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战胜史上最难就业季!校招一年后再回首——一个过来人给应届生的忠告

战胜史上最难就业季!校招一年后再回首——一个过来人给应届生的忠告

毕业已经几个月,去年九月开始的那场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的校园招聘战场如今已经渐去渐远了。

平静的工作日子正在渐渐展开,然而,突然一天我又收到了来自应届生网站的某公司网申邀请短信,这如同一颗投入静水中的石子那样勾起了我的诸多回忆。

在诧异为何自己还能收到这种短信的时候也突然在脑海中涌出了许多想法,虽然我并不善于在网上发帖公开表达出来,但想起应届生论坛,想起中华英才网,想起跑的一场场宣讲会,一次次笔试与面试,我终于坚定了要表达出来的决心。

也算是在应届生论坛上童鞋们经常说的攒RP吧。

该如何说呢,我想就按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吧,中间再穿插一些自己的tips吧。

偶是京城某985的小硕,应该说一切指标都还不错,惟一不足的是专业是那种比较偏的社科类,尽管我很喜欢这门学科,但说到找工作毕竟没有经管好使啊(由于学校缘故,还回答了不少为何不去公务员的质问,晕)。

不过从后面我的经历来看,专业这一障碍在面对国企时显得十分明显,其它尤其是外企,基本没遇到这种问题。

好在在我的求职目标当中,就是比较偏向外企,所以虽算是短板,可我有自知之明,遇到鄙视专业的主儿就主动避之,倒也免了许多羞辱。

所以提醒一下,就一路走过来看,国企还是很看重这种职位与背景的相关性的,如果不是专业要求相符,起码也要有相关实习经验,否则会被刷的很惨。

说到北京的孩子,就不得不说户口了,这真是奇葩。

估计除了北京的同学找工作要考虑这个,甚至是首要因素外,再没一个地方学生如此干了。

可能,真的可能是因为这一特殊因素,我确实不在乎北京户口,所以找工作的时候状态就正常和洒脱了许多,对,正常了许多,当然我非常理解那些看重户口的孩子。

对于校招来说,用”金九银十“来形容真是不为过,当然金九银十形容的是前面的申请阶段,不过国企整体会滞后些。

我是九月十号左右开始踏上征程的,由于从五月到十一月在一个外企实习,所以八月底和九月初的时候我还在出去旅行放松工作压力。

当回到学校时,才蓦然发现第一场宣讲会已经结束了,于是迅速调整状态准备迎战。

虽然上场仓促了些,但好在因为有四五找暑期实习的经验,完事都基本具备了。

这里不得不提实习这回事,我知道大家都通过各种方式找过实习,在我看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当然是自己学校的师兄师姐”推荐继承“。

但无论如何,三四月开始的暑期实习招聘在大家有空的时候还是可以去热热身的,因为这时候许多大企业(外企为主)都有实习招聘计划。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了中英文简历制作,还自己P了张自认很不错的求职照(吐槽:很多人会八九月蜂拥去照相馆批量照求职照,我以为,这样不仅金额巨大,好的相馆要六七十呢,而且因为是批量生产,很多人的照片雷同度很高,都是那种被P成蓝底白光,面部修理的整洁无暇,几乎千篇一律)。

当然这期间还准备了合适的西装衬衫等行头。

更重要的是,我这时候通过实习的网申也累积了不少OQ答案了,所以后来的OQ都基本是稍微修改下就粘贴上去了。

不仅如此,自己也积累许多了笔试面试,群面的经验,最后也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外企开始实习了。

以上这些也算是大家校招前准备的清单吧。

即你的行头。

照片,包含各种大小尺寸的,从15K以内,20K以内,100K以内不等,还有不错的生活照。

中英文简历。

有可能也去考个托业(必须吐槽下,这玩意儿比BEC有用太多了)。

开始准备OQ的答案,我的经验是基本有十个左右就足够应付了,因为问来问去无非是成功的事,失败的事,团队合作的事等等。

还有就是准备个excel来记录所有网申资料,这点很多人强调过了,确实重要,多说句,现在很多网站有”云盘“服务了,大家可以把一些资料放入”云“中,这样拿着智能手机随时可看哦。

尽管有着我认为比较充分的准备,但在网申大战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比较龟速的。

然后是宣讲会,一场场的听,就目前来看,我以为,除个别会宣讲会现场收简历和笔试的企业,已经大家公认的一些校招广告做的好的公司外,除非你对那个公司很感兴趣,想好好了解一番,否则宣讲会真的没必要去,有些宣讲会垃圾的让我直接就放弃申请了。

比如请来的嘉宾絮絮叨叨个没完,或者嘉宾有1234.。

数不完,有时候公司喜欢找校友来谈入职感受,这是挺不错,但可惜某些校友却没有照顾听众感受,妄自说个不停,唉。

不过无论如何,宣讲会作为校招大战的主战场,大家最好还是经历番才好,而且精华在十月份左右。

第一场笔试是参加京东管培,对,因为它家是宣讲会后马上笔试,而且历年和每次都是如此。

大家一定注意,而且一定要在宣讲前网申,因为我感觉他们是不会看试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旁边的妹子完全是抄我的啊,我俩一模一样,但偏偏她听信现场交简历而没提前网申。

其实后来发现,小部分企业确实不会批改现场的笔试试卷,所以只是小部分,大家还是好好应对)。

这样,我的第一场小组讨论和面试,终面都是在京东完成的。

就在大家还在焦虑网申时,我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全套动作,令同学焦虑的说,你可千万别再我们还在网申的时候拿到offer啊!当然,由于我的稀里糊涂,自己最终没拿到offer,其实我是真觉得这是对双方都合适的结果,可让自己冷静下。

到十一的时候,我才网申了不到十家,听到许多同学说都申请了二三十家了,我顿时觉得自己落伍了。

于是,把我的目标企业按截止日期写了一个list,在十一的时候开始了网申的疯狂之旅。

在我看来,海投这事还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有目标和适量,就我的情况看,我前后大概圈定了二十多家重点企业,加上我的优势并钟情的地产行业以及泛滥的银行招聘和专业合适的国企,最后大概投了五十多家。

我以为,这年头,除非你很厉害,可以圈定在20家以内,否则最少也该有四十家以上吧。

到十一结束,我应该申了差不多20家。

说说那感觉吧,首先是越深越快,这是肯定的,因为一些网站比如中华英才网,智联等已经有了你的信息,很多可以直接导入。

其次,大家比较卡的OQ我因为已经有了积累,后面基本都是改改直接交。

顺便说说OQ,我以为很多企业是在乎OQ内容的,这里说的是质量,不过可以理解对吧,人家哪有时间仔细看。

但还有些公司连数量也不管,到后来由于申请疲劳,有时候我就写一句话,但网申还是通过。

我印象比较深的宝洁的网申,它明明说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但还是很多哥们姐们担心格式问题虔诚地手输,但从结果看,复制粘贴真没事!还有就是以中海地产为代表的一批要打印类似”申请表“的网申,确实会比较痛苦,因为你要回答一堆问题。

说到中海不得不提下,很多总部不在北京的北京分公司,如果招人很少而你又不是很什么的话,就不要硬申啦,因为。

你懂的!十月的时候,就开始各种笔试面试了,因为网申通过率高,所以整个十月十一月特别忙,最忙时,有个周末有9个笔试或面试要应付,有一天跑了五个场子,在北京这见鬼的交通下,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打的了,所以一个校招季下来,我的打车花费将近两千,这个时候就要求你必须有所取舍并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因为去的公司比较多,这里就说些自己印象深的吧。

第一个要说的是给我offer的葛兰素史克,对,就是那个被曝出丑闻的制药大亨GSK,网申程序比较一般,就是面试的时候是连续被三个不同的经理面,有一个给否定就挂,当然,因为当时完全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的,所以关于offer质量以及后续情况啥的我也就没管了。

接着要扯的是地产企业,因为曾经在万科实习的缘故,所以尽管专业不太对口,但地产企业依然通过率很高。

首先万科,因为实习过,所以也就没兴趣申了,直接放弃。

然后是中海,这是我最想去的,它家确实很有风范,校招是一站站式的,也就是每次都是各个分公司的HR都聚一起来招人。

宣讲会收简历,所以必须去,然后是面试,第一轮,就是到台上进行三分钟演讲,真的好刺激啊。

然后台下HR觉得你合适,就当天晚上约你到酒店大堂再进行交流面试。

因为我很不知好歹的非要申神马北京公司,当然没入人家法眼啦,所以只收到了二志愿的广东公司,那HR找我谈时说希望我改他们为第一志愿,但我没照做,而且表现确实一般,所以虽然收到了第二轮面试,最后的结果还是被鄙视了。

第二轮是小组面,其实经过昨晚和HR的对话,大家心里都有点底了,这一轮小组面我个人觉得比较形式,所以大家也都比较敷衍。

所以,和HR的交谈是最重要的,可惜当时,唉,不提啦。

然后是保利,也许是中海的偏见,所以我觉得既然没法入北京分公司,就干脆放弃申请了。

龙湖,这是惟一一家被鄙视的,唉。

然后是恒大,跟玩似得,都不知道前两面都是啥了,据女同学反映,一面时主要考察形象,呃,然后终面在广州,提供往返火车卧铺,想到这一来一去就没了四天,不知要耽误多少企业,果断放弃,就这样我以为有吸引力的几家第一梯队地产企业就这样结束了。

其它后面梯队的地产公司倒是比较顺利,比如富力,金地,金科,华夏幸福,世茂,雅居乐啥的,但不知道为啥,也许是那种想入大企业的虚荣心吧,真的是虚荣心,所以不是人家公司不好(尽管也有很扯的公司),这些公司也都在各种状态下放弃了。

个人见解,地产企业除了现在一些比较巨型大佬,其他二三梯队的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确实有诸多欠缺,不太恰当的说法是他们都要看天吃饭,未来的职业风险比较高(纯属个人见解,欢迎拍砖),当然优势是,如果做起来的话,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风险是伴随收益的嘛!这里还要说的是中粮地产,这是好不容易拿到offer了,又是北京,可惜它家offer给的实在太晚了,十二月中才确定下来,唉,这就是国企!不过中粮确实是我喜欢的国企,所以对这个offer 我也很在意,不过最后还是遗憾没去。

这里的经验就是,如果你目标是国企,就别羡慕那些十月十一月就有offer的孩子,因为国企的效率等等决定了它好事多磨,就是糖发的晚。

然后谈谈快消吧,目标就两个,宝洁,联合利华。

宝洁在二面也就是终面挂了,想来这其中有啥心得的话,那就是好好准备你的八大问,真的就是八大问,嘿嘿。

想来挺遗憾的,毕竟这么近,要问原因,还是八大问没准备好。

联合利华在笔试挂了,算了,也不想去上海滩,就这么安慰自己吧。

其它的,如雀巢,居然是HR觉得我英语对答的不够流畅,所以遗憾说拜拜,我的天,好吧,这对我英语打击确实蛮大的。

之后偶然申请并拿了三家国内的快消领导者,都很nice,这么说是因为进入终面后他们都直接定了机票或高铁去总部面试,不像某些只给火车票的企业那么抠。

其实个人感觉这些国内行业巨头还是很有发展潜力,也确实有对人才的渴望,可惜,自己在衡量后还是觉得刚毕业去更多大型,管理完善的企业利初多,所以还是遗憾拒绝了,不过可再透露一点,国内这些快消巨头提供的薪水真的不菲啊,这点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然后一个比较大的申请部分是四大和银行。

四大申了三家,悲剧的是三家要求在同一个周末笔试,在schedule满满的十月,只能忍痛去了两家,最后拿下两个。

这过程也不想怎么描述了,因为网上关于四大的帖子太多太详尽了,就自己在这过程中得到印证的最大体验是,众网友们的经验真的很重要啊,比如笔试做题的正确率也许比完成率重要,比如M 面比PAR面重要因为PAR面刷人少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