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计算机基础》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五小节。

本书共六章内容,除了第一章外,其余章节均为操作性学习。

第一章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所有操作的基础,理论性较强,是计算机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当今社会,信息安全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在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病毒知识是我们学习计算机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可谓计算机基础的重中之重。

二、学情分析:
1.心智水平
本课针对的是中师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与他人合作讨论的意识,具备总结和交流能力。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完成老师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知识储备情况
现在,大部分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越来越多,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于信息安全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已经亲身体会过计算机病毒所带来的危害。

对于病毒,他们好奇又有点恐惧。

这时,老师讲解计算机病毒方面的内容,肯定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
3.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应对及处理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并与讲、演、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启发,锻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

目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和教材辅助。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熟知其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树立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通过播放一段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通过对定义及其特征的了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通过分析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让同学们意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病毒的防治方法。

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掌握,最终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教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视频。

让同学们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激发他们认识和学习计算机病毒。

从而导入《计算机病毒》这节课。

(二)新课讲授
1.认识计算机病毒
通过向同学们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计算机病毒或听说过什么样的病毒,以及是否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样子。

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

通过提出学习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
任务,从而愿意学习。

【教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下计算机病毒。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第一段,稍后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阅读教材后。

有同学踊跃回答上述问题。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人为制造的、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并且具有破坏作用的可以自我复制的一段程序代码。

(2)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的区别和联系:计算机病毒跟生物病毒类似,都具有传染性、破坏性。

但是计算机病毒不会感染人体,只能感染计算机系统。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危害
【教师】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以后,那么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发散思维并回答。

【学生】
传染性(如网络、优盘)
多样性(种类多、类型多)
隐藏性(病毒程序大多夹在正常程序之中, 很难被发现)
潜伏性(病毒侵入后, 一般不立即活动, 需要等一段时间, 条件成熟后才作用。


破坏性(其表现:占用CPU时间和内存开销, 从而造成进程堵塞;对数据或文件进行破坏;格式化硬盘甚至破坏硬件)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情况,并总体归纳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的表
现与危害。

计算机病毒可能产生哪些危害呢?
【学生】不断弹出网页直到死机;计算机越来越慢;鼠标被控制;文件丢失;双击打不开文件或者程序;电脑启动蓝屏;优盘的文件丢失(其实多半是被隐藏,需要修改隐藏属性,并下载优盘专杀工具查杀修复);账号密码被盗取(小技巧:可以打乱输入顺序)等等。

【教师】以上同学们说的都有可能是计算机病毒所致,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破坏文件:删除或修改磁盘上的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使之无法正常工作。

(2)攻击系统数据区:对磁盘进行格式化,使之丢失全部信息。

修改目录或文件分配表扇区,使之无法找到文件。

(3)抢占系统资源:病毒反复传染,占用CPU时间和内存开销, 从而造成进程堵塞,系统运行缓慢甚至死机。

破坏操作系统,使计算机不能工作。

(4)破坏硬件:病毒可以通过修改BIOS参数,加高CPU电压使其过热而烧坏,或提高CPU的外频,使CPU和显卡、内存等外设超负荷工作而过热烧坏。

(5)网络病毒破坏网络系统:非法使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拥堵;攻击服务器,导致网站无法访问,甚至窃取和篡改网站数据等。

3.那么计算机病毒危害性如此之大,我们也不要谈毒色变,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防治措施也能高枕无忧的畅游网络。

我们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

【教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小组讨论并总结。

A、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附件;不浏览不太了解的网站,不随意下载安装不知名软件;
B、不使用盗版软件(存在漏洞),使用移动介质先查杀病毒再使用。

C、及时安装系统补丁,修补漏洞。

D、使用复杂密码,对不同的账号使用不同的密码(注意,字母加数字加特殊符号,定期更换)
E、经常备份重要数据,可存放在专门移动硬盘或者网盘。

F、安装杀毒软件。

(360、瑞星、金山、腾讯电脑管家等。

小技巧:如何判断杀毒软件的好坏:占内存小,杀毒好,防护好,无误报误杀。


【教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第二小组的同学讨论的比较热烈,全组都参与了,回答结论也相对全面、正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都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心里构筑一道防火墙——树立高度警惕的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就能把计算机病毒挡在我们计算机之外。

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防范意识薄弱。

病毒的防治,八字方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学生在发言及操作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以便学生能够更好投入到后面的学习。

这节课采用了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要组织好一堂课,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和
指导。

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有哪些,重点、难点所在。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有哪些?
实战练习:
下载安装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