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5课色彩的对比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点: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①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
③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教学重点:用线பைடு நூலகம்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
教具准备: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
教学过程:
1、游戏切入: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
2、师生共同讨论展示游戏棋的种类。
4、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
5、师根据学生的思路在黑板上进行简笔勾画,表现节奏的图形。
二、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三、表现节奏
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师写关键词)
注意标志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
三、巡回指导
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的表扬,给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四、收拾整理
五、总结激励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9课精美的邮票
领域:设计、应用领域造型、表现领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作品。
(5)师生总结梳理
4、动手练习:运用色彩的对比为一幅年画配色。
5、学生作品展评。优秀作品展示,师生一起评价,谈对它的感受。
6、收拾与整理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6课快乐的回忆
教学目的:
1.引导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6、欣赏,并学习评价
展示学生的草图,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8课校徽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
2、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等材质,通过学生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设计出各种带有学校象征意义的标志,学习和掌握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邮票的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主题都是画出来的吗?请看屏幕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提出设计要求,小组讨论。
师:看了这么多的邮票,你们想不想设计一张邮票?
2.提出作业要求(课件展示)
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文字要精心设计,写艺术字,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教学重点: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准备: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
二、发展阶段:
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
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第1课色彩的冷与暖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邮票
教学准备:邮票光盘、邮票课件、范例、创作材料、绘图纸、蜡光纸、油画棒、彩色水笔、剪刀、刻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趣味引题
课前准备:彩纸、剪刀、作品若干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节奏
1、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1.设计。2.制版。3.添加背景4.剪、刻、品、贴。
四、学生作业:放轻音乐。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五、讲评作业: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7课登山游戏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四、课堂创作阶段:
1、作业要求: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绘画工具表现“美术节奏”。
2、辅导:针对小组中的问题及时辅导。
五、作品展示:
通过自评、互评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若干幅进行贴粘展示。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4课变一变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分割组合的方法,产生变形的画面效果。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讨论我们学校的特色,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学校的标志,反映学校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避免将标志设计得太多、太复杂,引导学生既要正确传达信息,又要简练美观。
教学准备:师: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剪刀、胶水、双面胶、羽毛、钮扣等材料。各类标志。生: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胶水、剪刀……
教学准备:课件、纸、色笔、水彩笔、油画棒、纸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围绕下面问题师生对话交往。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课的开始以复习旧知识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冷暖色的表现力,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用以巩固所学过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过渡导入新知,并以排列色相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引导阶段
1、出现范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张相同图片,一张经过处理变形,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变化的美感;
2、引导学生自学技法点击:
3、请学生介绍操作方法。引导指出制作要点、难点。
4、提出问题:还有其它的分割、组合的方法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设想边小结边出示范例
二、发展阶段
怎样来实现我们的设想呢?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操作难点和要点,讲解演示操作的方法:
分割:组合:
2、作业要求:
用自己的照片或其它图片,切成长条排列粘贴,产生变形的效果。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督促学生安全使用剪刀,鼓励学生进行有趣的排列。及时展示学生的创意。
三、展示评议:
1、开辟展示小平台,让学生互相欣赏,评出最佳造型奖、巧手奖……
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
a)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b)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谱图。)
c)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5、再实践,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冷+直=单调、呆板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