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游刃有余。
我校自实施高校课堂模式之后,更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高要求教师需要有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学校给教师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指导,本人感触最深的就是“同伴互助听课”,它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同伴互助听课的内涵
同伴互助听课实质是基于合作基础上的听课活动。
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
教师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两人以上的教师共同开展制定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该井提高的工作,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的指导活动,不含有上对下的考核成分,而是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
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听课后,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问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以此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
同伴互助听课的具体内涵如下
首先,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强带哦互动和配合。
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间的专业探讨;配合是指教师间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性和积极的相互帮助,没有这样的配合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其次,教师之间能够信息资源共享。
教师之间的教龄、庭背景、求学历程、认知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信仰、态度、价值观等等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教师间通过听课、对话与交流,分享经验,澄清认识,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
最后,同伴互助听课的结果是能达到共同提高。
通过教师间、教师与教研员或业务领导间积极地思维互动,达到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提高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同事在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每位参与者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同伴互助听课的实施过程
首先是听课前的准备。
一要确定听课的重点,如果说在学期的初期我们已经确定了听课的主题,那么具体到某一堂课的主题,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重点,内容更为详细和具体。
重点可能是听课者很想借鉴的教学方法和双方都很感兴趣或困惑的其他教学问题。
双方可以通过协商,确定听课的重点。
听课的重点可以依据被听课者的意见或听课者的意见来确定。
二要确定听课表,听课的表格在课堂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下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于数据,同事也给教师留下了课后自我提高和自我反思的材料。
最后是分配任务。
其次是课堂上的听课过程。
听课者作为课堂的介入者,必将对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作为听课者应在上课前进入教室,坐在教室的后面,尽量不要坐在中间或前面,以免影响课堂教学。
在听课过程中,避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另外应将手机关掉,并避免进出以及早退。
在做到上述基本要求后,课堂观察正式开始,听课人员根据分工运用观察表进行观察并做好课堂记录,包括课堂实录和教学点评。
再次是听课后的讨论。
课后评价是听课与评课的重要环节,课后应及时安排研讨活。
通
过研讨,一方面,为上课的教师提供“言出心声”和理清思路的机会。
回顾行动和事件本身,就是审视其起因、掂量其后果的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机会;另一方面,基于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通过对话与协商,可以丰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丰富和全面,课后研讨主要包括反馈听课记录,开展自我评价、检查教学目标、发现优缺点和制定改善措施。
最后是及时反思,形成案例。
评课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活动的结束,。
执教教师应及时整理教案和反思,以及互助组对这节课的整体评价,形成一份案例。
撰写案例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反思和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
同伴互助听课时主题鲜明,且是连环跟进的系列活动,因此在案例撰写时应体现其过程性,我们在撰写时可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
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事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将教学行为提升为理论,。
此外,这一案例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数据,同事也给教师自己和同伴提供了自我挺高和反思的材料。
教师可据这些显性化知识,对自己的特点、优势和需加强的领域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为自身制定或专业发展的计划。
三、同伴互助听课的反思
同伴互助听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增进教师间的合作。
同事间的合作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的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
同事间互相了解,学校中的所有教师都处于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
面对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
因此,尽管教师间存在差异,但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合作学习对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仅只是学习到书本或理论的知识,更在于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
这是个别自学无法实现的。
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有了研究意识后才逐步产生对理论的需求。
在没绕主题的同伴互助听课过程中,专业理论与他人经验使得教师的经验世界受到冲击,教师切身体会到自身个人实践理论的不合理之处,从而产生更新它的欲望与动机。
教师的思考意识在增强,研究意识也随之增强,当教师持续地思考某个问题,自然地,他会对杂志或书本上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产生共鸣,此时,理论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自觉。
教师的理论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增进教师的专业自信心。
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作为成年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个体特长的差异性以及自身实践经验的丰富性,忽略了教师自主性的发挥以及教师创造潜能的挖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师教育很难让教师形成积极主动参与自身发展的态势,不利于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中获得自我效能感。
而同伴互助听课强调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它通过让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每位教师发挥个人的资源优势提供各种展示平台,使他们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平等的交流者,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体体验以及在事业上的成就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信。
参考文献
1、卞东华评课《怎样听课》《教学与理论》 2002年
11月。
2、侯爱民《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培训》《教育探索》 2003年1月。
3、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外国教育研究》 2005年第3期。
4、王斌华《课堂听课评价法》《当代教育论坛》 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