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具行业分析

家具行业分析

中国家具市场现状及走势--------访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会长、香港兴利集体执行董事黄伟业先生【近年来,受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和带动,中国家具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内地企业不断崛起壮大,沿海地区企业积极创新发展,国外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市场需求不断出现新变化,中国家具出现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

那么,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站稳脚跟,最终做大做强呢?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程采访了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会长、香港兴利集体执行董事黄伟业先生,请他分析国内家具市场的现状并对未来几年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企业提供参考。

】1 现状:产品供大于求;内地企业异军突起;产品呈现多元化;终端出现产销一体化模式《深圳家具》:2004年中国家具业开始重视洗牌,企业发展方式大转型,家具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您能不能对目前的国内家具市场进行一些总结?黄伟业:好的,中国家具经历上世纪末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后,目前家具市场确实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我将国内家具市场的现状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具产品供大于求从市场需求方面,国内家具市场面临着产品明显供大于求的状况。

广东一直处在家具行业的前沿,早几年广东家具的生产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中国家具消费的需求,随着内地家具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产品的供应能力上有着很大的提高,加之广东本地许多工厂、企业无序的扩张,还有外来企业的一些冲击,形成了目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况,而这种状况对产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内地企业异军突起从家具市场的地域格局来看,广东家具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内地家具企业的迅速崛起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像北京、上海、成都、江浙等地的家具产业在这几年中发展相当迅速,在内地市场已经占据相当份额、广东、香港地区的家具企业已经失去往日的明显优势,中国家具市场进入了一种“群雄割据”的格局。

市场格局走向多元化从市场的表现方式来看,市场产品呈现一种多元化趋势。

从设计风格多元化、原辅材料多元化到新材料的运用都能够体现这种趋势。

作为产品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比如在一级市场,甚至发达地区的二级市场中,欧式现代的实木家具比较受欢迎,这些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并且指导着产品的发展方向,由此可知,随着市场的日益城市,家具消费出现了多元化局面。

同时,产品差异化和同质化并存状况仍在继续。

企业要长久生存、占领市场,差异化非常重要,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家具的要求也随之上升,个性化需求强烈,许多企业正是瞄准了这部分人群制订市场战略和企业定位,并获得了很大成功,如深圳的列奇、温州的澳珀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出色,其产品差异化特色非常明显。

而追求同质化的企业也能得以生存并得以发展,因为中国市场追求统一标准,在这方面的市场需求非常大。

营销模式悄然改变从营销方式上来看,家具市场的终端销售格局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以前经销商设立大卖场的基础上,出现许多企业纷纷开设直营店、经销商做独立店等多种营销模式并存的局势。

比如国外跨国公司以家具连锁店的模式进入,对国内企业的销售产生一定的冲击,许多企业效仿并借鉴国外家具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共同争抢市场份额,过去专注于出口的台升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国内开设200家直营店,这种产销一体的模式是有相当生命力的,它对终端格局的改变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最近几年中表现得也越来越明显。

2 根源:部分广东企业闭门造车,内地企业定位明确;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供大于求导致恶性竞争《深圳家具》:刚才您对家具市场的现状做了一个概括:那么您认为这些现状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原因和背景下产生的呢?黄伟业: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很多,但都离不开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

在2000年以前的国内一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在市场上看到的基本都是广东家具,那时基本是供需平衡,但2000年之后内地企业的崛起与产能方面的提高打破了这种平衡状态,导致供过于求的局面,并呈现一种竞争力增强的趋势,广东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从而加强产能,同时许多其它行业的企业主也想在家具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在太了解现状的情况下加入这一行业,从而加剧了市场上的产品供过于求。

部分企业闭门造车广东的企业在80年代至2000年以前在国内市场上占据着明显优势,因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管理、市场、发展、咨询等方面都直接受益,有着优越的投资环境。

但最近几年随着内地家具企业的崛起和迅速成长,广东企业在投资环境、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弱。

而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很多家具企业却不愿走出去交流、学习,一味地闭门造车,从而导致了市场份额的下滑。

与之相反,内地许多家具企业积极主动地到广东来学习经验,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专业人才。

许多企业在设备投资、聘请专家、设计、工艺、生产等方面都做到了一步到位,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市场定位也非常理性和准确,如北京的许多家具企业定位在服务市场上,主要营销范围是北京及其周边区域,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市场的盲目竞争,也降低了运营成本,从而最终占领市场。

消费者选择空间增大以前的家具市场,企业不愁销售,生产的产品大都能为市场接受并消化,但是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广。

这些使企业产生了危机感,他们开始思考和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模式,针对国内的市场需求创造出不同的产品,对消费人群进行细分,实行专业化生产,于是在生产中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如中式家具、欧式家具、古典家具、现代家具等,风格迥异。

这对消费者而言是喜闻乐见的,对企业而言也实行了一次转变和市场的重新定位。

经营成本上升竞争的激烈不仅导致了生产环节中的改变,也促使了销售终端格局的变化。

中国的一级市场和一些发达地区的二级市场为了包装产品,使环境与产品相匹配,大都采用的是租赁大卖场并进行较好装修的形式,而这种大卖场的租金一般较高,如此一来就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成本。

在以前市场形势好的时候企业还能够接受,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威胁,在前景不明确、单位面积销售额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就很难再接受如此高额的销售成本,因此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设立卖场自己做经营,像皇朝、台升、美克美家等企业就做得很好。

同时跨国企业的进入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借鉴,像宜家这样经营模式的企业越来越多,但以往的市场仍旧存在,因此也就导致了多种销售模式并存的格局。

3 未来:市场更为细分,定位更为准确;产品研发以锁定目标客户群为中心,走更专更精之路《深圳家具》:您认为今后的市场将会以哪种销售模式为主呢?您能否就未来两年我国家具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预测?哪些因素对家具市场的发展有影响?黄伟业:以后的销售模式到底是以哪种为主,现在还比较难判断,但家具市场的主要销售模式和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生产定位、市场的供需是环环相扣、互相联系着的。

专业化服务加强不管企业采取哪种营销模式,都应体现服务的差异化。

市场定位应更为准确,锁定目标客户群并以其为中心。

若企业走的是细分市场、差异化路线,则应从以往一味追求大规模的经营方式中跳出,细分市场,做到更精、更专。

因为现在的市场正在回归理性,大企业应走规模化道路,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追求产品的高附加值。

企业应顺潮流而行,紧跟上市场的步伐,不要死守经验,主动走出去交流、沟通、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地企业学习广东企业,形成的激烈竞争是如此,反过来我们对国外企业也应如此。

市场策略:稳中求进现今中国家具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加之目前产品供大于求的现状,近几年应该不会再出现火爆的趋势,而是以一种稳中发展的姿态出现。

目前全国一些大城市普遍拥有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卖场,而且雷同的较多,同时各地还在扩张,甚至朝周边和内地城市扩张,比如北京的企业在沈阳、成都开始卖场。

但限于家具的需求量小于企业生产量的制约,加之中国消费阶层的特殊性,呈现“中间小两头大”的趋势(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偏多,中收入人群偏少),所以我认为市场还是以稳步发展为主。

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大同时,家具市场也会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些影响。

比如现在的房地产业,根据国家政策限制9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开发和销售,这将影响到家具的市场销售和产品风格,一些美式、欧式风格的家具往往适用于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居室,而板式家具则是一些经典型住宅需求多一些。

国家的这种宏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一些消费需求,对家具市场肯定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因此,也包含了一些不可预测性。

“90平方米”房地产新政落地之后,市场上大户型主宰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中小户型的供应比例将逐步提升。

小户型增多是一个商机,企业要善于抓住机遇并加以利用。

近年由于房地产开发户型越来越大,于是配套定制的家具规格也慢慢变大。

不过,如果市场上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增加,那么家具的风格和规格也将回归。

节省空间的家具、推位门产品前景乐观,此类家具将越来越受小户型家庭的欢迎。

4 对策:内外整合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与业内优势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转变经营观念《深圳家具》:请您谈谈中国家具企业如何在发展中适合市场需求,应对市场中一些不利的因素?黄伟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进行内外整合,主要就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进行自我提升。

内外整合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首先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充分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反思自己的强势和弱势,针对市场审定我们的战略定位,及时地进行调整,对相应的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降低成本,跟上市场的发展。

同时,还要通过内外整合使企业自身得到提高。

通过内部整合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对它的变化要能够及时、快速地感应得到;通过外部整合拓宽信息来源和视野,主动与行业内其它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以达到共同提升。

部分企业不应盲目地扩大生产,要做到有取有舍,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定位,比如有些中小型企业可以同大型企业合作生产配件类产品,走专业化、合作化途径,对大家共同的发展都有利。

拓展国际市场企业应具备长远的眼光,不要只盯住国内市场,还应争取、拓展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中国是一个家具出口大国,2005年出口至国外的家具就达到了137.67亿美元,企业要向国际市场发展,并占有一定的份额,首先自己要做大做强,了解国外市场的趋势,提升差异化,在设计、质量上下功夫。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上,我认为企业应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进行设备更新。

我所说的设备并不是让企业盲目地进行投入,对于设备的引进要遵守“先进、实用”这两个原则,若企业只看到了设备的先进和科技的更新,对它却不甚了解,买回来的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最大化利用,那只会白白增加企业的成本,成为一种负担拖累企业,因此,两者缺一不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