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村小学校长的感悟
大家都知道,农村普通小学与乡镇中心学校及城市小学从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办学水平等诸多方面是有很大差距。
但是,作为学生,不管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是一样的。
农村小学办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那么,作为农村小学的校长,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走出一条适应农村学校特点的发展之路,从而让当地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呢?现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和自己在做校长时的几点感悟谈谈以下意见,观点不正确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校长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
校长是学校的决策中心及集体决策的核心,也是学校的权威信息中心及协调校内外各种关系的中心。
强烈的角色意识让校长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校长,不断地努力才是成为合格校长的基石。
因此,做好校长要践行以下方面的角色行为,才能开展工作。
(一)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策略。
简单说就是不完全是一个根据文件怎么说就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实践上级文件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它是校长向自我智力和精力极限的挑战过程,是校长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的结果,是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为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设计,如何使学校的荣誉和每一个教师、学生交融在一起?如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的实践过程。
(二)校长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成为一名出色校长的前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源于对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
职业可以讲代价,讲报酬,而事业只能讲奉献,只有把教育工作当做事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断善于学习,关注发展,积极进取、热爱学生,才能不辜负校长这一称号。
(三)校长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实践能力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校长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出色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学校工作,才能激励全体老师去学习,才能建立合理的,有生命力的学校教育。
(四)以服务为基,通过建立共同的愿景,让全体教师,职工全面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全过程。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面对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正确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以服务
为本,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
引领师生建立共同的愿景,才能保证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发展。
在三年实践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学校的管理无非是做好“管”和“理”两件事。
“管”是必须的,通过制定和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行为秩序,从而约束和规范教职工的言行;“理”就是理顺校内外关系,理顺管理层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只有理顺各种人际关系,善于引导解决矛盾,才能激发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要让每一位教职工全面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体会到学校的质量、成就、荣誉、效益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把上级的任务、要求与老师的态度、感情、利益、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加强心理沟通,构建和谐环境。
在学校管理方面,我认为,学校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发展教师,而不是限制教师,既要靠制度去规范,还需要用感情去引领,作为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更多的去关心、关注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学校规模小的学校,要少讲大道理,多投入感情。
学校有十多个、二十多个教师,如果校长凡事搬制度、讲原则,有些时候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大的老教师,弄不好还会影响干群关系。
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上,要讲究方法,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
比如在请假问题上,作为农村,风俗习惯是非常多的,原来有些老教师因农忙或是亲戚、朋友家里红白喜事需要请假是非常多的。
我记得曾和有些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谈过,作为学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没有特殊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可以批准教师们请假,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是农民,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教书育人。
老师们非常理解和支持的我的观点,一学年来,因为上述原因请假的老师非常少,教师们变得越来越自觉,我认为要比对他们说“你请一天假,我扣你考核积分”等等的话效果要好。
关心教师,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
对待教师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
在工作上做到,对待老教师要爱中又严,对待年轻教师要严中有爱,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特别是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少,年龄大的老教师占比例比较大,要经常走到教师们中去,多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上的问题。
三、校长要有紧迫的危机意识
作为校长,必须要有紧迫的危机意识,面对生存、管理、发展、公共安全、心理健康、校风学习等潜在危机,校长必须时刻要有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策略与果敢的措施。
1、生存危机
生源是每个学校生存的根本,学生的人为减少和优秀生源的争
夺,是每一个学校领导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孩子即将入学时,许多家长就会忙着为自己即将踏入校园的子女选择学校,宁愿增加负担,舍近求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2、发展危机
目前学校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能否适应新形势对学校的要求,是摆在校长面前的又一件大事,可纵观农村学校发展,发展危机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的山区。
正式的老师编制远远未达到要求,借调教师过多,为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薪酬少,只能在当地聘请本村的人员来代课。
这些代课人员当中,虽然不乏优秀者,但总体的素质高低不一,流动性强,不能重点培养。
其二,农村教师部分扮演着亦“教”亦“农”的角色,放学后一转身就是农民,甚至出现上班时也开着“怎么干好农活之类的”小差。
其三,不能代课教师过多,师资的来源补充或更新极少,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来。
加之,那些具有一定工龄、有了一定年纪的公办教师,有的本身就是从几十年的代课生涯中熬过来的,多少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个别时候多少会有倚老卖老的心理及消极表现,这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工作的开展。
其四,也因学校办公经费不足,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或走出去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偏少,加上教师的年龄偏老,导致教师的视野不够开阔,教学理念滞后,对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偏少,总体上缺乏继续学习的精神。
其五,农村教师缺乏竞争,劳动收入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但在奖罚过程中,方法单一,奖无力,罚又访。
导致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长期在一个学校上班,又担负家庭生计,很多教师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缺乏应有的优胜劣汰的忧患感。
然而以上面对隐患,如果校长没有长远发展意识,固步自封,老师安于现状,必将被时代所抛弃。
面对危机,如何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正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困惑,许多农村小学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应用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新课程教学、旧模式的管理的局面。
而学校管理,难管理的是具有活的思想的“人”。
校长的工作主要是对各方面相对成熟的成人。
校长如何激发教师内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使之对工作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投入工作,是校长的又一个困惑。
农村小学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许多优秀教师被乡政府借调,部分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市,由基础差的学校流向基础好的学校,这种“抽水机效应”的调动,极大影响农村小学办学质量,也危极农村小学内部的管理。
作为农村普通小学的校长,在工作上因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很多事情上是想到了但做不到。
我认为,要想干好一个农村小学的校
长,首先思想上必须做到能甘于清贫,耐住寂寞,扎根农村,服务农牧民。
其次,在工作上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并随时为学校的发展多作思考,寻求更好的发展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