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兴概况导游词

长兴概况导游词

长兴概况导游词【篇一:嘉兴概况导游词】嘉兴: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江南水乡文化名城、马家浜文化发祥地嘉兴参观游览。

我很荣幸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姓孙,大家可以叫我*导或小*。

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使大家对嘉兴留下美好的印象。

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南,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中心腹地,也就是咱们中国鸡版图上最精华、最肥硕、最好吃的一块肉,鸡胸肉。

而且距上海、杭州、苏州均为一小时车程。

今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之后,到上海和杭州都只要十几分钟,一头连着东方夜巴黎,一头连着自古繁华的老钱塘,嘉兴的高铁时代真正来临,沪杭同城效应更显突出。

上海世博会期间,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市,世博带动效应在嘉兴地区的辐射程度尤其明显。

嘉兴是浙江省省辖市,下设南湖区、秀洲区、经济开发区,辖嘉善县、海盐县2个县以及平湖市、海宁市、桐乡市3个市(县级市)。

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人次。

嘉兴的方言是“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属吴语的一种,与上海话有点接近。

所以嘉兴人在上海都是直接方言交流。

那说到吴语,我们不得不提一提吴语的历史,那是相当的悠久,吴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泰伯入吴与越国的成立。

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中所提的吴音,就是我们所谈到的吴语。

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他的许多作品就用到了吴语,比如说“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称他的母亲为“姆妈”,大家更为熟知的“鹿鼎记”中有一句“贼忒嘻嘻”就是典型的吴语。

大家都说“水是嘉兴的灵魂”,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烟波浩渺之间尽显江南古城清婉灵秀的风姿,这么多水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京杭大运河。

嘉兴是全国唯一以“原生态”的大运河为环城河的城市。

何为原生态呢?也就是说运河从最初的开掘以来,一直都没有经过人为改造,这段运河的河床是没有变过的。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历来被称作“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嘉兴,地处沪杭之间,一头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一头是全国美丽的城市。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这个不大的城市显得繁华而美丽,也一直比较富裕。

这便造就了许多嘉兴人小富不冒进的性格,像和平鸽一样,温和中带一点贵族气。

当然,也有一些上海人喜欢把嘉兴人称之为“乡下大少爷”。

但“乡下大少爷”自有“乡下大少爷”的感觉:比杭州人洋气,比上海人大气。

不过,嘉兴人从心底里还是很佩服上海人的。

在嘉兴人眼里,上海人聪明能干,举止文明,穿着整洁自然而又漂亮。

因此嘉兴人也喜欢学上海人,小的从女人的发型到家庭装潢,大的从轻纺工业一直到接轨浦东。

在改革开放前,嘉兴人到上海去一趟就像现在出国一样时髦,回来后还会很得意地说几句上海话。

也喜欢购买上海的商品,特别是服装,简直到了有点迷信的程度。

因此也常常闹出一点笑话,大包小包地背回来,到家拆开来一看,有好些服装是嘉兴生产的。

当然,嘉兴人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一点上海人的“老大”作风。

在浙江,嘉兴人总是把宁波人、温州人、绍兴人等都叫成了“小宁波”、“小温州”、“小绍兴”。

杭州因是省府所在地,所以不敢叫“小杭州”。

嘉兴这地方美丽富饶,人也温和大方,所以来嘉兴发展的外地人较多。

这些来嘉兴发展的外地人,来的时候大部份都比较贫困,所从事的也都是嘉兴人不愿意做的重体力劳动。

但十来年一过,他们的经济条件大大好转,有的甚至比嘉兴人富裕。

嘉兴人富有同情心,好逸但并不恶劳,喜欢从事脑力劳动或做一些灵巧的工作,看到这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外地人富起来,嘉兴人不会感到不平衡,反而会替他们高兴。

那时。

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一位姓陈的本地老太太,每年年底都要给附近一户多子女的外地人送些钱物。

几年以后,当陈老太再次给这户外地人送钱物去时,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说什么也不愿接受,因为他家的积蓄已远远超过陈老太家了。

陈老太知道后并没有生气,稍稍惊讶后,就高兴地说:那好,今年我可以给我家先生做件新棉袄了!嘉兴的四张名片:革命圣地——红色摇篮:嘉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在上海秘密召开,但在回忆临近结束的时候却遭到了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

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8月1日的会议转移到了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在这条红船上面,会议通过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同时也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就这样,南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此嘉兴成为革命圣地,南湖成为中国红色之源。

江南水乡——休闲天地:嘉兴是江南水乡文化名城。

京杭运河穿城而过,水乡民俗风情万千。

市区月河中基路、芦席汇、梅湾街等以其特有的江南民居建筑而成为水乡的经典。

乌镇“最后的枕水人家”和西塘“活着的千年古镇”的水乡风貌每年都要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千年古城盐官更具帝王之灵气。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江南水乡丰富的水土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体系,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要的“农家乐”特色旅游迅速兴起,生态农业园、乡村农庄、乡村俱乐部、休闲渔业基地、田野菊海、丝绸探秘游等已成为嘉兴旅游特色产品。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所辖县(市)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0强和“浙江省小康县”行列。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8亿元,人均gdp接近8300美元。

例:五芳斋粽子(鱼米)嘉欣丝绸园(丝绸)滨海新城——观潮胜地:嘉兴位于东海之滨的杭州湾北岸,沿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南北湖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山、海、岛、湖融为一体,天然质朴,野趣横生。

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是现代休闲运动乐园。

海宁钱江潮为世界自然动态奇观,其以“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的壮观气势而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a级景区1个(乌镇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6个(嘉兴南湖景区、海宁盐官观潮景区、西塘古镇景区、海宁中国皮革城、海盐南北湖景区和平湖东湖景区),aaa级景区5个(莫氏庄园、福严寺景区、嘉兴市嘉欣丝绸园、平湖市金龙门生态休闲园和平湖市澳多奇农庄),其中乌镇、西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5处(茅盾故居/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罗家角遗址/马家浜遗址/盐官海塘及海神庙/绮园/谭家湾遗址/南河浜遗址/莫氏庄园/安国寺经幢/王国维故居)。

其中南湖与上海一大会址合为一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只能算半个。

嘉兴当地特产:嘉兴粽子、南湖菱、汾湖蟹、桐乡杭白菊、平湖糟蛋、文虎酱鸭等。

大家来嘉兴旅游,自然要带些当地的特产给亲朋好友,嘉兴物产丰富,品种繁多。

小张就给大家介绍下我们嘉兴的当地特色产品。

最有名的自然是大家都熟知的五芳斋粽子。

五芳斋粽子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按传统工艺配方精制而成,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

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甜粽则用上等赤豆“大红袍”,通过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有肉粽、豆沙、蛋黄等几十个花色品种。

吃五芳斋的粽子,吃的不仅仅是粽子,而是尝到了中国文化。

大家可能比较熟知“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世界上快餐的始祖是什么,其实就是五芳斋的粽子。

千年粽情,百年五芳,嘉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老的民谣“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米贩子,东门叫花子”,“南门大粽子”说的就是五芳斋的粽子。

著名画家程十发也说过:“恐怕没有哪种食物能像粽子之于中国那样,与这个国家的兴衰沉浮休戚与共,也恐怕没有哪家企业能像五芳斋之于嘉兴那样,与它的城市一样有名。

”南湖菱角圆无刺,绿皮白肉,壳薄味甜,古时乃是贡品,已有5900多年的种植历史。

桐乡杭白菊,浙江著名土特产,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产量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90%。

是纯天然绿色饮品。

平湖糟蛋,著名的传统特产,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贡品,并获乾隆皇帝京牌嘉奖。

糟蛋是将鲜鸭蛋经优质糯米酒酿,使蛋壳软而不破,故亦称软壳糟蛋。

海宁斜桥和桐乡的榨菜,与欧洲的酸菜、日本的酱菜齐名,被誉为“三大名腌菜”。

味道鲜美、香脆爽口、营养丰富,能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有人曾经把嘉兴的三样土特产,粽子、南湖菱和文虎(火)酱鸭,比喻为嘉兴人的性格。

粽子是捆住自己的手脚;南湖菱是没有棱(菱)角;文虎(火)酱鸭烧不旺。

然而,从这些年嘉兴的发展来看,也完全可以作另一种解释:粽子,裹得紧,有凝聚力;南湖菱,和谐而充满生机;文虎(火)酱鸭,虽不旺,但不会焦,慢慢烧,却是可持续发展。

桐乡素以“文化之邦”著称,源远流长,名人辈出。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新闻界著名人士金仲华、篆刻书法家钱君陶,以及著名摄影家徐肖冰等等一批文人的故乡。

茅盾故居、丰子恺缘缘堂、君陶艺术院被誉为桐乡的三只“金凤凰”。

如今,古老的桐乡大地灵气依旧,璀璨胜昔,桐乡儿女正创造着光辉的明天。

1995年,桐乡获得全国文化模范县(市)称号。

以乌镇水乡古镇风情和福严寺宗教文化为特色的桐乡旅游业,得到开发和利用。

桐乡境内有杭白菊、晒红烟、小湖羊皮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尤其是杭白菊,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杭白菊之乡”,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桐乡又是全国蚕茧的主要产区,年产蚕茧2万多吨;被誉为国际裘皮市场“四大羔皮”之一的小湖羊皮,年产量近30万张;中国名晒烟之一的桐乡晒红烟,是传统出口产品;果中珍品桐乡檇李,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有“西施醉李”之美说,其品质风味在中国李中独占鳌头,古代被列为贡品;桐乡榨菜为蔬菜中之佳品,年产鲜榨菜10万吨左右,采用排卤成形新工艺,铝箔小包装榨菜成了航空旅行佳品。

享有“中国羊毛衫之乡”和“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美称的濮院镇拥有雄厚的羊毛衫产业基础和生产优势,形成了以濮院为中心的羊毛衫区域经济,有羊毛衫生产企业3000多家。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也,蓝草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

蓝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

蓝印花布一般可分为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两种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