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3.1资源开发方案新疆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沿阿勒泰山、天山一带拥有丰富的石英硅资源,仅在准噶尔地区探明的储量就达 1.2亿吨。
光伏产业链中所需的辅助原料,如液氯、烧碱、石油、碳化硅砂等资源新疆都能提供;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5300~6700兆焦耳/平方米·年之间,年峰值日照时数在1600~2200小时之间;拥有广阔的荒漠土地资源,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具有向西开放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建设面向中西亚的光伏产业基地等。
3.2资源利用方案太阳能能量巨大,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能相当于目前地球上每年燃烧的固、液、气体的2000倍左右,40分钟通过阳光抵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全球一年消耗的总能量。
所以,可以说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从目前各种发电方式的碳排放来看,不计算其上游环节,煤电、石油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是依序递减的,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低,接近零排放,并且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废渣、废水、废气排出,没有噪音,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污染环境。
3.3资源节约措施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
具有充分的清洁性;绝对的安全性; 相对的广泛性;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资源的充足性等特点。
目前在全球资源紧缺以及日趋紧张的环保问题压力下,太阳能已成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并且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成熟。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
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与建材结合、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等。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4.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4.1.1计原则和依据4.1.1.1设计原则(1)、贯彻“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符合国情”的电力建设方针。
本工程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及降低能源消耗和满足环保的要求,以经济实用、系统简单、最少设备、安设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为原则;(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及合理的工艺系统,优化设备选型和配置,满足合理适用的要求。
尽量做到技术方案可靠实用,内容新颖,材料节约,结构简单;(3)、运用先进、成熟、可靠的设计技术手段,优化布置。
使设备布置紧凑,建筑体积小,维护使用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4)、严格控制电站用地指标、节约土地资源;(5)、电站水耗、污染物排放、定员、发电成本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达到先进水平;(6)、贯彻节约用水的原则,积极采取节水措施,一水多用;(7)、提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实现全场监控和信息系统网络化,提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电站运行后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创造条件;(8)、满足国家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效、节水、控制各种染物排放,珍惜有限资源。
设计应满足各项环保要求,确保将该光伏电站建成环保绿色发电企业。
4.1.1.2设计依据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将遵循如下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 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 月1 日起施行;(3)、JB/J14—2004《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4)、GB50189 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6)、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7)、建设部令第76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8)、建设部令第8l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9)、建科[2004]74号《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10)、国务院国发[2006]28 号档《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11)、国务院[2010]6号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2006]2787 号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2007]2l 号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
4.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4.2.1运行期能耗分析本工程施工期消耗能源主要为电力、水资源、油料、临时施工用地和建筑材料等。
4.2.1.1施工用电施工电源从附近已有电源点接入,设变压器降压后供混凝土搅拌站、钢筋(钢结构)加工生产等生产、生活建筑的用电,另外选择使用两台65kW柴油发电机备用发电。
经初步计算,本工程高峰期施工用电负荷约为250kW。
4.2.1.2施工用水本工程光伏电站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等组成。
施工用水从已有水源取水,生活用水来源为市政用水。
高峰期施工用水量为150m3/d。
4.2.1.3施工临时用地本工程施工临建工程全部位于光伏电站永久征地范围内,主要有综合加工厂、材料及设备仓库、混凝土搅拌站、小型修配厂等临时生产设施和生活建筑设施。
初步估算工程临时设施总面积为4600m2。
工程场址位于国有荒地之中,地表植被稀少,地表经施工机械等人为扰动后易形成扬尘,影响环境。
因此,施工总布置设计中,对场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及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布置,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尽量达到合理布局,减少用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临时用地对当地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无不利长期影响。
4.2.1.4建筑用材料主要建筑物材料来源充足,所有建筑材料均可通过公路运至施工现场。
主要建筑物材料及生活用品可从附近采购。
4..2.2运行期能耗分析本工程运行期能源消耗主要为电力、水资源、油料、工程永久用地等。
4.2.2.1电气损耗本工程发电设备损耗总量约为35.478万kW.h/a,该损耗在计算年平均发电量时已经扣除。
4.2.2.2水资源消耗本工程运行期水资源消耗主要为管理运行人员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清洗电池板用水。
4.2.2.3油料消耗本工程运行期需生产生活用车约2辆,主要消耗汽油,耗油量约5.8t/a。
综上所述,本电站运行期各项能耗指标相对较低,且对当地能源供应无不利影响。
4.3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3.1节能降耗的措施4.3.1.1电气设计节能降耗措施(1)、系统工程电力从电站送至电网过程中,在主干网络和配电网络均引起电能损失即功率损耗,输电功率损耗是输电线路功率损耗和变压器功率损耗。
功率损耗包括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有功损耗伴随电能损耗,使能源消费增加,无功损耗不直接引起电能损耗,但通过增大电流而增加有功功率损耗,从而加大电能损耗。
本电站系统送出工程贯彻了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电站建设规模、地区电网规划、电站有效运行小时数等情况,并结合电站总体规模考虑送出。
另外,本工程选用的逆变器功率因子≥0.99,为电网提供了高质量、低损耗的电能,系统无需安装补偿装置。
(2)、变电工程通用性:主设备的设计应考虑设备及其备品备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的通用互换使用。
不同厂家的同类产品,应考虑通用互换使用。
设计阶段的设备选型要考虑通用互换。
经济性: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不片面追求技术先进性和高可靠性,进行经济技术综合分析,优先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技术和设备。
(3)线路工程本工程线路工程指点站内机电线路。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线路设计节能降耗的原则指导下,从路径方案、导线选型及绝缘配合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a)、路径方案。
送电线路路径的选择是线路设计的关键,其优与劣、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运行安全等综合效益,因此本工程按照路径最短,施工方便,运行安全等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进行场内线路设计,以达到最优的目标。
(b)、导线选型结合电站有效运行小时数、建设规模、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线型号。
通过集电线路负荷以及经济输送容量的计算,求得线路造价最低并且线路损耗最低来选择电站集电线路电压等级。
(c)、绝缘配合设计结合现场污源调查,确定工程各阶段的污秽等级。
绝缘子金具串采取均压、屏蔽等措施,加强制造工艺,减少泄漏,减少电晕,降低损耗。
(d)、基础设计结合场址工程地质条件及光伏电站的特点,在保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混凝土耗量。
(4)其他电气部分优化设计,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材料用量。
通过多种方案布置的比较,选择最优方阵布置,节约材料用量,节省电缆的长度。
其主要措施如下:(a)、降低子线路导线的表面电位梯度,要求导体光滑、避免棱角,以减少电量损耗,达到节能目的;(b)、箱式升压站变压器、所用变压器等设备选用节能产品,降低变压器损耗;(c)、有效减少电缆使用量、减少导体的截面,在有效降低电缆使用量的同时达到降低电能损失的目的;(d)、严格控制建筑面积,减少采暖面积,有效降低相应的能耗;(e)、采用节能灯具,可节省电能。
合理设计灯具,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灯具的数量。
4.3.1.2建筑节能(1)、建筑节能设计原则;(a)、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创造节约型社会;(b)、采用节能设计后,与未采用节能设计的建筑物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约50%;(c)、根据本工程所处气候分区,建筑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
(2)、建筑节能措施管理站、水泵房、逆变器室等建筑设计采用节能措施,减少土方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选用绝热性能好的保温材料,对保温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损失。
(a)、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建筑物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b)、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建筑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材料宜选用高效环保型;(c)、为减少热量损失,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并且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规定。
外窗可开启的面积不大于窗面积的30%;(d)、外门窗应采用节能门窗。
屋面保温材料采用100mm厚聚苯板保温;(c)、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4.3.1.3电站布置中的节能降耗措施厂区设计的合理与否关键在规划,在本电站的规划中着重抓总体规划。
规划设计配合电气工艺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电站机电线路、送出线路的分布。
结合场址的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条件,充分比较并优化了电气总平面布置的方案,从而做到布局合理、出线顺畅、节约占地、减少土方等。
优化场区的道路、电缆沟及综合管线的布置,做到合理布局,电缆敷设路径最佳。
4.3.1.4水资源节约本工程运行期水消耗较少,主要为站内运行人员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约为35.54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