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工作心得五篇ICU护士工作心得五篇(篇一)作为一名ICU护士,走向工作岗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原先的迷茫不知所措,到现在的条理清晰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
犹记得第一次接触CRRT的兴奋和莫名的神圣感,觉得一个机器怎么能够如此神奇,只用一个滤器就可以把血液里的毒素排出来。
练习CRRT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毕竟三十来万的价值足以让人保持谨慎之心。
也很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收病人,刘老师分工明确让每个人在都有事可做,当时写纸质护理计划和入院须知的我都开心得乐开了花,因为感受到了自己在团体里是被需要的,这种被需要感也促使着自己不断进步,并且每次收病人刘老师都让我做不同的事情,这样一来,电子版首页,第一次记录,护理评估,收病人,做医嘱,慢慢的,一套流程就已熟记于心,再一次收病人就知道自己应该做那些事,而不是站着干看。
印象最深刻的是才独立上班后不久的一个夜班,当时接管了一个很严重的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所以一晚上我都守在病人身边不敢离开,有一点情况我都会赶紧去跟医生报告,然而正在治疗的时候,心率突然变成了0,我当时蒙了,刘老师大声说:按压!我才反应过来立马给病人进行胸外按压,没一会儿心率恢复124,但是还没开心多久,又变成了0,医生护士都围在一起,静脉推注肾上腺素,持续按压等抢救措施一一上了,半个小时后,病人还是没能够抢救成功,当时心情很沉重,大概是因为第一次直面死亡,真的很难过。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转瞬即逝。
直到现在,才能够深刻体会在ICU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时间紧,强度大,但是收获也是满满,当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过来并且慢慢好转,可以去普通病房的时候自己也是满怀安慰,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得到了回报。
我很喜欢ICU的工作,虽然很烦琐,但是可以更多的挖掘自己的潜力,一直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行业发展,让我们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护理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如何能够忍耐住琐碎带来的寂寞感,在平凡中开出花来,是我们应该一直学习的。
我犹记得岗前培训时老师希望我们将护理当做我们的事业来经营,我想我可能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但是我也有信心,认认真真得对待我的职业,不辜负头上那顶白色燕尾帽。
(篇二)时间过得可真快,来到ICU科室已经有4个多月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ICU 护士,我们感受好很多。
前段时间,科室来了位80多岁的高龄病人,伴有褥疮,脑梗死,而且还是恶病质。
为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护理人员1h就要给他翻身一次,加起来每天要给他翻身24次。
有时候一天来了好几个病人时,不但要遵医嘱给新病人做好治疗,还要护理好原有的病人。
每当这时,护士长就带领我们一起给他翻身。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是,看到他一天天好转,我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再累再忙也是值得的。
然而,作为一名ICU护士,我们要学会与病人家属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
几天前科室来了位肺Ca的病人,每天下午病人家属来探视时,顺便给他带点食物。
那天我值班,刚好看到了这种情况。
我就询问了家属。
她说:“担心父亲没有吃好,而且住院期间我们又不能一直陪伴他。
”听到这里,我就按照医师开的饮食医嘱及吴护士长给我们普及的营养知识内容,告诉她每天按时送餐,可以送豆腐汤,鸡蛋羹,鱼汤,青菜瘦肉粥等。
最后探视结束时,她说“谢谢你们对他的照料。
”听到这时,我们ICU的医护人员听着心里暖暖的,沟通还是很重要啊!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ICU 护士,我们还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
那天中午,我们值班时,一位心梗的病人两三分钟前还在和吴护士长聊天,没过一会儿,吴护士长准备让她中午休息一会儿,谁知呼叫她没有反应,于是吴护士长立即触摸颈动脉,发现已经没有搏动了。
这时,吴护士长马上开始一边胸外按压,一边呼叫医生,指挥我推除颤仪,建立静脉通道。
刚好还有值班的护士中午在科室,然后我们一起分工协作,齐心协力,终于把病人给抢救过来了。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如果不是李主任及吴护士长日常的培训和模拟练习,如果不是吴护士长发现及时,如果不是ICU 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后果真是无法估量的。
由此可见,ICU的护士必须有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学会倾听病人及家属的心声,才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也会让我们医护人员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而且,ICU 的护士还需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才能体现我们郧医人的主人翁精神。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践行郧医人的服务宗旨,以资历高的护士为标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合格优秀的护士。
(篇三)难忘的感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名护士的工作感悟今年前半年,我一共收到了五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患者的口头感谢。
在我护理的众多患者中,有一位30多岁就被确诊为肺癌的男性患者,他第一次来我们科室住院的时候我是他的责任护士。
当时的他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椎体,入院的时候戴着一个颈托,他一来就说他不行了,他要躺下,而且还让他媳妇扶着他。
当时我不了解他的病情,只是看他年纪轻轻,就觉得他是矫情,看不惯他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什么事情都指挥他媳妇去做,像个不能自理的孩子。
于是在我对他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我就说你自己可以做这个,可以做那个,不要什么事情都让别人帮你干,你自己可以的。
他把我的话当成了鼓励,对我很感激,遵医行为特别好,慢慢的开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在他要躺下和往起坐的时候,需要他人搀扶一下。
有时候他家属不在,他会叫我帮忙搀扶。
每次搀扶后,他都会很感激和不好意思,感觉太麻烦我了。
之后他还来我们科室住了四五次院,精神状态都不错,大家都说跟第一次来的时候比,简直判若两人。
他每次来都会问一句:王老师在吗?在的时候,他会过来找我聊几句。
最近一次住院,那天我上11-6,他来的时候我还没上班,在中午值班给他输液的时候,他看到我,很激动,絮絮叨叨说了好多,他说他得了癌症,不愿意跟别人说,想跟我说几句。
他说他觉得自己其实挺幸运的,癌细胞得到了控制。
他说他10块钱买了个保险,保险公司给了他1万。
他说他生病以来,没能好好照顾孩子,感觉很对不起他。
说着说着,他就哭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握着他的手,沉默了好大一会。
后来有人问我,为啥他每次来都会找你?我也在想,论护理工作,我绝对不是最优秀的,论服务态度,我也不是最好的。
我想可能是因为,他第一次住院的时候,内心非常的脆弱,而我在那时候给予了他一些关怀与温暖。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作为一名护士,在疾病面前,可能我们的力量很微弱,甚至于无能为力,但我们可以做很多......,比如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鼓励,生活上的帮助,操作中的一针见血,沟通时的一个浅浅的微笑,无意间的拍拍肩膀等等等等。
也许正是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这个生命重燃了生的希望,让这个世界多了份绵绵的感恩(篇四)送进ICU的一封情书,打动无数人的心昨天下午,一封写在便条纸上的情书,在ICU医护圈里“疯”传,就因为写情书的人,是一位年愈古稀的老奶奶:“老头儿:受苦了,面对疾病一定要坚强,再坚强,您能挺过来的,外孙女来电话说,外公一定会好起来,叫我宽心,这段时间我太冷清了,想死你了,爱您的老太婆。
”收信人“老头儿”姓苏,今年77岁,苏爷爷前些日子因脏器功能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一住十来天,张奶奶忍不住思念之情,又不能亲自前往照顾,便写了一张便条,托护士带进病房。
经过苏爷爷和家属的同意,一位医生把这封情书转到了科内微信圈,引来朋友们一阵共鸣: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啊。
“这段时间我太冷清了,想死你了” 77岁的老爷爷住院十来天,76岁的老奶奶写情书倾诉思念之情送进ICU的一封情书,打动无数人。
这封情书的主人,是一对怎样的夫妻,几十年的恩爱,为何到后来愈演愈烈?情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请随我了解这对让人坚信爱情的老人。
因为怕感染,ICU对家属探视有很高的要求,苏爷爷的老伴儿和女儿无法经常来探望他,但冰冷的大门阻挡不了炽热的爱情,张奶奶在家里写好信,让孩子们带到ICU病房,由护士们转交并念给老人听。
苏爷爷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给张奶奶写情书是在1962年,他在陕西落笔,情书越过秦岭,来到张奶奶手中。
52年后,轮到张奶奶给苏爷爷写情书了。
苏爷爷女儿告诉我们,爸爸是西安人,年轻时被派到武汉工作,和妈妈结婚后,两地分居了三年,好不容易团聚,爸爸却因病瘫痪了。
当时医生说,爸爸再也无法站起来了,但或许是因为妈妈的悉心照顾,或许是因为爸爸的坚强意志,他慢慢地从拄拐杖到恢复站立。
但此后,苏爷爷身体还是不太好,几十年来,张奶奶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丈夫和孩子。
病床上的苏爷爷说起这些时,眼角泛着泪花,“没有她就没有我啊。
”“因为我爸身体不好嘛,所以我妈凡事都很依他,有时候,我都觉得她太‘宠’他了。
”苏爷爷女儿悄悄告诉我。
这次苏爷爷因脏器功能衰竭住进ICU,一住住了十来天,这是两位老人数十年来第一次长时间地分离,也难怪张奶奶直接表达,“想死你了。
”时光仿佛倒流,两位相爱的人又一次被迫分隔两地,但两人也因此重回旧日爱恋的时光,苏爷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老来俏”。
倒是女儿吃了一惊,她虽然知道两人感情很好,也见惯了他们相濡以沫,但没想到妈妈写下的情书会如此热烈。
ICU里的情感媒介,还有音乐和照片“写信并不是亲人传递情感的唯一方式。
”ICU的护士长吴丽说,他们支持家属用各种方式来鼓励病人,“除了写信,我们还可以为病人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或者让家属带一些照片来,录一段生活小视频等。
”一位爷爷爱听昆曲,护士们知道后,在网上给他下了好几首昆曲,在不打扰其他患者休息的时间,每天间断放给他听!一位母亲在生下宝宝后住进了ICU,经抢救苏醒后,她看到的是一张宝宝的照片,在ICU的病床上,她举着孩子的照片留影作纪念。
“如果老人很想念孩子们,家属可以把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唱的歌录下来,由我们来放给老人听,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家属多陪护”医生解释说,其实这些也是治疗很重要的一部分, ICU一直都很注重人文关怀,希望让这样的人情味一直延续下去。
”(篇五)重症监护室,很多新入职护士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有点怕,不仅仅是因为辛苦与忙碌,更是因为这里到处充斥着死亡的阴影和病魔的残忍。
我们曾经自诩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这里,我们时刻准备着与死亡作斗争。
紧张忙碌是我们工作的常态,然而生离死别并没有麻木我们的心灵。
每有生命离世,我们总会惋惜、会心痛。
如有患者克服了重重困难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我们会欣喜、会庆幸。
就是在这样一个五味杂陈的环境中,我已工作近半年了,在这里我亲身感受到呼吸ICU全体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关心、爱护与同情心,以及什么是奉献和敬业。
作为新护士,我更感受到前辈们对我的关怀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