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763年-20世纪课件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763年-20世纪课件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 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意识不足 例1 (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 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 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 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法国大革命后,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 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 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内容 (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影响 共和制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影响 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生产 的主要形式,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 终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初步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最终形成 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形成的方式和条件 (1)方式:国际贸易、资本输出和武力威逼。 (2)条件: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3.表现: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及世界性经济危 机等。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解析
针对练1 右边图表是某同学在 笔记中整理的法国大事记 (1789 ~ 1875 年 ) 对 于 该 笔 记 反 映的法国历史,最合适的主题 概括是( )
√A.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 D.欧洲霸主地位逐步丧失
解析
针对练2 “那种对德意志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 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 权。”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近代德国政体富有专制色彩 B.德国国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国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 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电 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 问世。 ③石油化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2)进程 ①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突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使工业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社 会进入“蒸汽时代”。 ③交通: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④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3)影响 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基 本组织形式。 ②阶级结构: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 的阶级。 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 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④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 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经济: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文明向纵深方 向发展,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 形成
科技文艺: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 的影响下,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成就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和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影响 ①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建立在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对广大落后国家的剥削与压迫基础之上,导 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解析
短板2 思维严密性不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例2 (2013·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 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 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3 忽视了史料数据的时代性史实价值
例3 (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
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
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解析
返回
考点二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干知识排查
一、两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⑤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2.确立 1871年德国制定《德意志帝国宪法》。 3.内容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并对其负责。 (3)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其对政府缺 乏监督作用。
热考重点深化
1.多视角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 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资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
结构 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政权
政治 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
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工运
出现新特点
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成为世 国际
板块三 世界史
第11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763年~20世纪初)
通史时空坐标
时段特征概览
总述: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1917年) 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科 技文艺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2)多样性 ①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 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 ②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 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
2.代议制下议会权力结构的差异性 (1)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 (2)法国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权力大于众议院;两院联席 会议选出总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 议院同意。 (3)美国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 (4)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的主要权力属于下院,上院为最高 司法机关,其对下院通过的立法和预算只有延搁权。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巴黎公社运动 (1)背景 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 (2)经过 ①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②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 ③5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 (3)意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
针对练3 (2016·新课标全国丙卷文综)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 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 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4.特点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5.影响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德国跻 身世界强国之列。
四、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 ②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 典哲学。 ③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
热考重点深化
1.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统一性、多样性 (1)统一性 ①一个核心:间接代议民主,实现途径是逐步完善普选制。 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民主共和制(美、法),两种政体均 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③三种原则:民主化,法制化,制度化。 ④四个特点:公民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衡;政党政治。
进程
时间
开始出现
15~16世纪
推动因素 新航路的开辟
市场拓展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