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地自行车编圈步骤

山地自行车编圈步骤

一、轮圈的组装1、基本工具与材料(1)工具
l 辐条冒专用起子
l 辐条扳手
l 轮圈校正台
l 轮圈碟型对称规
l 辐条张力器
4、调整车圈工作原理
车手在踩踏时,不断地将压力施予轮组。

而定期的对轮组校正,可令轮框侧壁保持笔直运转。

转动“车辐条帽”,连接车辐条末端的一颗内牙螺母,可提高或降低车辐条张力。

虽然我们常说:“拉紧车辐”,实际操作的却是车辐条帽,而非车辐。

转动辐条帽需
要由辐条扳手。

调整轮组的偏摆,选择正确尺寸的辐条扳手尤为重要。

车辐条帽通常使用软质金属制成,例如铜和铝。

辐条帽通常是正方形,有着不同尺寸。

辐条扳手的尺寸即使是稍微过大,都不会轻易摧毁辐条帽,将四个角磨成圆边。

购买正确的扳手,尽量挑选套入辐条帽之后,间隙最小。

某些款式的车辐条有着特殊的造型或尺寸,需要从原厂获取。

如隐藏于轮框内部的辐条帽,有正方形
或六角形。

观察轮框在旋转时的偏摆幅度,这时需要观察一支稳定的指示器作为参考点。

轮组校正台(平圈架)的触规犹如游标卡尺,使用更容易,是判断轮框摆幅的依据,能够提升调校轮框的工作效率。

若无平圈架,可以利用车架,以刹车皮作为参考点,进行轮框的调整,有四个基本面向:侧向、径向、正心以及张力。

一个完善的调整轮组,必须四个面向都很平均的轮组,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A、侧向偏摆的调整方法:
侧向(轴向)偏摆,也称轮圈偏摆,随着轮组的旋转,轮框会左右摇晃,是最常处理的轮组校正项目。

观察刹车皮与轮框的间隙,很容易判断轮框是否偏摆,拉紧或放松辐条,可以控制轮框区段的侧向摆幅。

一般来说,经验不足的技师在校正偏摆时,应该先紧辐条帽。

因为提升辐条张力,对控制轮框摆幅效果较为显著。

轮框侧壁的摆幅受质量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完美笔直的保持零偏摆,一般常用的侧向摆幅在1mm以内,而且在用力踏蹬骑行时轮圈不会松散而摩擦车闸皮,即可属正常。

此类调整关乎刹车夹器的设定,严重的偏摆会磨到刹车皮,甚至外胎会磨到车架或前叉。

B、径向偏摆的调整方法:
即垂直误差,如果轮组的真圆度不够,轮框旋转时,轮框与花鼓的距离从侧面观察,轮框会随着旋转而上下跳,骑行时轮组每转一圈跳动一下,高速度时震动的更加厉害,甚至无法扶住车把,严重地影响速度。

远离花鼓的轮框区域段称为“高点”,靠近花鼓的轮框区段称为“低点”。

拉紧来自花鼓耳两侧的辐条,能将高点的轮框区域段向花鼓拉近。

放松来自花鼓耳两侧的车辐条,能够让低点的轮框区段远离花鼓。

校正径向偏摆,高点与低点必须两者兼顾。

成对处理相邻的辐条,一支来自左耳花鼓耳,一支来自右花鼓耳,才能避免轮框的侧向精准度受影响。

然而,每次校正径向偏摆之后,都要重新检查侧向。

(1)将触规紧贴轮框外缘;
(2)缓慢旋转轮组,观察轮框外缘,寻找触规稍微磨檫之处。

此即花鼓与轮框的最长半径,即最高点;
(3)将轮框停在磨檫磨擦处,来回转动,寻找高点的中心,此区段的车辐条需要缩短。

(4)在高点的中心,成对旋紧车辐条,从1/2圈开始,等量旋紧来自左右花鼓耳的辐条;
(5)来回转动轮组,检查调校过的轮框区段。

若有需要,重复调校;
(6)收窄触规,旋转轮组,寻找下一个高点。

成对旋紧车辐条,以缩短轮框到花鼓的距离;
(7)径向校正三处之后,检查侧向偏摆,先排除侧向偏摆,再继续校正径向;
(8)高点调校后,可能只剩低点。

排除低点,要防松车辐条。

旋转轮组,移动触规,令轮框轻松地连续磨檫,未磨檫之处,即为低点,此区段的车辐条需要拉长。

找出最低点的中心;
(9)在低点的中心,成对防松车辐条。

车辐条必须相邻,一左一右来自不同侧的花鼓耳;
(10)旋转轮组,处理其它的低点,偶尔检查、校正侧向偏摆;
(11)检查真圆度的容许值。

收窄触规至几乎磨檫轮框。

缓慢旋转轮组,观察触规与轮框的最大间隙,此即径向的最大偏摆。

如果摆幅小于1mm,可谓之正常;
(12)再次检查与校正侧向偏摆;
若轮框在骑行或运输过程,因撞击而损毁或变形,可能无法调校的得非常精准。

如果轮框某个区域段朝向花鼓凹陷,而该区段的车辐条呈现松弛的状态,说明轮框已经变形,不能修复,建议更换轮框或轮组。

C、正心的调整方法:
轮框中心线是否在前叉或车架后三角的中央,才能使前后轮沿着同一条直线前行。

如果轮框偏向前叉或车架的左或右,会造成骑行操控困难与骑行费力等问题。

改变车辐条张力,可令轮框重叠车架中心缘。

调校正心的原则是:来自花鼓左耳的车辐条张力,轮框会拉向左侧。

来自花鼓右耳的车辐条张力,轮框会拉向右侧。

平均提升花鼓左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左。

平均提升花鼓右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右。

反过来说,平均降低花鼓左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右。

平均降低花鼓右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左。

检查正心最准确的方式是用轮组中心定位量规,来测量轮框到花鼓的距离。

(1)任选一侧作为基准,如测量右侧;
(2)将滑轨向下伸,直到末端抵住花鼓右端的防松螺母侧面,不要抵住轴心末端,因为轮组夹在车架时,是防松螺母的侧面接触勾爪;
(3)翻转轮组,测量左侧,将量规的两端紧压住轮框,观察滑规与防松螺母侧面的间隙。

有三种可能性:
1)量规的两端压住轮框,滑规稍微接触花鼓左端的防松螺母侧面,或是间隙小于1mm。

代表轮组正心在标准范围内,无需校正。

(4)在轮框与量规两端有间隙的同侧花鼓耳,平均提升车辐条张力1/4圈;
(5)再次检查与校正侧向偏摆,因为使用量规对于轮框无法测量侧向偏摆;
(6)用量规再次检查轮组正心,从步骤a开始。

注意:原先的测量值已经无参考性,轮组与防松螺母的相对位置已改变,视需求继续校正。

如果轮框与量规的间隙不足1mm,可谓正常。

(7)若无其它校正项目,用酒精或玻璃清洁剂擦拭轮框的刹车磨擦面;
(8)调整正心时,总体张力值会随着改变,提升单侧的车辐条张力,会导致两侧的张力都升高。

降低单侧的车辐
条张力,会导致两侧的张力都下降。

D、张力的调整方法:
车辐张力,就是辐条产生的拉力松紧程度。

测量辐条张力的工具是辐条张力计,由校准过程的弹簧对辐条施压,将辐条的侧向弯曲值换算为力的单位。

有经验的技师凭经验握捏成对的同侧辐条,感受变形量,可以粗估张力。

调整辐条张力之前,先用稀薄的油品任何辐条的螺牙,以及辐条帽和轮框之间的缝隙,降低辐条转动时的摩擦力。

旋紧左花鼓耳上的辐条帽,提升辐条张力,轮框就会偏左。

旋紧右花鼓耳上的辐条帽,就会提升右侧辐条张力,轮框就会偏右。

左侧的辐条将轮框拉向左,右侧的辐条则控制住的左侧的张力,每根辐条的影响对轮框都有区域段的距离。

若旋松左侧辐条张力,因为受右侧辐条的牵引,轮框就会向右侧偏。

5、调整轮圈的过程步骤
(1)初步调整:初步调整时,旋紧时必须保持相同的圈数。

例如:第一次旋紧设定为两圈,每根辐条都要旋紧两圈。

作歪斜调整时若以四只辐条为单位调整1/2圈,则四根辐条都需要相同,随着调整幅度的缩小,旋紧的调整幅度逐渐减少。

若以一紧一松的方式同时调整两侧,则旋进旋出的圈数也要相同。

(2)初步检测:把正心检测弓放在花鼓中心点,检查轮圈是否在中心;
(3)将轮子架在调整台上,调整触规,令末端稍微触及轮框侧壁,先任挑左侧或右侧完成;并将触规移向轮框。

根据正心检测弓工具的初步检测,做初步调整。

将轮组停在轮框摩擦触规,或是距离触规的最近处。

此区域的侧向摆幅最大,应先调整。

(8)初步调整后,持续校正侧向偏摆。

调整触规,令末端几乎摩擦轮框侧壁。

由此点开始,缓慢旋转轮组,观察触规与轮框的最大间隙,此即侧向的最大摆幅。

(9)若左右偏摆1mm左右时,需要作左右辐条一松一紧的调整。

旋紧辐条帽1/4到1/2圈,1/4圈是90度,1/2圈是180度。

再次旋转轮组,检查偏摆。

通常一个偏摆区域需要微调多次。

辐条帽的单次调整幅度不要超过1/2圈。

分次微调,每次调整之后都要旋转轮组,检查摆幅。

调整1/2或1/4圈旋松,相对另一侧旋紧。

(11)观察圆度的差距,进行两只以上辐条为单位的调整。

如果跳动小于1mm甚至校正更精准。

(12)完成圆度的调整后,用检测弓再次车圈的中心检测,若有偏离中心,还必须再次做调整。

轮框制造商已制定了不同的建议张力值,低至60kgf,高至100kgf.200kgf 是常见的建议张力,张力的极限值由轮框决定,而非车辐条种类或粗细。

越重的轮框越强壮,也越能承受高张力值。

轻量的轮框大约是280g 到350g,重的轮框大约是450g 或更高。

此外,轮框的眼孔协助了负荷的传导。

无眼孔的轻量框不能承受高张力。

张力的变化范围非常广,最好按照制造商建议值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