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10-1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试卷代码:09003B 卷授课课时:48 考试时间:110分钟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适用对象:10级本科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A.民族精神B.改革创新C.时代精神D.爱国主义2.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是()。
A.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D.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3.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主要说明了理想是()。
A.人生的指路明灯B.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C人们对未来缺乏客观根据的想象D.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服务的态度4.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爱自己的国家。
A.爱人民B.爱劳动C.爱科学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5.下列有关人生价值评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人的能力越强,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B.个人的行为动机越高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D.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满足越多,其人生价值也就越大6.“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这说明()。
A.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B.竞争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C.竞争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D.竞争是人们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行为7.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
A.人与动物的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环境的关系D.人与气候的关系8.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B.团结友善C.诚实守信D.敬业奉献9.下列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有()。
A.不随地吐痰B.捡到财物,占为己有C.爱护公园或路边的花草树木D.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幼病残孕让座10.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民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指引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称为()。
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评价作用D.强制作用11.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是().A.奉献社会B.服务群众C.诚实守信D.爱岗敬业12.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是()。
A.教师法B.劳动法C.律师法D.安全生产法13.《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结婚的法定婚龄是()。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B.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C.男不得早于18周岁,女不得早于16周岁D.青年男女年龄之和大于42周岁14.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
A.共同过失犯罪B.共同意外犯罪C.共同故意犯罪D.共同偶然犯罪15.司机甲驾驶公交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迎面驶来一辆违章疾驰的大货车,为了避免与大货车相撞而保障公交车上几十位乘客的安全,甲迫不得已将公交车驶上了人行道,结果将骑自行车的乙某撞成轻伤。
甲的行为()。
A.属于紧急避险,甲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正当防卫,甲不负刑事责任C.不属于紧急避险,甲应负刑事责任D.不属于正当防卫,甲应负刑事责任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
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决定()。
A.人生态度B.人生道路C.世界观D.人生价值标准E.道德观2、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B.某对夫妻整天吵架呕气,丈夫甚至对妻子拳脚相加C.某丈夫不辞劳苦,20多年精心侍候卧病在床的妻子D.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E.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不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3、从内容上划分,理想可分为()。
A.社会政治理想B.职业理想C.集体理想D.道德理想E.生活理想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法律执行D.法律适用E.法律原则5、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
A.讲友情B.讲法律C.讲程序D.讲法理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或错误的理由,判断2分,说明3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
每小题5分,共30分)1.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
2.大学生谈恋爱完全是私人生活,学校不能干涉。
3.在公共生活中,道德是约束个人行为的最权威的规则。
4.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能力越强,身体越好,那么他的社会价值就越大。
5.在家里的一切活动都是私人生活。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某大学“课桌文学”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上课诚可贵,自学价更高,若是不考试,两者皆可抛”。
对诸如此类的观点你作何评价?2、陈某和王某夜里赌博输钱后在回家的路上,起意抢劫。
二人从后面追上一步行的妇女,扭住被害人的双手并揪住其头发,同时施以语言威胁,迅速抢走手表、手机和提包(内有3000元现金)。
尔后二人撒手离去,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下,恰巧被害人也回过头来,不料陈某和王某发现被害人居然是熟人,二人大吃一惊,只好装出笑脸说是“开玩笑”,把手表、手机和提包还给被害人。
陈某和王某的行为是犯罪吗?该如何定性?请说明理由。
五、论述题(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论述下列问题,要求500字以上,20分)1.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有哪些?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做合格守法的网络公民。
2.请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江西财经大学10-1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代码:09003 B卷授课对象:10级本科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适用对象:10级本科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题1分,共15分)1、D 2、B 3、A 4、D 5、C 6、A 7、B 8、C 9、B 10、A11、A 12、B 13、B 14、C 15、A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
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ABD2. ABDE 3。
BCDE 4. ABCDE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2分,说明3分;判断错误,全题不得分。
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此观点错 2分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答:此观点错 2分大学生谈恋爱,看起来似乎是个人的生活,但是如果不分时间、场合过分的亲密,那就不是简单的私人问题了,比如在教室里谈情说爱,在学校的公共场合行为举止过份亲昵,那都是不对的,学校、老师有权力制止这样的行为。
3、答:此观点错 2分约束个人行为最权威的规则是法律,而不是道德。
4、答:此观点错 2分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体魄只是他潜在的价值,也就是指他所具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
如果他不把这样能力表示出来,那么他的社会价值就无从体现,只有当他通过社会的实践活动,把潜在的价值显现为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时候,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作用的时候,他的社会价值才得以体现。
可见潜在价值大,并不能说他的社会价值就一定大。
5、答:此观点错 2分私人生活的领域是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
但是,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绝对的私人生活领域;在激励的活动或者个人的私人意识,如果对别人产生影响,与别人有关联,那么久不属于私人生活的领域,而是属于公共生活的领域。
私人意识也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答:“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这是一种不思进取的学习态度。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好知识,是未来事业的准备,也是未来事业的开端。
只有厚积累、深基础、广知识,才能学有所长,为将来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分。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学习心态上积极与否,更是人格品质上诚信与否的问题。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自欺欺人2分。
“上课诚可贵,自学价更高,若是不考试,两者皆可抛。
”这里表现出来的是大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考试,考试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以便将来更好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去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2分。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明确几点:1、大学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多样性、选择性等特点,我们要在了解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搞好学习。
1 分2、培养优良的学风。
学风是大学生为学之本,优良学风的主要内容包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1分3、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分总之,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风建设,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出色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1分2、答:陈某和王某的行为是犯罪。
3分。
是犯罪既遂3分。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我国的刑法师一行为人将财物抢夺到手作为犯罪是否完成的标志。
在本案中,陈某和王某趁被害人不备,从身后冲上去将财物抢到手,且准备离去。
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抢夺犯罪行为。
4分五、论述题(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论述下列问题,要求500字以上。
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拓展。
大学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
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1分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网络是一个内容庞杂、覆盖面广的信息共享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便利地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下载数据。
大学生应当在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淫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内容2分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首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
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
大学生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