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目录一、实验内容要求二、坡地地貌倒石堆、坡积裙三、河流地貌曲流颈、牛轭湖、河床、河漫滩、浅滩、沙波、河流阶地、三角洲、三角湾、洪积扇四、岩溶地貌天坑、溶蚀洼地、岩溶平原、峰林、孤峰、残丘五、冰川地貌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峡湾、冰蚀湖、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六、冻土地貌石海、石河、石环、多边形构造土七、荒漠地貌新月形沙丘、沙垄、金字塔形沙丘、风蚀城堡、雅丹八、黄土地貌冲沟、切沟,塬、墚、峁一、实验内容要求实验1:坡地地貌与流水地貌1.通过Google Earth查看倒石堆、坡积裙等地貌实例,描述其地理位置(经纬度、行政区位置),规模大小及地貌形状,颗粒物大小分布;2.由Google Earth查看某一条河流的曲流颈、牛轭湖、分汊型河床、河漫滩;河床中的浅滩、沙波;河流阶地,河口三角洲、三角湾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因。
实验2:冰川与冻土地貌形态1.查找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的实例,并注明经纬度及大体位置描述;2.查找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峡湾、冰蚀湖、冰碛丘陵、侧碛堤、终碛堤。
3.查找石海、石河、石环、多边形构造土。
实验3:岩溶地貌、荒漠地貌与黄土地貌1. 查找天坑、溶蚀洼地、岩溶平原、峰林、孤峰、残丘。
2.查找新月形沙丘、沙垄、金字塔形沙丘、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实例,分析其可能的形成原因3.查找黄土丘陵区的冲沟、切沟,塬、墚、峁,黄土侵蚀丘陵形态实验4:海岸地貌1.查找海蚀崖、海蚀平台、离岸堤、潟湖、沙嘴、拦湾坝、连岛沙坝2.查找里亚式海岸、达儿马提亚式海岸、断层海岸、港湾海岸、峡湾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红树林海岸、多种珊瑚礁海岸二、坡地地貌坡地地貌是坡地上的风化岩块或土体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
1.倒石堆:是一种坡地堆积地貌,沿斜坡崩塌的物体在坡度较平缓的坡麓地带, 堆积成锥形体。
地貌名称:倒石堆,N30°-E101°,四川省康定县西北方向。
2.坡积裙:在坡面流水作用下, 被搬运到坡地平缓处或坡麓地带的坡积物围绕坡地形成的地形, 形似衣裙, 叫坡积裙。
纵剖面呈微凹下的曲线, 坡度一般为7°~10°, 边缘逐渐变缓。
地貌名称:坡积裙,N30°-E101°,四川省康定县。
三、河流地貌河流的水在流动过程中, 侵蚀形成沟谷地貌, 物质沿沟谷向下游搬运并堆积, 形成河漫滩、冲积扇和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凡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称河流地貌。
1.曲流颈:当河床弯曲愈来愈大时, 这条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 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地貌名称:曲流颈,N30°-E108°,重庆市复兴镇附近。
2.牛轭湖:截弯取直后, 弯曲河道被废弃, 形成牛轭湖。
地貌名称:牛轭湖,N29°-E106°,重庆市峡口镇附近。
3.河床:河谷枯水期河流所占据的谷底分。
地貌名称:河床,N32°-E119°,江苏省镇江市附近。
4.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称为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的两个条件:河床侧方移动、洪枯水位变化地貌名称:河漫滩,N36°-E13°,甘肃省南部。
5.浅滩: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
地貌名称:浅滩,N36°-E103°,甘肃省兰州市北部。
6.沙坡:沙波是河床中的堆积地貌。
沙波的脊线与河岸线斜交, 横剖面不对称, 陡坡朝向河流的下游, 达30°左右, 迎水面的一坡较缓。
地貌名称:沙坡,N29°-E116°,江西省湖口县西北方向。
7.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 原先的河谷底部( 河漫滩或河床) 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 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 称为河流阶地。
地貌名称:河流阶地,N36°-E101°,青海省簸箕湾北部。
8.三角洲:如果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或湖泊的搬运能力, 则形成向海突出的堆积体, 平面形态像一个尖顶向陆的三角形, 称为三角洲。
地貌名称:三角洲,N27°-E121°,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
9.三角湾: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量很少的河口, 涨潮时潮流快速溯河而上, 强烈侵蚀, 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 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 强烈冲刷河道, 形成喇叭形的河口湾, 称三角湾。
地貌名称:三角洲,N30°-E121°,浙江省慈溪市。
10.洪积扇:河流在出山口处堆积的扇形堆积体, 称洪(冲) 积扇。
地貌名称:洪积扇,N38°-E106°,宁夏回族自治区崇岗镇西南部。
四、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 。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一个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
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及地下地貌形态。
1.天坑:又称竖井,是一种深度很大的垂向洞穴。
地貌名称:天坑,N17°-W87°,秘鲁的西南海岸方向。
2.溶蚀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
其形状和溶蚀漏斗相似, 但规模比溶蚀漏斗大得多。
地貌名称:溶蚀洼地,N22°-E107°,广西武鸣县。
3.岩溶平原:岩溶平原是由岩溶盆地不断扩大而形成的,地表覆盖一层红土和散立的孤峰残丘。
地貌名称:N22°-E107°,广西武鸣县。
4.峰林:是高耸林立的散步石灰岩山峰的组合。
地貌名称:峰林,N24°-E104°,广西武鸣县。
5.孤峰:孤峰是在地壳相对长期稳定条件下, 峰林不断溶蚀降低的产物。
地貌名称:N22°-E107°,广西武鸣县。
6.残丘: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
高度不大,一般由坚硬的岩层组成。
地貌名称:残丘,N34°-E117°,江苏徐州。
五、冰川地貌在高山和高纬地区, 气候严寒, 年均温在0℃以下, 常年积雪, 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 地表积雪逐年增厚, 经一系列物理过程, 积雪就逐渐变成微蓝色的透明的冰川冰。
冰川冰是具有塑性, 受重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 就形成冰川。
当今世界冰川覆盖面积为1550 km2 , 占陆地总面积的10% , 总体积约为2600 万km3。
冰川进退会引起海面升降和地壳均衡运动, 从而使海陆轮廓发生较大的变化。
冰川是塑造地形的强大外营力之一,仅次于河流经冰川作用过的地区能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
1.冰斗冰川:分布在雪线附近或雪线以上的一种冰川, 规模大的冰川可达数km2。
冰斗冰川的三面围壁较陡峭, 在下方有一短小的冰川舌流出冰斗, 冰斗内常发生频繁的雪崩, 成为冰雪补给的一个重要途径。
地貌名称:冰斗冰川,N63°-W150°,美国阿拉斯加州。
2.悬冰川:发育在山坡上,较短小,或当冰斗冰川的补给量增大, 冰雪向冰斗以外的山坡溢出,形成悬挂在山坡上短小冰舌。
规模小, 面积不到1 km2。
悬冰川的存在取决于冰斗冰川供给的冰量, 随气候变化而消长。
地貌名称:悬冰川,N63°-W150°,美国阿拉斯加州。
3.山谷冰川:有大量冰雪补给,冰斗冰川扩大后,大量冰体从冰斗中溢出进入山谷形成的。
山谷冰川以雪线为界, 有明显的冰雪积累区和消融区, 长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厚数百米。
单独存在的一条冰川, 叫单式山谷冰川; 由几条冰川汇合的叫复式山谷冰川。
地貌名称:山谷冰川,N63°-W150°,美国阿拉斯加州。
4.平顶冰川:发育在起伏和缓高地上的冰面平坦形如薄饼的冰川, 称平顶冰川(或高原冰川)。
是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过渡性类型。
周围伸出许多冰舌。
地貌名称:平顶冰川,N36°-E103°,甘肃鸡冠岭。
5.山麓冰川:当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 在山麓带扩展或汇合成一片广阔的冰原。
地貌名称:山麓冰川,N60°-W13°,阿拉斯加州。
6.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 位于冰川源头。
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 , 三面是陡峭的岩壁, 底部是具有岩石磨光面的斗底, 向下坡有一开口, 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
地貌名称:冰斗,N63°-W150°,美国阿拉斯加州。
7.刃脊: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 冰斗壁后退, 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称为刃脊。
地貌名称:刃脊,N63°-W150°,美国阿拉斯加州。
8.角峰: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 峰高顶尖, 称为角峰。
地貌名称:角峰,N63°-W150°,美国阿拉斯加州。
9.U形谷:冰川谷的横剖面呈U 形, 故称U 形谷, 也称槽谷。
地貌名称:U形谷,N27°-E98°,独龙江。
10.峡湾: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 在岸边侵蚀成很深的槽谷, 冰退以后, 槽谷被海水侵入, 称为峡湾。
地貌名称:峡湾,N60°-E6°,挪威哈当厄峡湾。
11.冰蚀湖: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古冰川流动过程中对岩性较软或破碎岩石带挖蚀而成的一种负地形侵蚀地貌。
地貌名称:冰蚀湖,N30°-E93°,青藏高原。
12.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 原来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沉落到冰川谷底, 和底碛一起统称基碛。
它们受冰底地形起伏的影响或受冰面和冰内冰碛物分布的影响, 堆积后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称冰碛丘陵或基碛丘陵。
地貌名称:冰碛丘陵,N29°-E5°,西藏波密。
13.侧碛堤:侧碛堤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退缩以后共同堆积而成。
它在冰川谷的两侧成堤状, 向下游方向常和冰舌前端的终碛堤相连, 向上游方向可一直延伸到雪线附近。
地貌名称:侧碛堤,N33°-E90°,西藏雪山。
14.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 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某一位置, 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 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 称终碛堤。
地貌名称:终碛堤,N38°-E96°,西藏格拉丹东雪山。
六、冻土地貌在极地和近极地区域,以及高山、高原地区,在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 气温极低且降水量少,地面裸露而无冰雪。
含有冰的地表土层, 称为冻土。
冻土随季节变化或昼夜变化而发生周期性的冻融, 冬季冻结而夏季能融化的土层, 叫季节冻土,多年一直处于冻结状态的土层为多年冻土。
由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貌, 称为冻土地貌。
1.石海:在寒冻风化作用下, 岩石崩解破坏, 形成大片角砾,堆积在平地上, 形成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