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激发盲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盲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盲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
[摘要] 盲文:点子符号,排列整齐的两行三列六个凸起点为一方(左边一二三点,右边四五六点)。

盲文通过六个点排列组合,组合成六十三个符型。

声母、韵母相拼加上声调符号组成音节。

声母中没有零声母,韵母中也没有介母。

声母有二十一个,单韵母有六个,复韵母有二十九个。

绝大多数声韵母均可单独成音节,不加调的音节共有四百零八个。

盲文属于拼音文字,没有自己单独的语法规则,它完全借用汉语语法规则。

盲童学习盲文时采用正写反摸。

[关键词] 盲文点子符号兴趣满方
正常孩子基本上在入学前都进行了学前教育,盲孩子却不尽然——绝大多数盲孩子从未也没有机会和条件进行早期干预。

加上盲孩子由于视力的缺失,导致孩子的认识水平、注意力、意志力等方面普遍滞后正常孩子一至二年。

他们认识事物完全凭自己的兴趣,有兴趣的就全神贯注地去触摸观察,没兴趣的就心不在焉,并且畏惧,宁愿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凳子玩弄自己的身体,因此进学校后有些盲孩子连简单的前后左右都分不清楚。

而盲文点子符号的学习即枯燥又困难,它需要孩子静下心来慢慢地触摸和记忆,所以激发盲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就成了盲校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的做法是:
一、引导结果品尝,激发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
盲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可能都会感兴趣,趁这个时候,教师应给孩子讲清到学校的目的,尤其是学习盲文的重要性:盲文是盲人学习知识的工具,它和正常人学习的汉字一样,但学习汉字更困难,因为汉字复杂、数量多;盲文点子符号只有五十六个,你学会了这五十六个点子符号后,就能拼出所有你想要的字了。

只有孩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儿,他们学习盲文时的情绪才会愉悦,学习的热情才会高涨,孩子也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盲文的活动中来。

二、建立方位概念,奠定孩子学习盲文的基础
七八岁的盲孩子,还不具备方位概念,不是他们的年龄还不具备这一认知条件,主要是因为孩子在家里从未接触到这一知识。

他们的父母总是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辅导,使孩子连自己的左右手脚都分不清楚。

所以,教师应该在进行盲文学习前,帮助孩子建立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认清自己的左手、左脚、右手、右脚、左边、右边、前面、后面。

只有这样当孩子明白了这一切,孩子才可能懂得:“盲文六点为一方,左边一二三,右边四五六。

一四一四头碰头,二五二五手拉手,三六三六好朋友”的道理。

三、组织游戏活动,促使孩子掌握盲文读写的规则
心理学家艾黎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

他们通过游戏活动理解人
的某些行为,掌握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象征性技能和培养想像能力。

游戏活动具有启迪真、善、美的功能,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学习的热情。

所以,我在盲文音节拼读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了游戏活动。

如教学“ba”时,就选出两名学生,一个扮“b”,说“我是b”;一个扮“a”,说“我是a”。

其他孩子一起大声地说“拼成音节ba、ba、ba”。

这样“寓教于乐”,让盲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孩子掌握盲文的拼读规则后,就会很容易地掌握拼写的方法。

拼读、拼写都会后,孩子体验到了成就感,内心将充满愉悦,兴趣也会更持久。

四、提供“亮相”机会,增加孩子学习盲文的乐趣
所谓提供机会是指在学习盲文课堂教学中,为孩子创造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孩子获得成功,从而保持学习盲文点子符号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了“一二一二bbb,是个声母bbb,大家一起听广播”后,教师要教学“p”了,这时就可以让学生仿照“b”的学习方法,自己编儿歌进行记忆。

孩子就会学着教师的样子说:一二三四点p,是个声母ppp,大家一起爬山坡。

只要孩子说得不离谱,教师都应给以掌声鼓励。

说到奖励,其实还包括口头上的一颗五星,凑足十颗五星发一个棒棒糖。

为了能让孩子五分钟左右读完盲语文教材中音节表的所有音节,我向孩子许诺一代快餐粉丝。

奖励的形式会是多样的,只要能让孩子享受成功快乐的同时,增进他们学习盲文的兴趣,教师不防多使用些。

五、编写朗朗上口的儿歌,调动孩子学习盲文的积极性
儿歌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句子短小,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记易诵,很受孩子的喜爱。

在盲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编写儿歌进行盲文教学,既生动又形象。

比如:在让孩子认识盲文中的“方”时,我抓住六个点字符号的位置特点,编写出:盲文六点为一“方”,左边一二三点,右边四五六点;一四一四头碰头(六点分三层),二五二五手牵手,三六三六好朋友,各自的位置要分清,才能学好盲文字。

为了更好地区别符形相近的声韵母,抓住“an”和“eng”(1236点和3456点)的符形(样子)特点,编写儿歌:安安、engeng是兄弟,对面坐着好交流,安安背朝左,engeng背向右。

孩子通过儿歌很快地记住了相近符形(样子)的声母、韵母,还记住了声韵母的点位。

六、由易到难,让孩子快乐学习盲文
盲孩子由于视觉的缺失,虽然大量地运用自己的双手来感知周围的世界,手的辨别能力比正常孩子灵敏,实现了“以手代目”的愿望,但触摸盲文只需要孩子双手食指的指腹部位去触摸。

而盲文点子符号小如蚕卵,触摸起来十分的枯燥、乏味,这就更需要孩子的“静心”来慢慢触摸、辨认。

但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对新鲜的事物才感兴趣,这也和孩子的认知规律息息相关的。

根据教学观察经验发现,写盲文比摸盲文容易得多,也有趣得多,所以教师在教学盲文时,当学生建立了“方”的概念后,不妨让孩子从写“满方”做起。

孩子很顺当地会写“满方”了,再进行五十六个声、韵母的摸、读教学,如此这般,由简单到复杂,由有趣到枯燥,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的盲文教学就更有效。

七、摸索规律,帮助孩子记忆
盲文由六个点组成,通过六个点的缺“点”变化,变化出了五十六个声韵母符号和声调符号,以及标点符号。

这些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找到其中的规律,孩子就更容易记住它们。

例如:缺一个点的有——满方“wa”,缺一点“ue”,缺二点“wai”,缺三点“wan”,缺四点“ou”,缺五点“van”,缺六点“ch”;只有一个点的有——一点一声,二点二声,三点三声,四点顿号,五点逗号;只有两个点的,且竖着的有——一二点“b”,二三点四声,四五点引号,横着的有——一四点ch,二五点wen,三六点冒号或连接号等等。

盲孩子知道了这些,他们掌握盲文的速度就会快很多,记忆也会牢许多。

八、多摸读、多摸写是提高盲文水平的基础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可见勤学苦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盲童能静下心来读写,作为刚入学的盲童,学习缺乏自觉性,教师要布置适量的盲文摸读、摸写作业。

比如:学习课文后,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一遍给教师听听,流利的过关,在课题旁画一个小五星,孩子虽然看不见,但他(她)心中有这么个五星,摸读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教师教学完一篇课文后,同时也让孩子摸写课文一至二遍,因为一年级上册的课文篇幅短小有趣,很适合孩子的胃口。

这样坚持两学期,孩子的摸读、摸写的速度就会得到巩固提到,基础就会牢实。

九、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盲文的积极性
七八岁的盲孩子,具有同龄孩子的争强好胜,抓住这一点,时常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写满方比赛,看看谁的满方速写速度更快些。

孩子都想当第一,谁都不愿落后,不得不在课余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写满方。

这样孩子写的速度无形中得到提高,手的力量也得到增强。

通过比赛,孩子学习盲文的热情高涨,真可谓最快乐学习了。

其实,盲文的学习方法还有很多,我们的教学宗旨就是要让孩子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完成盲文的摸读、摸写、拼读、拼写。

不管是以什么方法,均要激发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孩子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就不高,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被动,思维就会被压抑,学习盲文的效果就会很差,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就会很低下,教学任务也就无法完成,因此,激发孩子学习盲文的兴趣——盲校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