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县是全国最早推行365服务中心的县。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我县于2007年10月完成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升工作。
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县推行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审批体制、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优化投资环境搭建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一、主要做法(一)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科学整合许可资源。
1、推行“两集中”。
即:在执法部门设立行政许可科,行政许可权向行政许可科集中,行政许可科向县365行政服务中心集中。
经县编委批准,对发改局等12个主要涉企、涉民部门的内设机构职能进行调整、归并,采取“撤一建一”、“并一设一”或“挂牌”的形式设立行政许可科,统一由行政许可科承担该部门的行政许可职能,行政许可科统一进驻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个领导分管,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独立办理”的行政审批体制。
2、推行“两到位”。
即各执法部门授权到位、人员到位。
各执法部门对进中心窗口办理的所有项目,都明确直接办理、分管领导签批或集体研究的办事程序。
同时,由县委组织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选派进行审查把关。
通过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入驻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由原来的17个增至22个,并增设了中介、商务和收费窗口,工作人员由原来的26名增至60名。
(二)完善审批制度,科学拓展服务功能。
1、推行一审一核制。
县政府出台《磐安县行政许可一审一核暂行办法》,将一般事项授权给窗口审查员审查、窗口负责人核准签发,使审批事项的办理从原来的“受理、审查、审核、审批”四个环节,减少到“受理兼审查、审核兼审批”两个环节,缩短了办事周期。
实行一审一核的事项共100项,行政许可事项总数的55.56%。
2、完善限时办结制。
各部门对办理事项的承诺期限进行了清理。
目前,我县承诺时限平均为6.84个工作日,比原承诺期限(12.04个工作日)提速43.19%,比法定期限(20个工作日)提速65.80%。
3、实行并联审批制。
我县成立并联审批领导小组, 对每个县重点工作项目做好协调、研究、跟踪督查等工作。
同时,县政府出台了《磐安县工业投资项目管理若干意见》,增加了联合考察的环节,改“事后被动办理”为“事前主动参与”;增加了项目验收、清理等内容,将提高项目“三率”水平落到了实处。
4、配备窗口专用章。
进驻中心有行政许可项目的21个部门都统一配备了“窗口专用章”,使窗口做到既能受理又能办理。
(三)加强制度保障,科学优化服务环境。
1、组织保障。
成立完善县365行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县365行政服务工作进行决策、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在扩容提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2、待遇保障。
县委出台《关于规范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的通知》,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是正式在编人员,执法岗位的还要有执法资格;窗口负责人必须是现任本单位中层副职以上的同志;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每星期二、四必须到中心办公;窗口一般工作人员的选派由部门推荐、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初审、县委组织部审核同意后确定;窗口负责人由县委组织部下文任命,四名以上工作人员的窗口负责人在中心任职期间享受副局级待遇;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党组织关系进中心,原单位福利待遇不变,业务上受原单位指导,工作以中心管理为主,年终考评由中心统一组织;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增至每月400元;各窗口单位提拔干部,优先考虑有窗口工作经历的干部。
3、纪律保障。
县委出台《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扩容提升和规范运行纪律规定》,严肃工作纪律和要求。
县365行政服务中心健全《工作人员守则》、《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等内部管理制度。
同时,中心与县效能办合署办公,强化督查力度,并建立值周、日查制度,通过设立网站、意见箱、主任信箱、咨询投诉通道等形式,建立了与办事群众交流的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主要成效(一)转变了政府职能。
通过“两集中、两到位”,审批与监管分离,重点解决了“多科多人管一事,审批与监管不分,重审批轻监管”问题。
通过职能归并,解决了窗口“收发室”和“交换站”的难题,使“接待型”窗口成为“审批型”窗口。
各部门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转变了行政理念,为创新政府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体制基础。
(二)创新了服务理念。
我县投资150万元对中心办事大厅进行了加固改造、装修,使中心规模增至2500平方米,并配备了停车场等辅助设施。
同时,把22个行政部门集中在一起办公,变公众跑多个部门为进一个中心办理行政许可,把方便给予群众。
柜台式服务拉近了政府部门和群众的距离。
(三)创新了审批模式。
“两集中、两到位”职能归并,把过去分散、封闭、串联的传统行政审批模式,变为集中、开放、并联的现代行政许可模式。
群众办理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事项,不用东奔西跑了,只要到办事大厅就可以办结,进一步维护和提升了政府的形象。
(四)提高了行政效率。
“两集中、两到位”突出了当场办理、限时办理、集中办理的要求,中心扩容提升后,办理事项由原来的73项增至341项,其中窗口可直接办理事项有161项,占全部办理事项数的47.20%,真正实现了审批提速。
三、存在问题(一)有许可职能部门未全部进中心。
现在,只有21个部门入驻中心,还有许多有行政许可职能的部门和群众办事较多的部门未进入中心设立窗口。
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交通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教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供电局等。
其中,有部分进中心的部门也没有把行政许可职能和群众办事多的项目全部进中心。
如,县卫生局的合作医疗报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生产许可、县公安局的车辆手续办理等都没有进中心。
另外,除中心外,还有7个分中心。
但许多群众以为行政审批项目都已经集中在县365行政服务中心,所以跑冤枉路的人不少。
(二)各窗口的授权没有完全到位。
虽然各窗口已经拥有一定的审批权,但由于许多事项要经过分管领导和“一把手”审批,有的甚至需要党组(党委)集体研究和县领导审批,所以办事效率较低。
同时,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每星期二、四必须到中心办公的制度没有真正执行到位。
(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四名以上工作人员的窗口负责人可享受副局级待遇,但享受该待遇的仅4人,众多的窗口负责人却没有享受副局级待遇,而且由于窗口工作人员长期在中心工作,与原单位基本上没有接触,所以原单位领导和职工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不了解,窗口人员在职务晋升、中层干部竞聘中明显处于劣势,导致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四)工作人员不够稳定。
由于机关部门每三年就要进行干部公开竞聘,职工双向选择,所以工作人员不稳定。
近一年以来,中心人员有变动的就有民政局、林业局、广播电视台、国土局、公安局等单位。
由于工作人员的不稳定,办事质量当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
(五)依法办事与简化手续矛盾突出。
现在是依法办事的时代,上级部门要求行政审批工作做到依照法律规定条件办事,而且要求材料齐全。
如果不符合要求而进行审批,不仅在年度考核时要扣分,而且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但群众要求在办事时能简化手续,最好能够不要一份资料。
这一矛盾比较突出,处理起来很难,群众意见也最大。
四、原因分析(一)中心的工作用房不足。
现在,多数行政机关有行政许可职能,而且有许多企事业单位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但由于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的房屋面积有限,许多单位没有进入中心办事。
由于宣传工作不够,许多群众不知道办某件事是该到中心、分中心,还是该到单位办理,所以造成群众办事还不十分方便。
(二)重大事项审批环节多。
重大建设项目、村镇规划、大面积土地出让等重大事项的审批,不久涉及到多家单位,而且需要有关单位的领导审核,甚至县领导的审批。
由于审批环节众多,而且县领导工作繁忙,所以许多重大事项的审批需要花上很长的时间。
同时,发改、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分管领导没有做到每个星期二、四到中心办公,有时来中心,但多数时间没有来中心。
(三)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由于到中心工作的人员行政关系在原单位,而党组织关系在中心,而平时考核在中心。
这种关系,对工作人员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虽然县委的《关于规范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的通知》规定各窗口单位在提拔干部时要优先考虑有窗口工作经历的干部。
但事实上,由于窗口工作人员平时与原单位的人员接触少,领导和职工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表现不了解,所以在提拔干部时,窗口工作人员明显吃亏。
象这次干部提拔,在中心各窗口工作的中层干部有10多个,而且表现都不错,但得到提拔的仅一人,而且该同志得到提拔是因为他还兼任着办公室主任的缘故。
同时,有关政策没有执行到位。
县委的《关于规范磐安县365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的通知》规定,窗口工作人员特殊岗位津贴增至每月400元,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只能拿200元岗位津贴了。
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窗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
由于机关部门每三年就要进行竟聘上岗,工作人员要换岗,所以中心各窗口的工作人员调动相对比较频繁。
近二年来,已有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是新来的。
新的同志到中心上班,业务自然要比老同志差,业务不熟练的情况就存在了。
(五)行政许可条件越来越高。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依法办事的要求越来越多,行政许可条件也越来越高。
由于审批条件的提高,需要提供的资料越来越多,硬件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上级部门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也越来越重视。
因此,许多企业和群众在审批时,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