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作业

《文学概论》作业

成绩: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专业:会计学学号: 1413001250069 姓名:张玲凤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作业一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文学)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 (B)”倾向。

A 摹仿论B 实用论C体验论D 文化论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 大众性B 排他性C 零散性D 无序性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 结构主义B 解构主义C 存在主义D 新批评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 待解性B 理智性C 说理性D 暗示性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B 民间文化C 高雅文化D 电影文学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 印刷媒介B 大众媒介C 文字媒介D 口语媒介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 伊尼斯B 麦克卢汉C 麦罗维茨D 麦克斯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 文采B 陌生化C 语境D 蕴藉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 指意性B 内涵性C 象征性D 形象性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 富有文采B 结构跳跃简约C 陌生化D 新颖奇特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2、大众媒介:是以旨在复制和传达信息的由机器及编辑组成的传播组织为中介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种形态。

3、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诗体。

它感情充沛、想象丰富。

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但语言接近诗,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营造出诗的意境。

4、喜剧:是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展示美与丑、进步与落后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嘲讽落后丑恶现象来肯定美好事物的戏剧。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文学媒介的特点。

(1)涉义性。

涉义性即媒介是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学媒介的涉义性是指媒介具有关涉文学文本意义的特性,即是说媒介运用直接关涉文学的意义及修辞效果。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特定媒介可能被特定时段的文化语境赋予特定意义。

其二,文学文本在媒介改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原有意义变异的情形,或者从原有意义中产生不同的心意义。

(2)物质性。

是指文学的以物质为媒介的特性,如果离开了物质媒介,文学就无法存在。

(3)中介性。

是指文学媒介所具有的在人与人之间居中介绍和联系的特性。

文学媒介总是要使自身成为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自我相联系的中介环节。

首先,媒介使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其次,媒介还可以是作者与自我内心活动相联系的中介。

(4)语境依托性。

是指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 人文学科体制等。

2、简述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文学语言根源于普通语言,普通语言的生机活力为文学语言输送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普通语言也借助于文学语言“立法”,文学语言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形式,往往成为一个民族普通语言的潜在标准。

区别:首先,文学语言以审美为目的,是否合乎审美逻辑成为文学语言的一种内在标准;普通语言以交际、文献等为目的,是否合乎事理逻辑成为一种内在标准。

这意味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在于审美方面。

其次文学语言总是潜行在历史文化语境之间,成为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表述;普通语言则运用于日常交往和知识交流的层面,成为某种事件的实际表述。

这意味着,文学语言蕴藏丰富的文化意蕴,带有文化修辞特性。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学语言是立足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蕴藏丰富文化蕴涵的一种审美形态的语言。

3、简述文学阅读的功能。

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鉴赏功能和认知功能。

第一,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其他商品相同的文化物品来消费。

它具有特殊性,文学文本经过了个人的消费却并不能发生损耗、更不会消失,而可以继续其生命。

第二,文学阅读具有鉴赏功能,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

文学鉴赏具有鲜明的审美享受性,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第三,文学阅读具有认知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产生理智性认识和感知。

五、论述题(共30分)举例说明解读文学意象的意义时要注意的的问题。

第一,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

一种意象往往是为了表达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观念或者认识,是受写作者个人意图支配的形象,而不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形象特征。

第二,文学意象具有暗示性。

从意象的表达方式来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隐喻、转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这使得我们理解一个意象的时候,不能仅仅查看这个意象本身,更要领悟它暗含的意义。

第三,文学意象具有朦胧性。

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作业二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形成于先秦的“诗言志”说,典型地代表了源远流长的(表现观)。

2、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

第二种是(粗精)两层面说。

3、(暗示性)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4、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歌谣,二是(流言)。

5、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

6、(诗)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7、(游记)是描写记录旅游见闻的散文。

8、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9、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

10、(泰纳)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他运用实证的社会历史方法展开文学批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法国(A)者: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A 后结构主义B 结构主义C 现代主义D 解构主义2、(A)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

A 表现型B 再现型C 象征型D 暗示型3、(A)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A 大众文化B 民间文化C 精英文化D 高雅文化4、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B)、电影和电视三种形态。

A 网络B 广播C 文字D 视频5、语言的字符形体、(A)构成了语言的基本形象。

A 声音韵调B 书面语C 独白D 形象6、(B)提出“境生于象外”。

A 王昌龄B 刘禹锡C 韩愈D 柳宗元7、决定诗的跳跃性结构的内在因素是(C)、想象的跳跃、视野的跳跃和心理时间的跳跃。

A 思想的跳跃B 形象的跳跃C 感情的跳跃D 语词的跳跃8、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词、曲形制,最早都是由(B)发展而来的。

A 诗歌B 民歌C 舞蹈D 唱词9、散文又称“(C)”,其美质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

A 杂文B 小品文C 美文D 随笔10、文学写作过程大致划分为储备、发生、(D)、成文四个阶段。

A 想象B 意识C 拟想D 构思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文学文化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懂得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

文学文化论是一种以语言论为基础但更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化倾向。

在文学文化论看来,文学是作为直接的语言现象存在的,但它是更广泛而又根本的文化现象的显示。

2、文学文本:有待于阅读的剧院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语言表意系统,包括诗歌文本、小说文本、散文文本、报告文本、剧本文本等形态。

具有如下特征: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3、文学形象:使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儿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但中形态。

4、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

包括四个要素:读者、语境、文学文本和读解。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文学意象的演变。

(1)古典文学中的意象。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意象是非常丰富的。

就一部作品而言,既有单象意象、多象意象,也会有组合意象、意象群等。

在意象之间,写作者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志,而是采用“象”来“生”意,实中求虚,意在象外。

(2)现代文学中的意象。

大多和写作者自我的心意体验联系在一起,往往注重开拓文本内部意象的意义空间,而意象又变成较为含混多义。

2、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

第一,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第二,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

第三,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

第四,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

3、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

(1)语言包容舒展。

它的语言能够包容各种语体,可以舒展自如的展开叙述。

(2)叙述故事情节。

叙述就是讲故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小说通过不同的结构方式和叙述视角,虚构性的叙述故事情节以刻画人物并传达一定的意义。

(3)塑造人物性格。

小说在叙述故事中运用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

(4)建构时空情境。

小说要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就要建构起供故事展开和人物活动的时空情境。

五、论述题(共30分)举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型。

典型自20世纪初以来曾经长期风行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领域。

这种风行的原因,正在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表现性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