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措施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措施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用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因此,探讨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将重点介绍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抗裂性;问题;措施
前言
建筑施工混凝土产生出现裂变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是一个比较
系统又复杂的程序,这会涉及到原材料的选购、施工混凝土的配比、施工工艺、施工设计等等方面,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措施约束混凝土施工时的状况,有效的减少裂缝出现的概率,最大程度的控制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的抗裂性问题分析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这种材料是由水、水泥、砂石骨科和其他外加材料混合形成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大体积的混凝土在硬化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这样,就会使混凝土的内部升温,温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很多裂缝,包括微裂缝、微孔隙和气穴,虽然这些裂缝不会对混凝土的功能产生危害,但是,当混凝土受到温差作用或者荷载作用之后,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就会慢慢的扩展,最后贯通在一起,这样,就会减小建筑结构抵抗荷载的能力,还会使钢筋外露,
从整体上降低建筑结构的刚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物构件的耐久性和使用性。

因此,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有必要探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掌握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地措施解决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

影响混凝土抗裂性的因素有很多,抗裂性好的混凝土具有体积稳定性好、绝热温升低、弹性规模量低、极限拉伸度大的特点。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1、设计工作不合理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人们过分地追求建筑功能的多样性,除此之外,人们对建筑外形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建筑平面的布置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外观和功能的需求,很多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2、温度原因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当外部的温度发生变化之后,混凝土也会跟着温度变化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

混凝土在发生形变时往往会遇到束缚,这样,在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中就会产生应力,混凝土虽然有一定的抗拉强度,但是当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应力时,在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裂缝。

3、收缩和基础变形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虽然混凝土是一种固体,但是这种固体是由液体、固体、气体三种物质形态组成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之后,会存在部分不能水化的水泥颗粒,所以,这些颗粒会吸收液、固相间胶凝体中的水分,
胶凝体中水分散失之后,体积就会缩小,进而使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裂缝。

当基础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或者发生竖向的不均匀沉降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构筑物的附加应力,当附加应力超过构筑物的抗拉力能力后,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裂缝问题。

4、原材料质量不良和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水合外加剂、粗骨料、砂、水泥是构成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这些材料质量的影响,当采用了不合格的水泥或者砂石的级配较差时都会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除此之外,骨科中含有酸性硅化物或者砂石的含量过多也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如果保护层的深度不够或者混凝土的质量较差,钢筋表面的氧化膜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样,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子、氧气就会和钢筋中的铁离子发生锈蚀反应,过多的锈蚀物会产生一定的膨胀应力,进而导致混凝土的保护层开裂,产生裂缝问题。

5、施工工艺引起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受施工工艺质量的影响,具体来说,当保护层过厚、混凝土的配合比不理想、混凝土构件安装顺序不正确、混凝土振捣不实、不均匀或是浇筑过快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

三、解决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中各成分的配比
在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中,其中各成分的配比是出现裂缝的内在原因。

在混凝土各种成分的选择上,必须要符合施工建筑的各项
性能指标,加大对材料的质量检测。

配制的混凝土必须满足要求,配比必须正确,不得有意思疏忽。

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对配制出的混凝土进行严格的审查,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混凝土使用。

这样便做好了保证混凝土无裂缝产生的第一步。

2、混凝土强度设计必须满足标准
混凝土的强度与裂缝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当混凝土的抗拉伸力的大小小于其收缩力时,便会使混凝土分裂,从而产生裂缝。

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无裂缝产生必须要设计出高强度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强度越好,其抗裂性越高,但其设计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

3、完善混凝土浇筑操作规范
在进行浇筑时由于操作技术不正确是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最常见的因素,同时也是最易发生裂缝的。

浇筑操作的不正确会使混凝土中密度不均衡,往往会造成混凝土中沙石沉积在底层,这样极易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同时这种裂缝在将来的裂缝处理上难度很大,不以修复,并且这种裂缝造成的危害非常大。

所以必须要有合格的操作工艺流程以确保浇筑的质量。

4、注意外界环境影响
外界环境也是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的因素就是温度与湿度。

由于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到混凝土中水分散失的快慢。

所以在温度高且湿度低的时候,混凝土中的水分很有可能在混凝土没有初凝之前便散失完全,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混凝土的机械强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凝固而收缩,达
不到要求的机械强度无法抵抗收缩使得拉力,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所以,在施工时我们必须要选择适合混凝土凝固的最有利条件。

根据经验,一般的施工时间通常定在春季和秋季进行,这时的温度和湿度对于混凝土凝固达到最好的强度最有利。

另外,如果由于施工进程时间较紧的必须安排在冬夏季的,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温度和湿度达到混凝土凝固的最佳条件。

5、采用正确运输和储藏混凝土方法
为避免混凝土在运输和储藏时产生裂缝,必须采取有效地手段进行。

在运输混凝土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其搬运次数,并且要防止机械碰撞造成的混凝土产生的裂缝。

在储藏时要采用密封的方式,减少外界不利条件造成的影响,并且储藏的室内条件要符合混凝土保存的要求,此外还要定期的对混凝土进行检查,防止初凝现象的发生,加以保证不会在储藏时出现裂缝。

6、加强混凝土保养
仅通过前面几点并不能完全的保证混凝土不会有裂缝出现,还要加强对混凝土的保养。

进行有效地保养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使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期望值,也可以减少裂缝的形成。

有工程上的事实证明:采取有效地养护措施的混凝土建筑,其使用寿命要比未经过保养的长得多,而且其发生裂缝的概率远小于未经过保养的。

所以,对混凝土采取有效地保养措施是必要的。

具体的一些保养措施有:定期的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发现有问题时及时修复;避免混
凝土由于直接暴露在空气而受到阳光的直射或受到雨水的冲洗。

结语
采用有效的方法防范混凝土中产生裂缝,可以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

并且及时的检查和修复混凝土中的裂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防范裂缝的措施也一定会出现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永杰.建筑施工混凝土抗裂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58-59.
[2] 刘勇.关于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技术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121-122.
[3] 梅毅.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45-46.
[4] 孙振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抗裂性防控措施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5] 田景丽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抗裂性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 2011(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