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法律制度下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张敦房张伟摘要: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为带动国家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因为物廉价美为进口国的该工业生产带来阻碍,各国在关税壁垒达不成目的的情况下,频频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协议书》中的第242段,对我国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纺织品走出国门,创品牌带来了致命性的损害,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带来阻碍,给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加上我国纺织企业多数为私营的中小型企业,面对外国频频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及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上反倾销法律制度和我国的反倾销立法进行论述,并对我国在纺织品对外贸易中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后,并结合与我国纺织品贸易有关的国际条约,并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方面的反倾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反倾销,反倾销协议,纺织服装,纺织品贸易On China's textile trade in anti-dumping legalsystemAbstract:After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rapid growth of textile exports has brought huge contribution to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 at the same time , because they importing which are excellent in qucdity and reasonable in price cause a obstacle to the country's industrial production . Under the circumstance that tariff barriers can’t achieve their purpose , countries are frequently use of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greement work" in paragraph 242 , on China's textile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 it brought lethal damage on China's textiles going out of the country and creating brand ,and bring about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which have negative impact on domestic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textile enterprises most are private middle-small enterprises, in the face of frequent foreign anti-dumping lawsuits filed, and to impose high anti-dumping duties that have a great hindr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ttempts by the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legal system and China's legislation on anti-dumping , and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the textile anti-dumping proceedings were filed and the 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alysis, combined with China's textile trade with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treaties , and from three aspects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corporations made some proposals of strategy for the anti-dumping.Keywords:anti-dumping,anti-dumping agreement,textile and clothing,textile trade前言纺织业是我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一直是全国首位的出口商品,其进出口贸易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同时纺织工业为提高我国的就业率,对我国经济拉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中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有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发达国家利用区域经济集团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等手段特别是反倾销诉讼的频繁发生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要继续保持我国在世界上纺织品贸易大国的地位,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中反倾销法律制度的研究从而减少我国受到的反倾销指控、调查和限制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对国际反倾销立法的研究也能进一步的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所以对反倾销法律制度在纺织品贸易中的论述,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在国际上反倾销立法经过的四次修改中使现行的反倾销立法制度相对趋于比较完善,但是在反倾销协议中对进口方反倾销当局在商品倾销上的认定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使得反倾销最初的立法目的没有得到体现,逐步演变成各国的贸易保护手段,特别是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在反倾销的立法上,对倾销事实的认定、国内产业损害的认定以及反倾销协议对保密措施的认定的模糊不清,成为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反倾销法律时,选择倾向于对本国更为有利的规则。
有学者建议,对这些模糊不清的规则或者在对可选择性的规定进行修改或者完善,如对可选择性的规定,对每个可选择规定的具体使用条件进行明确的限制或者举例。
在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出口方面,从入世到2007年底,我国纺织品出口在大体上是呈增长的趋势,在2008年受经融危机的影响,纺织品出口遭到重创,江浙一带纺织企业纷纷倒闭。
但是,国外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诉讼有增无减。
在提起反倾销诉讼时,大都利用反倾销立法中的不确定性规定,在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倾销幅度的认定或者在国内反倾销立法中对反倾销应诉制定诸多复杂程序和提交诸多文件使得我国纺织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败诉。
反倾销的应诉并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事情,也与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密不可分,所以要增加反倾销应诉的胜诉率或者减少国际上的反倾销诉讼,要在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的完善三方面来下功夫。
但是,目前这方面研究所提出的建议比较空洞,实践性差。
反倾销法律制度下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1、反倾销的形成及理论倾销行为在16-17世纪是贸易行为和竞争方式,[2]但随着世界贸易格局一体化的加剧倾销形式和客体的多元化,以及人们对经济问题认识的深化。
倾销行为首次在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中被规定应受到谴责。
倾销分为法律上和经济上的倾销。
经济上的倾销是指市场上出现“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抛售商品”的行为;而法律倾销大多数学者则认为是出口商在海外市场以掠夺性的价格消灭进口国的竞争对手,进而图谋垄断进口过市场的行为。
2、反倾销制度的形成最初制定反倾销法的工业国家主要从保护国内工业和打击倾销作为一个国内市场中的不公平竞争,用竞争法上的措施处理倾销的进口。
加拿大首先在《海关关税法》中确立了反倾销立法,随后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等国也纷纷制定了在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反倾销立法(见表一)。
其中在各国反倾销法律的基本结构来看都分为倾销的认定包括倾销幅度的计算、对国内产业损害的确定以及反倾销税的征收等三个部分。
[3]注:A代表首次反倾销立法颁布时间图表来源:张汉林等人,“世贸组织体系下国际反倾销形势及我国的策略”,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2002,页4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迅速发展,各国为捍卫自身的正当利益,越来越多的国家制订了反倾销立法。
1948年之前,反倾销立法仅限于国内法的范畴;二战后,各国开始将反倾销措施纳入国际统一的轨道,在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和关贸总协定的过程中,美国根据其国内法为反倾销条款提出了草案,其他国家围绕这一草案展开了讨论,至此,反倾销制度发展成为一项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国际法制度并在1948年将反倾销纳入到GATT条款,成为国际法的一部分。
在1948年到1986年反倾销制度经历了四次改进,使得WTO反倾销立法不断趋于完善并符合国际化的要求。
[4][2]于永达、戴天宇著,《反倾销理论与务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1[3]孙立文,“WTO《反倾销协议》改革”,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5,页35[4]孙祥俊,吉罗洪主编,《反倾销法律制度及申诉指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页169- 1743中国的反倾销立法中国在2002年加入WTO后根据建立WTO协议第16(4)条的规定:“每一成员应保证其法律、规章和行政程序,与所附各协议中规定的义务相一致。
”我国在1994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30条明文规定了我国的反倾销规则,并在1997年3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简称《条例》),2002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并将在1997年3月实施的《条例》在新法生效之日废止。
2002年1月1日颁布的条例将反倾销实体法和程序法集于一身,为我国企业针对外国产品的倾销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依据,条例的公布和实施在中国反倾销领域是一个质的飞跃,使得中国的国内申请者终于有了一部可以依循的法规。
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产生损害和裁定听证规则》使用于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中组织的产业损害裁定听证,从而较全面和系统的规定了产业损害裁定听证原则及当事人、听证主持人、回避以及听证程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