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选

王选

王选一、人物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二、人物履历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三、典型事例①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

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

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可选角度: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不畏艰难,信念坚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②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可选角度:创新精神,做出决策的勇气,要两耳闻窗外事等)③1993年,王选主动表示自己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今后的贡献在于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年轻人。

这一年,他把三个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还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研究院每个年轻人的兴趣、特长、导师评语和进步,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潜能,给予他们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

(可选角度:倡导团队精神,提携后辈,无私奉献,明达事理等)四、名言举例①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②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

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

要善于“延迟满足。

”③我的座右铭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④“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骏。

⑤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五、他人评价1、柳传志:王选老师是科研人员很好的表率王选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他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对科技创新一直给予高度关注。

他主持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印刷革命,使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处于世界的前列。

他的这种追求不懈的科研精神,对科研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同时,王选院士也是第一批把科研技术推向市场的人,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产业化,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思想的变革,推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2、湖南科协原副主席杨敬东眼中的王选:勇于创新湖南省科协原副主席杨敬东非常难过,他将自己收藏的很多关于王选院士的资料一一拿出来小心翻阅着,他说:“王选院士是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他高尚的人格和对科学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王选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

回忆起与王选院士接触的点点滴滴,杨敬东说,“王选院士有着自主创新的成长历程,提出了很多的前沿观点,而且平易近人、待人随和。

”3、资深IT记者刘韧:王选之后不会再有王选王选之后,不会再有王选。

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企业,王选用方正完成了他的科学商业化尝试。

历史会汲取其中的经验,让同样的事情更加有章可循。

在IT界,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人的研发成就,能和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相比。

不仅不能相提并论,甚至都不在一个量级上。

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激励他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中共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

在“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当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在海内外报业领域进入实用阶段时,江泽民亲临北大方正集团视察,给予王选和北大方正集团很大的鼓励。

在他的科研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胡锦涛从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些关怀、鼓励和支持是他科研创新的巨大动力。

在多年交往中,他同中共中央领导结下了深厚友情。

六、写作实例1、王选,汉字激光照排之父。

当别人都选择了光芒可以盖过几乎所有领域的“纯数学”时,他毅然选择了数字与技术,开垦新的道路。

在人生的小门口,他弯下腰,潜心治学,终于通过努力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在数字领域挺起的的腰板。

若不是王选选择了挑战,就不会有我们看到的光洁的课本。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ziyuan1/uploadfile/0711/20071123161717.asp2、王选给了我们一个坐标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两天前在北京病逝。

王选领导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王选也因此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之父、当代毕昇。

怀念王选,以汉字的名义。

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都应该感谢王选。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信息浪潮刚刚到来的时候,我国花巨资引进的外国照排系统均告失败,同时由于中文字形复杂,在电脑中记录十分困难,“在计算机时代,汉字终将灭亡”的预言此起彼伏。

正是王选教授的发明成果,使中国的出版行业告别“铅与火”,走进“光与电”的时代,也正是得益于他的发明成果,今天我们可以自如地敲击键盘,将汉字转换成“0”与“1”在网络时代自由传播。

今天,中文网页数量在全球排名第四,汉字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强势文字”。

怀念王选,以创新的精神。

王选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在技术创新上,王选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在产业创新上,他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产业化,为自主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今天,方正出版系统占据了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市场以及海外9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成功进入日本、韩国。

有人评价,这是中国每年数以万计的高校科研项目、技术成果中最为夺目的一个。

也正因此,在2000年由中国工程院等单位组织的“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中,“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被评为第二项,仅次于“两弹一星”。

今天,自主创新的旗帜已高高飘扬,用自主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我们鲜明的目标。

在这样的新起点上,王选走过的创新之路、留下的创新成果格外值得我们铭记与学习。

怀念王选,以科学家的操守。

从1975到1993年的18年间,他一直每周工作65小时,到1997年60岁的时候,他一周仍然工作40多小时。

作为一个庞大优秀科研团队的领头人,王选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方正第一代到第四代产品核心部分90%的微程序都是他的手笔。

王选一生谦逊。

在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他说,小学5年级获得的品德优秀生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获奖,也是永生难忘的一个奖励,我由此懂得了团队精神和人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对于巨大的荣誉,他强调的是团队的作用。

他说,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是我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

晚年的王选,依然敢于直面现实,抨击不公正现象:“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

”在科学的征途上,王选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攀上了伟大的高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同样用朴实的言行塑造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向王选先生致敬!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geren/xiezuo/200805/86283.html 3、在学习和纪念王选老师的大量文章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伟大”、“不平凡”、“高尚的师德”这样的字眼。

的确,王选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优秀教师的典范,用这些词语形容他一点不为过。

但是,我要说,如果仅限于从崇高的方面宣传和学习他,而忽视他平凡普通的一面,反而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甚至不可信,不知道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够从他身上学到什么,这样也就失去了普遍有效的教育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