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摘要: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法律给予女职工的特殊照顾和保护措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实现男女实质平等的根本途径。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的不足亦日益凸显,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条文内容滞后空洞,缺乏操作性;因此,转变立法理念,提高立法层次,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各项制度是理论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现状及问题完善对策
女职工特殊保护是指国家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抚育子女的需要在劳动方面对其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是妇女劳动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法律追求实质意义上的平等保护。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是基于男女两性之间生理的社会因素的差异考虑而构建的一种新的平等模式,它超越了形式上的平等,以结果平等为目标来制定保障妇女特殊劳动权益的法律和法规。

其目的就在于弥补妇女因其不利地位而失去的平等。

通过研究探讨呼吁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制度,有效推动我国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的保护工作。

一、我国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现状及问题
现行关于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立法大多制定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其颁布施行距今已有十几二十多年,而且多数的法律法规为国有企业制定并仅适用于国有企业。

随着社会的转轨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法律法规严重失调或滞后,在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上不仅出现了空白或漏洞,甚至出现矛盾,而且内容和措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执行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着立法空白或漏洞,无法保护女职工的特殊劳动权益如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磁波、微波、电磁场等造成的污染和目前还未认识的诸多隐性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女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巨大,但立法却是空白的。

此外,女职工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所导致的流产、死产和畸形儿的责任该由谁来负责,是否属于工伤的范围等。

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权益的实现。

(二)关于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立法层次相对较低
我国现行的有关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除《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由全国人大正式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由国务院颁布外,其他的相关规定几乎都是行政法律法规,而且多数为暂行、试行类的规定。

如《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等,这样的结果是,对企业的约束力降低,导致实践中出现大量的忽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现象。

(三)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在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面前,由于妇女负担着怀孕、生育、照看子女等独特的社会分工而使得妇女的劳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所以女性的价值和劳动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妇女担负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

许多企业的经营者都把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来应对严酷的市场竞争,并且坚决不做增加成木和有损企业利益的事。

而给与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则会增加企业的成木和影响企业利润,这就使得很多企业都干脆不招收女职工,有的企业即使雇佣了女职工也不愿意在给予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方而投入资金。

(四)女职工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
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许多女职工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劳动保护法律知识了解不够,甚至有的女职工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与特殊权益。

同时,部分女职工的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准相对较低,自身又不注意加强学习,对待工作也不积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部分女职工必将逐渐被社会所淘汰,也难以受到保护和尊敬。

三、完善对策
(一)对《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重新进行调整,将新出现的有毒有害工种予以及时补充,以弥补现行立法的空白或漏洞。

2002年,国家将我国职业病的范围从1987年的9大类99 种扩大为10类115种,从更大范围保护了劳动者。

因此,国家也应该及时对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对女职工有害的工种予以重新界定,及时纳入《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之中。

(二)提高立法层次,转换立法理念。

国家应该提高立法的层次,把关于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从立法上禁止和限制侵犯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权益的各种行为。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对我国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立法进行细化,制定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保护措施。

(四)加强现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女职工的自我维护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和宣传与妇女权益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等,
通过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心得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女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女职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袁琳君,冯洁.新疆生产建设妇女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佳木斯体育学院学报,2013,(7)
【2】刘明辉.论女职工特殊保护立法的新理念[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5)
【3】马忆南.“女性禁忌从事劳动”再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9,(2)
【4】王涛.关于妇女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的争议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7)
【5】林艳琴.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法学杂志,2011,(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