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6篇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 6篇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6篇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传承
大学刚毕业我被分配到县审计局当了一名审计员。

上班还不到半月,父亲趁周日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县城看我。

午饭过后,父亲突然对我说:“儿子,爸爸给你讲个古代的故事吧!”
父亲说,晋安帝时,朝廷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他除旧布新,整饬纲纪,以身作则,清廉自持,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

在他任满离开广州时,却行囊萧萧,船舱空空。

他一生清苦,不变其节;一代廉吏,青史留名;他以诗明志的《酌贪泉》,也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我深知父亲的心思。

此时的他已是一个有着4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

在父亲担任校长近20年的日子里,以德育人、固守清贫,是父亲做人做事的本色。

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父亲的奖状。

我把父亲的话语牢记心头,作为激励自己一路前行的“增压器”和“助推器”。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就成了局里响当当的业务骨干;短短的六年时间,共查错纠弊近2亿元;先后有5人因经济问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在下乡担任副乡长的五年时间里,我坚持原则,不随大流,被干部职工戏称为“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回到局里,由于拒礼罢宴、不徇私情,被机关的同志称作是“心硬手狠不讲情面的黑脸包公”。

凑巧的是,前些天在宛城工作的儿子回来了,此时的他恰是我毕业时的年龄。

我端详着儿子,就像当年父亲端详着我。

于是拉着他的手,给他讲述了这个25年前父亲所讲的故事。

谁知儿子爽朗地一笑,拍着我的肩膀道:“爸,你讲的我懂,这叫作传承。

放心吧!”
唉,知父莫若子,儿子笑了,我也笑了。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感谢父母所赐的人生明灯
随着时光的推移,人生中有许多东西容易淡忘泯灭,但父母的教诲却是潜移默化在血里,培育成人之品格终生陪伴自己,挥之不去。

父亲是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勘探队员,是一个视工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人,2008年,父亲获得了“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成立50周年”银质奖章。

父亲这种对事业无比热爱和忠诚的品格深深影响着我,成为我工作和事业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动力之源。

父亲对于祖母,更是百倍孝顺。

他每天早饭都要为祖母做一碗鸡蛋茶;祖母生病时,父亲床前尽孝。

所谓上行下效,我兄妹四人竞相孝顺父母,在街坊邻居们中树立了好口碑。

母亲是营业员,也是工作责任心极强的人。

她经常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认清“公”和“私”这两个字。

一次,母亲在下班后清点钱币的时候,从办公桌上掉下来一枚硬币,二哥看到后,从地上把这枚硬币拾了起来,当他正要往衣兜里装时,母亲呵斥:“赶快拿来,这是公家的钱,
你咋能要!”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不贪不占”的理念在我们兄妹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成为保证我们不走歪路的“法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父母还以他们的勤劳俭朴,阐释这一治家格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父亲从不会主动为自己购买衣服鞋袜,子女们给他买的衣服,他大都收在衣柜里不舍得穿。

如今,父亲和母亲都去世了,他们没给我们留下多少家产,但他们留下的优良家风、严格家教和至理家训,宛如一盏盏璀璨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勤是治家万古本
因为家族世代为农的缘故,我家至今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是,父辈们用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影响着整个家庭。

小时候,父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年四季,忙忙碌碌。

父亲因为手脚勤快,又善于揣摩,十几岁起就掌握了盖房起屋的所有手艺,和同龄人一起在周边村落为农户建房,每天早出晚归、风尘仆仆,寒暑易节,忙忙碌碌;母亲则是在家养猪种菜,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母亲常说“我和你爹忙点儿不算啥,只要你们姐弟知道珍惜,将来能够勤恳、踏实做人,我们也就知足了”。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勤奋便成了我工作生活的原则之一。

审计工作中始终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审计相关业务知识,先后取得审计师、经济师等专业技术资格,使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具备胜任审计工作的能力,成为业务骨干。

由于工作太忙,内心对家人孩子总有一种亏欠之情。

只要在家,我就尽力操持家务,用心陪护父母、家人,给他们带来快乐、幸福,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媳妇、好妈妈。

多年来,我始终秉持“在单位要努力工作,在家庭要开心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家人,让他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把家庭熏陶成温暖的港湾、育人的摇篮。

长者做,少者习,勤奋努力就像一股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家风吧!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老槐树下
“吕组长,外面有位老先生找你。

”“哦,知道了。

”我放下手头活,快步向外走去。

远远望去,是父亲来了,正站在镇政府门前那颗老槐树下。

上初中期间,我痴迷于看小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根本无望考入重点高中,在那颗老槐树下,父亲超乎想象的温柔“娃啊,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是个废人”,我抬起头,望着欲言又止的父亲,感觉到父亲正在流泪……从此以后,改邪归正,一路走到大学毕业。

上班第一天,父亲送我,依然在那颗老槐树下,抚摸着我的肩膀说:“娃呀,咱们
祖辈都是老实人,你要多学习,靠本事吃饭。

”已经三十年了,父母亲为了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家里农活再忙,也从未让我回去;即使有个头疼脑热,也从不喊我一声,总是说“你忙吧,别落人后”。

想到这些,觉得很愧对父母。

七八月份,天气特别热,镇政府门前的那颗老槐树耷拉着叶子,父亲倚靠着树干,脸上挂满汗珠,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跟前:“爹,天恁热,你咋跑来了?”父亲一见我,满脸都在笑着,“娃,你回来这么多天了,也不回去看看,你妈在家不停唠叨你呢。

”我无语,老家距离上班地点不足一公里,然而,就这一公里,我三十多天竟没回去一次!“娃,今年你妈身体有些不如往年,经常丢三落四,呆呆地不知道想啥。

”泪水瞬间涌满眼眶,我尽力含着眼泪、哽咽着,“爹,天气热,进屋里喝点儿茶吧?”“不去了,你忙吧,想看看你,心里踏实。

”说吧,又细细看了我一遍,回过头、蹬上三轮车、慢慢远去。

我抚摸着那棵老槐树,大声喊道:我一定会回去的……
“家庭、家教、家风”征文:致女儿女婿的一封信
亲爱的xx、xx:
明天就是你们大喜的日子,从此你们就有了自己的家了,此时此刻,我们也和你们一样沉浸在喜悦里,为你们彼此找到了另一半而欢欣,为你们找到人生的归宿而祝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