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有感

读《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有感

读《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后有感
暑假期间,学校给我们老师也布置了作业,必须读一本书且要求做好读书笔记,而且要写出读后感。

刚开始我一心是想完成任务,找出年前买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这本书,翻一下,摘抄一下而已,可后来却越读越仔细,也读出了一点点味道。

读完《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一书,更加坚定了对教育的信念,更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深受鼓舞和启发。

书中指出:人的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

孩子成为天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的教育。

只要教育得法,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凡之人。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庄稼的命运。

教师怎样对待孩子,决定孩子的命运。

怎样去发现孩子蕴藏的潜能怎样将这些潜能激发起来、挖掘出来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所面临的需要思考一个重要问题。

在《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一书中作者反复强调了: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都是天才,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

赏识孩子、赞美他、支持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能将这些潜能激发起来,变成真正意义的天才。

由于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而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

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比任何知识都要重要得多。

书中内容详实具体,例子精彩生动实用。

如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赏识教育法则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何运用“赏识”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能自我觉醒,发现自己的特长。

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发现孩子的天赋与潜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等,这种理念实际上与卡耐基的人际关系和成功法则的核心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书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学会聆听”、“学会宽容”“批评孩子的语言技巧”等,都借鉴了卡耐基成人教育法的许多技巧。

看来都是相通的。

这本书虽然大都讲的是家庭教育,但对于我们老师同样启发很大。

具体到孩子身上,我们尤其要转变教育观念,好好反思我们以往的教育。

第一、要改变的是对孩子的评价观。

如有些孩子喜欢打人,爱管闲事。

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但你仔细想想他也有优点:想当领导;有的孩子喜欢出风头、出洋相,喜欢标新立异,有时是会影响到大家学习的,不批评是不可能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从小就有创新的天分;有的孩子爱顶嘴说明他有跟得上你的思路,能和你讨论问题的优点等。

如果我们能辨证地来看待学生,就会从学生的言行中发现优点、潜能和进步。

在教育中我们既要张扬孩子的天赋,又要平衡学校的教育秩序,寻找一个合适的结合点。

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成功机会与体验,让他们在不同的尺子上找到自己的智力强项,重拾自信。

第二、要改变的是狭隘的成功观。

在平时生活中,老师、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孩子,急功近利,过分苛刻,过于追求完美。

关于“成功”。

大部分人喜欢将“高学历”或“高职称”、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等视为“成功”。

于是,人的思维定势就是只有好的学习成绩几乎等于孩子的成功,学
习好等同于有潜力。

反之,就是失败,没出息,没前途。

这是一种狭隘的成功观,看看卡耐基等伟大成功学家对成功的理解:成功首先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心态,一种对自我的信心,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

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了自信却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最终获得成功。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成才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读书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行吗360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