差压时,则采用具有初始 预紧应力的平膜片;在自由状态下被绷紧的平膜片;具有初始张力。
这不仅提 高线性,还减少了滞后。
对厚度很薄,初始张力很大的膜片,其中心位移与差 压之间也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当测量较高差压时,膜片较厚,很容易满足膜片的位移小于膜片的厚度的条 件,所以这时位移与差压成线性关系。
可见,在1151变送器中,通过改变膜片厚度可得到变送器不同的测量范围, 即测量较高差压时,用厚膜片;而测量较低差压时,用张紧的薄膜片;两种情 况均有良好的线性,且测量范围改变后,其整机尺寸无多大变化。
C ii ASTC i 2 S 2C i21 1 C i1 A(「C i2 C ii C i2 C ii 1 1A( ------- -------- ) S o S S o sA( ----- ---------- ) S S K 2S S S o(9)简述扩散硅式、电感式、振弦式差压变送器力-电转换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