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业务流程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是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或审计委员会临时指派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的过程。
1、审计立项。
内部审计部门依据经审计委员会批准的年度工作计划、上级工作布置和确定的审计项目,审计总监向审计经理下达项目计划。
2、组成审计组。
审计经理指定审计组长,由两名以上人员组成审计组,审计组长负责落实审计方案,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审计预算等进行检查复核。
审计组成员应服从组长安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审计任务,并对自己所分担的工作质量负责。
3、审计组长领导审计小组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基本业务情况,搜集、学习、掌握有关法规、政策,并讨论提出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时的项目启动会提纲(目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工作配合等)。
4、制定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由审计经理组织审计小组讨论后提出,经审计经理审核,报审计总监批准。
经批准的审计方案作为内部审计部门检查、控制审计组工作质量、进度的主要依据之一。
审计方案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审计目标的要求确定。
具体应包括:被审计单位构成、审计业务种类、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式、计划工作时间、人员组成和审计组预算等内容。
5、下达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及格式应当符合内部审计部门有关审计文书内容和格式规范。
审计通知书由审计组长或其指定的审计人员起草,经审计经理审核,由审计总监签发,由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三日前送达被审计单位,并附审计进点会议的项目启动会提纲。
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组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情况、落实审计方案、获取审计证据和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过程。
1、召开审计启动会。
审计组到达被审计单位后的第一天应组织召开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会由审计组长主持,并指派专人做好记录。
首先由审计组长讲明审计的目的、范围、时间和主要内容等,然后听取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按照项目启动会提纲要求介绍情况。
2、签定承诺书。
审计小组应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签定承诺书,以确保提供的会计资料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可靠。
3、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应当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
1)健全性测试。
采取文字记述、流程图、调查表等方法,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健全性进行测试。
测试主要从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内部会计控制由于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控制环节不尽相同,但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内部会计控制(1)、可靠的凭证和记录制度。
此项要求是指会计凭证应种类齐全、内容完整、预先连续编号;会计人员应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立即进行帐务处理。
(2)、完整的簿记制度。
指建立符合准则及会计制度规定和适合生产经营特点的帐簿和报表制度,以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3)、执行的具体会计政策,是否坚持一贯性原则。
(4)、授权。
指各级管理人员有明确的职权范围;每笔经济业务都应经过审批。
(5)、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指一项业务须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完成,一个人的工作可自动地检查另一个人的工作;一项交易的发生、批准、记录和对由于交易而带来的资产保管,必须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承担。
(6)、接近限制。
指企业具备保护资产安全的措施,资产和会计资料限制无关人员接近。
(7)稽核制度。
即由专门人员对企业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帐证、帐帐、帐表的定期核对、检查制度。
(8)、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进行盘点。
内部控制环境(1)、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岗位管理能力,岗位是否较稳定。
(2)、重大决策是否仅由主管领导单独做出。
(3)、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对健全性测试结果进行评价(1)、根据业务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识别被审单位内控中存在错弊的可能,确定审计重点。
(2)、按照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果,对薄弱环节应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
2)符合性、有效性测试。
采取证据检查、重复执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经过健全性调查,证明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符合性、有效性测试的重点应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目的的重要程度来确定。
通常是那些最容易失控的业务环节和那些最容易发生差错和舞弊的业务领域。
符合性测试后,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进行评价,同时还应结合健全性测试的评价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因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利而有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作出判断。
4、分析性检查。
利用比率趋势分析和数据比较分析法(同比、年度比、同类项目比等)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发生潜在的风险及需要进一步核查的事项。
5、制定审计方案实施计划。
审计方案实施计划由审计组组长根据内控测试结果草拟。
是在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和对会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审计方案的进一步分解和具体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员分工、审计重点内容、审计方法、进度要求等,经审计组讨论后实施。
该计划是检查审计组工作质量和进度及控制审计预算的依据,也是审计组长考核审计组成员工作业绩的依据。
6、实质性检查。
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实施计划要求的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和审计的重点实施审计。
7、获取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收集的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真相并作为审计结论基础的材料,它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通过检查、监督盘点、观察、调查以及录音、录像、拍照、复印、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必须遵守下列要求:(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客观性;(2)、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取舍,保证审计证据具有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相关性;(3)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充分性;(4)、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和公司制度,保证审计证据具有合法性及有效性。
审计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编制审计核实材料,对一般数据的审计核实材料应在能证明审计事项的同时,简明扼要加以说明;对重要事项的审计核实材料要有一组相关的证据,说明审计事项形成的过程、现状,涉及的其它内容等;重大问题要分清责任。
审计证据要随查随取,审计组长要对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进行复核,小组成员对取证质量负责。
审计证据应由当事人、部门、责任人签字确认。
8、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报告形成以前,审计组成员在审计准备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编制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全部审计资料,它是审计组成员工作质量的反映,是审计组撰写审计报告的基础。
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要符合《审计工作底稿的规定》的要求,作到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审计组长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核。
9、召开审计小组会议。
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长应根据情况,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互通情况、研究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控制审计成本,分析调整工作重点,并及时向审计经理汇报工作情况,减少盲目性。
10、交换意见。
审计组在取得书面证据后,出点之前应由组长将审计工作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同被审计单位进行交换,对被审单位提出的不同意见,审计组应充分考虑,予以核实,取得相关证据,并指派人员做好记录。
组长对记录进行复核。
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终结阶段是审计组提出审计小组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审定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整改意见书,送达审计意见书和内部审计部门编制审计情况报告等的过程。
1、撰写审计小组的审计报告。
审计组长召开小组会,由小组成员对其负责的审计工作进行汇报,对所涉及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由审计组长整理工作底稿,汇总小组意见,完成审计报告初稿。
初稿形成后,召集审计小组进行讨论、修改。
小组审计报告必须在退出被审计单位前完成并报审计审计经理审查。
2、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审计组将审计报告送交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并附审计报告送达回证。
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的规定期限是自被审计单位在送达回证上签字之日起3日内,被审计单位未在3 日内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3、整理审计资料。
审计组接到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意见后,应在三日内对全部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填写有关审计事项汇总表、项目进度表、审计成本控制表等。
由审计组组长审核后移交审计经理。
4、检查审计小组工作质量。
审计经理对审计小组交来的审计文件材料进行检查。
(1)、审计经理接到审计小组报来的审计文件材料,应及时检查,一般项目检查时间不超过三天,较大项目检查时间不超过四天。
(2)要认真作好检查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改,小组修改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审计经理要对修改后的资料进行复核。
(3)、审计经理将审核并后的审计文件材料送审计总监审核,审计总监应在两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对重大审计事项以及与审计小组处理意见分岐较大的项目,提交审计委员会研究决定。
审计经理根据审计总监意见,及时起草审计整改意见书,一般应在两天内完成。
完成后报审计总监签发。
对签发的文件及时编号、打印。
审计整改意见书是内部审计部门在审定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作出的管理文书。
审计整改意见书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三日内由审计经理送达被审计单位并附送达回证。
5、发送文件。
审计经理依照审计总监签发意见,及时将审计整改意见书、审计情况报告发送有关部门、送达被审计单位并附送达回证,一般不超过三天。
6、审计回访。
(1)、对被审计单位作出的审计整改意见书送达之日起二个月内,由审计总监提出,审计经理牵头,组成回访小组,对需要回访的项目,提前一日通知被审计单位作好准备。
(2)、召开项目启动会,听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执行情况介绍,听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意见,检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情况,获取相关证据,并作好检查记录(3)、检查审计组是否依照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检查内部审计部门布置的其他项目实施和完成情况,作好检查记录。
(4)、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组的意见,并做好检查记录. (5)根据回访记录和检查结果,按照要求写出回访报告,报项目审计总监审核后归档。
对发现的问题、情况,以及审计小组违规违纪问题;对被审计单位超过期限未执行审计决定的,及时向项目审计总监汇报。
(6)、回访小组在回访期间应严格遵守审计纪律,按审计程序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保守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违反纪律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7)回访人员与被回访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7、内部审计部门撰写审计情况总结报告报审计委员会、分管领导(对审计委员会及分管领导有批示的审计情况总结报告由内部审计部门及时转发并监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