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学整理

-光学整理

判断题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可以进行全波段扫描 (x)2.大多数有机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生成极其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无机显色反应高。

(√)选择题1.以下波谱区和跃迁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D )A、X-射线,核能级B、红外光,分子振动C、紫外光,成键电子D、微波,分子转动2.对一块宽度为50.0 mm,刻线数为1000 条/mm的光栅,它的一级光栅的分辩能力为多少?在6000 埃附近能分辨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差为多少?( A )A、50000,0.12B、50000,8.3C、50000,1.2D、50000,0.833.一般测定可见光时,为了省钱一般采用(B)样的比色皿A:石英 B:玻璃C:塑料 D:水晶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表示,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当ε=(6~10)×104 时为(C)。

A 不灵敏B 中等灵敏C 高灵敏D 超高灵敏5.可见和紫外吸收光谱法吸收光波长范围是(A)A、200-800nmB、100-700nmC、400-1000nmD、300-900nm6.下列哪个因素与平面光栅的分辨率有关?( B)A.波长B.光栅刻线总数(N)C.光栅常数D.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7.可以概述三种原子光谱(吸收、发射、荧光)产生机理的是( C )A.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发射光谱B.辐射能使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能量与气态原子外层电子相互作用D.辐射能使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8.下列哪种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测定痕量级元素测定?(D,B)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原子吸收光谱法B.原子荧光光谱法C.分子荧光光谱法9.发射单色器的聚光本领正比于(D)A fB f2C f -1D f -210.以下不是光电倍增管优点的是(C)A 灵敏度高B 响应快C 暗电流小D 适用于弱光测定11.下列哪项不属于光谱法?(D)A 原子吸收。

B 紫外可见。

C 核磁共振。

D X射线衍射。

12.下列哪种分光光度计无需参比池?(C)A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B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C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填空题1.紫外光区波长的范围10~400nm;可见光区波长范围400~760nm。

2.浓度相对误差最小时的透光度%T min=36.8, A min=0.434.3.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分子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仪器分析的三大支柱:光分析、电分析、色谱分析.5.原子光谱法是指据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6.通过光激发物质再发光的现象为荧光。

由此方式得到的光谱为荧光光谱。

荧光是一种光致发光现象。

7.红外吸收光谱法: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振动-转动光谱。

吸收光波长范围2.5~1000μm。

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见光区用钨灯,吸收池可用玻璃材料的吸收池,紫外光区光源用氢灯(或氘灯),吸收池只能用石英材料的吸收池。

9.由于辐射与待测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发生能量交换、引起分子振动能级的变化并有辐射能量的增加或减小,因而产生与入射光波长不同的散射光,这种散射就称为拉曼散射。

根据这种散射光谱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拉曼光谱法。

10.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lg(I0/I)= εb c 或:A=lg(I0/I)= a b c 。

11.在强磁场作用下,原子核或未配对电子的能量由于其本身12.根据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法可以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呈线状,分子光谱法呈带状。

13.为减少光度测量误差,应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吸光度范围和合适的参比溶液。

14.棱镜单色器基本组成有入射狭缝、准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装置、出射狭缝。

15.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16.吸光度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光源的不稳定;实验条件的偶然变动和读数的不准确。

17.朗伯-比耳定律适用条件:单色光,均匀的、非散射的稀溶液。

18.据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而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原子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简写AES,主要用于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法简写AAS主要用于元素的定量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简写AFS主要用于元素的定量分析。

19.AES是指以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为光源,使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射出特征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20.理想的光电转换器要求:灵敏度高;S/N大;暗电流小;响应快且在宽的波段内响应恒定。

21.分子吸收光谱中:电子能级跃迁所需能量>振动能级跃迁所需能量>分子转动能级跃迁所需能量。

22.光分析法能量排序:核磁共振<分子光谱<原子光谱<X射线光谱。

23.平面光栅衍射的性能指标:色散率分辨率聚光本领.问答题1.显色反应测定Ti4+中,如何通过控制适宜的显色条件,消除干扰组分Fe3+的影响?答:加H3PO4掩蔽剂,使Fe3+(黄色)成为[Fe(PO4)2]3-(无色),消除Fe3+的干扰;用铬天菁S光度法测定Al3+时,加入抗坏血酸作掩蔽剂将Fe3+还原为Fe2+,消除Fe3+的干扰。

2.朗伯-比耳定律适用条件?答:1)吸收定律(即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单色光越纯,吸收定律越准确。

2)吸收定律适用于均匀的、非散射的稀溶液,溶液浓度过大时将产生偏离(偏离比耳定律)。

3.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答: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两大类):一类是物理性因素,即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另一类是化学性因素。

4.对一块宽度为 60.0 mm,刻线数为1000 条/mm的光栅,它的一级光栅的分辩能力为多少?在3000 埃附近能分辨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差为多少?解:分辨率为:R=1×60×1000=6×10^4波长差为:Δλ=λ/R =3000/60000 = 0.05 埃5.干扰的消除方法答:加入掩蔽剂、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选择适宜的波长、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去除干扰离子。

6.光分析法的三个基本过程是什么?答:能源提供能量;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信号。

7.吸收曲线定义和用途?答: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即得吸收曲线。

用途: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8.参比溶液的选择一般遵循的原则有哪些?答案:⑴若仅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产物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其它所加试剂均无吸收,用纯溶剂(水)作参比溶液—溶剂空白⑵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收,用“试剂空白”(不加试样溶液)作参比溶液;⑶若待测试液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而显色剂等无吸收,则可用“试样空白”(不加显色剂)作参比溶液;⑷若显色剂、试液中其它组分在测量波长处有吸收,则可在试液中加入适当掩蔽剂将待测组分掩蔽后再加显色剂,作为参比溶液。

9.什么是光学分析法?答: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10.简述提高光度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途径答:1.合成新的高灵敏度有机显色剂.2.采用分离富集(ps:少量变多量,浓度变化)和测定相结合.3.采用三元(多元)配合物显色体系.11.在物质分子中存在哪几种运动状态?答:i.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ii.原子核间的相对振动,iii.分子作为整体绕着重心的转动。

12.物质为什么会有颜色?答:物质的颜色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

13.显色反应应该如何选择?1、灵敏度高:ε104-1062、选择性高,特效(专属)显色剂3、生成物稳定4、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与有色物最大吸收波长之差14.简述干扰粒子的消除方法。

答:1)加入掩蔽剂;2)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3)选择适宜的波长4)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5)分离干扰离子15.光谱分析法分为两类,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原理各自是什么?紫外可见和X射线衍射法各属于哪一个?答:光谱法是电磁波与物质作时,引起分子或原子内部量子化能级跃迁而产生发射、吸收、散射或荧光,通过检测这些光谱的特征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非光谱法则是通过测量电磁波与物质作用时,电磁波的某些其他性质,如反射、折射、散射等变化而建立的。

紫外可见是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是非光谱法。

16.什么叫拉曼散射?答:由于辐射与待测物质分子相互作用时发生能量交换,引起分子振动能级的变化并有辐射能量的增加或减少,因而产生与入射光波长不同的散射光,这种散射成为拉曼散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