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一次作业(单选题)CBCAC BADAD题目:1、上古音指一般指(C:先秦两汉语音)。

题目:2、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其中颔联指的是(B:第二联)。

题目:3、"菲”和"辈”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C:古无轻唇音)。

题目:4、王力先生考订的古韵为29部,指的是(A:《诗经》)的韵。

题目:5、"辅”和"捕”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C:古无轻唇音)。

题目:6、提出"古无轻唇音”的古音学家是(B:钱大昕)。

题目:7、近体诗押韵一般只用(A:平声韵)。

题目:8、清代编词韵的人很多,最通行的是戈载的(D:《词林正韵》)。

题目:9、《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并提)。

题目:10、《十三经注疏》中的注疏指的是(D:汉唐人的注释)。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二次作业(单选题)BABDA BDBCB题目:1、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B:《切韵》)音系为代表。

题目:2、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其中小令一般是(A:58字)以内。

题目:3、《汉书•地理志下》:"宣帝时,召信臣为南阳太守。

”颜师古注:召读曰邵。

"读曰”这个术语是用来(B:以本字释假借字)。

题目:4、王力先生考订古韵为30部,指的是(D:《楚辞》)的韵。

题目:5、李白《蜀道难》诗属于(A:古风)。

题目:6、"油”和"笛”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B:喻四归定)。

题目:7、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的古音学家是(D:章炳麟)。

题目:8、《广韵》分为(B:206)韵。

题目:9、诸葛亮《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C:互文)。

题目:10、下面对声训的解释全面正确的是(D:用声音和词义相关的词来作注释,这种注释方法叫声训)。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三次作业(单选题)CAADB BAADCB题目:1、近古音指的是元明清音,一般以(C:《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

题目:2、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叫(A:衍文)。

题目:3、《焦仲卿妻》诗属于(A:古诗)。

题目:4、近体诗中有一种叫做排律,这种诗一般是(D:10句以上)。

题目:5、《荀子•天论》:"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杨?注:"信读为伸。

”"读为”这个术语是用来(B:以本字释假借字)。

题目:6、"哗”和"烨”这两个形声字的声符相同而中古至今声母不同的原因是(B:喻三归匣)。

题目:7、首创古韵谐声表的是(A:段玉裁)。

题目:8、下列哪个字母属于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清音?(A:见)题目:9、《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不足于体与?”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D:代称)。

题目:10、近体诗是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形成的格律诗,永明体产生于(C:齐梁时代)。

题目:11、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叫做(B:词调)。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四次作业(单选题)ABDBC CBACDAC题目:1、在《毛诗古音考》序言里指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这位古音学家是(A:明末陈第)。

题目:2、比较通行的由清代万树编的词谱是(B:《词律》)。

题目:3、清初分析和归纳《诗经》等韵文,把古韵分为十部的古音学家是(D:顾炎武)。

题目:4、《经典释文》的作者是唐代人(B:陆德明)。

题目:5、下列哪个字母属于三十六字母中的全浊音?(C:并)题目:6、以塞音收尾的韵叫(C:入声韵)。

题目:7、下列哪个字母属于三十六字母中的次清音?(B:透)题目:8、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A:《诗经》)音作代表。

题目:9、萧统《文选序》:"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C:倒置)。

题目:10、"古体诗”指的是(D:唐代按照古诗写的诗)。

题目:11、《战国策•秦策》:"嫂蛇行匍伏。

”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题目:12、词又叫曲子词或长短句,最初起源于(C:民间创作)。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五次作业(解释题)解释加波浪线的字词1、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2、谢: 越王攻吴,吴王谢而告服。

(《韩非子・内储说下》)3、举: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4、再: 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5、说: 南郭处士请王吹竽,齐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韩非子・内储说上》)6、尝: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论语・卫灵公》)7、该: 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楚辞・招魂》)8、让: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先进》)9、牧: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孟子・梁惠王上》)10、信: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竞,默然无言。

(《世说新语・雅量》)11、来: 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谏逐客书》)12、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13、法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14、盖: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15、饮: 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16、方: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难一》)17、物: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墨子・非攻》)18、假: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19、行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20、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孟子・梁惠王上》)21、家: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墨子・非攻》)22、任:门人治任将归。

(《孟子・滕文公上》)23、且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24、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25、独: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孟子・许行》)26、城: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左传・隐公元年》)27、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论语・先进》)28、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29、颇: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

(《史记・三代世表序》)30、稍: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史记・项羽本纪》)31、作: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韩非子・五蠹》)32、臭: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诗・大雅・文王》)33、服: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荀子・劝学》))34、诛: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35、反: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论语・微子》)36、睡:(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战国策・秦策》)37、仅: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38、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老子》)39、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战国策・赵策》)40、语: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孟子・梁惠王上》)答:1、见:看见。

2、谢:谢罪。

3、举:全。

4、再:两,两场。

5、说:同“悦”,高兴。

6、尝:听说。

7、该:不具备。

8、让:礼让,谦让。

9、牧:当权者。

10、信:书信。

11、来:招来,招致。

12、河:黄河。

13、法:法律。

14、盖:可能,大概。

15、饮:赐给。

16、方:正在这时。

17、物:事。

18、假:乘,坐。

19、行李:外交人员。

20、明:明察,看清。

21、家:家族,家风。

22、任:担负责任。

23、且:将。

24、已:停止。

25、独:难道。

反问副词。

26、城:城镇,城楼。

27、为:治理。

28、解:分解。

29、颇:有一些。

30、稍:夺回。

31、作:以,用。

32、臭:气味。

33、服:服属。

34、诛:诽谤、批评、职责。

35、反:回去。

36、睡:瞌睡。

37、仅:将近。

38、斯:就显露出来。

39、奉:俸禄。

40、语:这人。

《古代汉语((下)》2014年春第六次作业(标点、简答)一、标点:1、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答: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2、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答: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3、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答: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二、简答1、古书标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字句必须讲通,在标点之前,必须读懂原文,要反复考虑标点后的每个字和每句话是否都能讲得通。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如果从句子本身或者从上下文的意思都符合情理,或者前后矛盾,说明标点是错误的。

(3)必须符合古代的语法和音韵,必须要符合古代的语法规律和虚词用法。

如果标点的内容有押韵的地方,还必须和古代的音韵相符。

2、古汉语今译的要求是什么?答:古汉语今译的要求是信、达、雅。

其中“信”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与原文含义相合;“达”指译文要通畅明白,文意前后贯通,运用标准的现代汉语;“雅”指译文要富有原文情趣,典雅优美。

三者之中,“信”、“达”是基本要求,而“信”更是前提、基础,若不能准确表达原文之义,则“达”与“雅”便失去了依托。

因此,古汉语今译要做到,以“信”为本,兼及“达”、“雅”。

3、义疏与正义有什么异同?答:义疏与正义的共同之点都是既解释古书原文,又解释前人的传注。

所不同的是:义疏可由说经家任意发挥,可违背旧注;正义强调学有所宗,专主一家,对所采用、解释的旧注只能引申,不可另立新说,提倡“疏不破注”。

4、什么是章句?答:章句是分章析句的意思,指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讲文章大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