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儿科考试题答案(B卷)姓名学号分数一.填空题1.风湿热诊断指标中主要表现是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行红斑皮下小结2.法洛氏四联症由右室流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组成。
3.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4.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共同临床特点是反复感染易患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5.支气管肺炎的常见并发症有脓胸脓气胸肺大泡。
6.肾病综合征四大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浮肿。
二.选择题1.4个月健康婴儿,其母乳量少,以羊乳喂养,而羊乳喂养儿易患的疾病为:CA.营养不良B.肥胖症C.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营养性缺铁性贫血E.维生素C缺乏症2.1岁婴儿,2个月前多汗,惊厥,出牙3颗就诊,查体前囟2cm×2cm,方颅,串珠肋,血钙2mmol/L,钙磷成积28,注射维生素D30万IU,口服钙剂治疗2个月后睡眠安静,出汗减少,出牙5颗,继续采用何种治疗方案最合理 EA.继续使用钙剂B.停用维生素D及钙剂C.再给几次维生素D2肌注并口服钙D.每日给维生素D5000IU口服,同时给钙E.每日给维生素D400IU口服,同时给钙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手足抽搐症,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EA.早期可有多汗、睡眠不安、易惊B.血钙<1.75-1.88mmol/L时常出现手足抽搐症C.婴儿手足抽搐症常表现为惊厥D.佝偻病活动期,尿钙排泄量增加,尿磷排泄减少E.佝偻病时甲状腺亢进而手足抽搐症时,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4. 患儿于生后6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342umol/L,无核黄疸,改用人工喂养后,黄疸明显消退。
化验:肝功能正常,血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应考虑:BA. 新生儿肝炎B. 母乳性黄疸C.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D. 新生儿溶血E. 新生儿败血症5.对于秋季腹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A.经粪口传播或呼吸道感染B.多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c.有乳糖消化障碍,造成肠腔渗透压增高,水和电解质返流入肠腔D.易并发脱水和酸中毒E.也可产生肠毒素使肠道分泌增加6. 4个月患儿,在外院拟诊为小儿腹泻,中度脱水,经补液后脱水征消失,但突然出现呼吸变浅,反应差,腹胀而转来院。
体检:体温37℃,心率140次/min,神萎,面色苍白,前囟平,皮肤弹性尚可,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1-2次/分,膝腱反射消失,最可能诊断是:DA. 败血症B. 重症肌无力C. 中毒性心肌炎D. 低钾血症E. 中毒性肠麻痹7.6岁女孩,因眼睑伴下肢水肿1周,咳嗽伴喘憋1天入院,查体:血压135/96mmHg,半卧位,呼吸促,眼睑及双下肢肿胀, 心率135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水泡音,肝肋下3.5cm,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为:EA.急性肾炎合并肺炎B.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C.急性肾炎D.支原体肺炎E.急性肾炎合并循环充血8.急性肾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呼吸道感染1-2周,皮肤感染2-3周后发病B.病初表现为双睑水肿,可发展至全身,呈凹陷性水肿C.严重病例,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D.抗链“O”如不升高,也不可排除该病E.大多数患儿起病2周内补体C3降低,8周内恢复正常9.患儿3岁,反复浮肿3个月,来院系统治疗,化验尿蛋白+++,尿红细胞0-3/HP,血浆白蛋白20g/L,血胆固醇263mg/dl,血尿素氮7.8mg/dl,本例的最有特效疗法是: BA.应用利尿剂B.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C.应用细胞毒药物D.补充白蛋白或血浆E.中药10.口服补液盐所含葡萄糖的适宜浓度及其主要作用是:DA.5%,使液体具有一定渗透压B.2%,使液体具有一定渗透压C.5%,增加小肠对水、钠的重吸收D.2%,增加小肠对水、钠的重吸收E.10%,供给一定热卡11.9个月婴儿,突然起病,持续高热4天,频繁咳嗽,喘憋。
听诊右下肺呼吸音减弱,偶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叩诊浊音,白细胞 5×109/L。
胸片示右下肺小片状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DA.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B. 金黄色葡萄菌肺炎C. 吸入性肺炎D. 腺病毒肺炎E. 支原体肺炎12.2岁小儿,体重9kg,身长73cm,头大,前囟未闭,乳牙10枚,呆滞少动,四肢凉,舌大常伸出口外,应选下列哪种药物进行治疗? CA.碘化钾B.苯丙酸诺龙C.甲状腺片D.碘油肌注E.人类生长激素13.患儿,男,7岁,因浮肿,尿少4天伴头晕,头痛,呕吐2次,视物不清3小时入院,P80次/分,BP22.7/16.0kPa(170/120mmHg),颜面及四肢非凹陷性浮肿,表情淡漠,尿常规: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少许,最可能的诊断是:DA.肾炎性肾病并心力衰竭B.急性肾炎并心力衰竭C.肾炎性肾病并高血压脑病D.急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E.急性肾炎并急性肾功能不全14.男,9个月,患化脓性脑膜炎1周,经有效抗生素治疗3周,症状消失,复查脑脊液正常出院,2个月后,又出现呕吐,好哭1周,无发热,再次住院,体检:头围47.5cm,前囟3.0×3.0cm 双侧额颅骨透照实验(+),颈软,克氏征(-).行硬膜下穿刺未放出液体,首先考虑最可能已存在:DA.脑水肿B.脑脓肿C.颅内肿瘤D.脑积水E.颅底骨折15.21天,新生儿,不规则发热10天,吃奶减少,反应差,皮肤黄染,伴皮下出血点,并有少许小脓疱, 肝在肋下3.0cm,脾在肋下0.5cm,白细胞20×109/L,中性粒细胞86%, 血胆红素85.5umol/L(5mg/dl),GPT30u/L,母血型“B”,子为“O”,大便色黄,首先应选哪种检查,以明确诊断?:CA.胸片B.手术探查C.血培养D.母、子Rh血型E.出、凝血时间16.5岁女孩,高热、咽痛、眼部刺痛。
查体:咽部充血,一侧眼球结膜炎,可能的诊断是:CA.眼结合膜热B. 红眼病C. 川崎病D. 流行性感冒E.疱疹性咽炎17.下列有关结核菌素试验的概念,正确的是:CA.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可排除结核病B.卡介苗接种成功,结核菌素反应呈强阳性C.粟粒型肺结核病时,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可确诊有结核病E.初次感染结核杆菌一周后,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18.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发生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最主要的机理是:CA.叶酸和维生素B12是核糖核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B.叶酸和维生素B1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C.叶酸和维生素B12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有关D.叶酸和维生素B12是核酸的成份E.叶酸和维生B12参与细胞分裂19.男性,8个月,母乳喂养,未加辅食,近二个月常有腹泻,食欲不振,有异食癖,皮肤粘膜渐苍白,肝肋下3.0cm脾肋下 1.5cm,血红蛋白75克/L,红细胞3.0×1012/L(380万/mm3),最合理的治疗是:BA.维生素B12+叶酸B.铁剂+维生素C+合理喂养C.铁剂+叶酸D.铁剂+高蛋白饮食+稀盐酸E.铁剂+VitB1220.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要点如下述,除外哪项:CA.发病前多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B.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或精神异常C.脑脊液外观混浊,细胞增多,糖氯化物减少D.病程中可出现全身性或局灶性抽搐E.可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体征21.1岁小儿未接种过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最可能表示:DA.近2-3周内初次感染结核B.对结核无免疫力C.体内有陈旧结核灶D.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E.身体已有免疫力,不会再感染结核22.艾森曼格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CA.左心室压力增高B.右心室压力增高C.肺动脉压力异常增高D.肺血流量异常增加E.主动脉压力异常增高23.风湿热急性期有心脏炎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宜卧床休息: DA.至少2周B.急性症状完全消失,CRP正常C.至少4周, 急性症状完全消失D.至少8周E. 急性症状完全消失,ASO正常 24.7岁患儿, 首次患急性风湿热, 心尖部出现Ⅱ-Ⅳ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中期杂音时的原因: CA.功能性杂音B.为发热所致C.二尖瓣相对狭窄或关闭不全E.同时存在先天性心脏病 E. 二尖瓣膜变形25.佝偻病活动期主要临床特点是: CA.睡眠不安,夜惊B.烦躁,多哭,多汗C.骨骼系统改变D.突然抽搐,重者可突然窒息E.动作与语言发育迟缓2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最先减少的部位是:EA.躯干B.四肢C.臀部D.小腿E.腹部27.关于新生儿溶血病,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A.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B.为自身免疫性溶血C.ABO溶血时,母体有IgG抗A或BD.黄疸严重时可发生惊厥甚至死亡E.有早期核黄疸表现的,应行换血疗法2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在生后几小时内出现症状? BA.3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E.48小时29.哪种食物成分是机体供能主要来源? CA.蛋白质B.脂肪C.糖类D.维生素E.矿物质30.典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改变为: BA.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正常B.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减少C.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减少D.细胞数正常,蛋白增高,糖减少E.细胞数增高,蛋白正常,糖正常三. 名词解释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蹲踞现象法洛氏四联症患儿每于行走、游戏时,常主动下蹲片刻,以增加体循环阻力,使右向左分流量减少,暂时缓解缺氧症状。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月以下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4.选择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时主要因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破坏,对血浆白蛋白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而大分子球蛋白不能漏出。
四.问答题1. 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3).肝大达肋下3cm以上,或短期内进行性增大;(4).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6).尿少、下肢浮肿。
2.生理性黄疸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产生原因:(1)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2)联结的胆红素量少;(3)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4)肠肝循环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