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平行四边形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香河县第十一中学常英丽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通过参与四边形数学活动,获得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扩大知识视野,培养独立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陶冶情操品质,既生动又丰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极大的帮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前,学生已具备了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本节活动课安排在本章最后,是围绕本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展开的,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分析,猜想证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
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知识分析
四边形数学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
学》八年级下册《四边形》章后安排的两个数学活动,都是围绕特殊四边形展开的,第一个活动是折纸做30度、60度、15度的角,利用矩形折出30度角的方法,利用折的过程得到全等三角形,再用30度的角和15度、60度角的关系得到这些角,这个活动既有动手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还可以复习矩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等;第二个活动是介绍黄金矩形概念,还介绍了一个折纸得出黄金矩形的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黄金矩形知识和应用。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黄金矩形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体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4.教学重点
两个活动结论的证明
教学难点
黄金矩形的折叠和证明
5.教学方法
“活动—参与”教学法
五.教学流程
活动一、折纸60度、30度、15度的角
1.活动引入:如果我们身边没有量角器或三角尺,
又需要做60度、30度、15度的角,怎么办呢?
2.多媒体展示:如何利用矩形得到30度的角。
3.按照折纸过程,学生动手操作。
4.折纸完成后,提出问题观察所得的三个角有什么关系?活动二、黄金矩形
(1)出示定义,展示图片,
(2)根据折纸过程,学生动手折黄金矩形。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证明.
总结: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黄金矩形的美。
在学生折纸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折纸是否正确,
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折得的矩形是黄金矩形吗?
学生活动小组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并合作完成证明过程。
六.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