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军人之魂——忠诚于党
摘要: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是历代军人传统忠诚的升华,是革命军人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政治合格的首要标志,它决定了革命军人
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人生态度的积极性、思想品德的高尚性,是革命军人之魂。
忠诚于党重在坚信于党,贵在敬业精业报效于党。
关键词:军人;魂;忠诚于党
中图分类号:D26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162-02
一、忠诚于党是传统忠诚的升华
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要理解忠诚于党,必须弄清什
么是忠诚。
忠诚,即忠贞诚实,一般是指对特定对象矢志不移、尽心竭力的道德
品格和价值追求。
从道德品格上看,它表现了道德的纯洁性,尽心竭力,不怀二心;从价值追求上看,它表现了价值追求的坚定性,矢志不移,没有摇摆。
忠诚作为军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是由军队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一定阶级、政治集团、国家服务的工具
或手段,这就决定了军队、军人必须忠诚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和国家。
政党
是阶级的政治代表,所以军队、军人必须忠诚于一定的政党。
其次,军队是为战
争而存在的,所以,古往今来,凡军队都特别强调服从。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是
忠诚的表现之一。
当然,服从不等于盲从,盲从就是愚忠了。
军队的这种服从观
念作为一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长期深扎于军队之中,久而久之,便成为军人的一
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忠诚,作为军人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源远流长。
三国时
期的诸葛亮强调“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所以,他认为对士兵要“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
在西方,古罗
马统帅恺撒强调,军队要忠诚地“随着他的意志走”。
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
克劳塞维茨盛誉军人,对自己信念的忠诚与坚持,要像“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但是,历史上一切旧军队所崇尚的忠诚,无不深深地打上统治阶级的烙印。
在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节、义”这四个道德规范,“忠”列其首,对忠诚这一
道德规范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封建统治者极力褒扬军人的忠诚,就是要军
人无条件地忠于封建帝王一家一姓的“家天下”。
忠于皇帝,忠于朝廷。
所谓的“忠君”情结,往往成为他们的思想枷锁,酿成一幕幕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愚忠”悲剧。
资产阶级鞭挞了“忠君”观念,提出军人要“忠于宪法和国家”。
资产阶级军人
在就任新职,执行重大任务,从事重大行动时,常常要宣誓效忠宪法,效忠政府。
从忠君,忠于个人到忠于宪法和国家,这是一大进步。
它避免了军队成为个人的
工具,这对于保持社会稳定,保护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资产阶级的宪法和国家,都是代表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
他们打着民族主
义的旗号,以代表全体国民为名义,既鼓舞军人在打击封建势力中英勇作战,又
蒙蔽军人为他们镇压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卖命。
所以,在一定
意义上,资产阶级所讲的忠诚也是一种“愚忠”,不过它比封建社会的“愚忠”更隐蔽,更带有欺骗性而已。
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政党不需
要对自己的阶级属性、政治任务和革命目的作任何隐瞒,这就使得无产阶级政党
绝对领导下的军队,把忠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目标作为对全体官兵更自觉、更彻
底的政治要求、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提了出来。
所谓革命军人忠诚于党,就是
指革命军人对中国共产党矢志不移、尽心竭力的道德品格和价值追求。
我军是无
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缔造的,她从诞生的第
一天起,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地中国
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之魂
在胡主席提出的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
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中,五项内容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之魂、热爱人民是革命军人之本、报效国家是革命军人之责、献身使命是革
命军人天职、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美德。
那么,为什么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之魂?
1.忠诚于党决定了革命军人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
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
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找到了翻身解放、富强幸福的正确道路,开创
了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伟大事业。
2.忠诚于党决定了革命军人人生态度的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以其性质的先进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宗旨的高尚性,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现实美好性,将
自身熔铸成胸襟宏大、立党为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乐观向上、不怕牺牲、
生机勃发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政治集团,并以此光辉精神哺育了无数英雄模范,感
染和促进了全民族优秀精神风貌的形成。
3.忠诚于党决定了革命军人思想品德的高尚性。
忠诚于党是我们革命军人思
想品德修养和价值追求的最高准则,也是我们政治合格的首要标志,它对升华革
命军人的思想品德境界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军历史上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无
论是战争年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还是和平时期
的雷锋、李向群、苏宁等垂范社会的时代标兵,他们的事迹无不闪耀着忠诚于党
的光芒。
三、忠诚于党重在坚信,贵在行动
1.坚信于党,才能忠诚于党。
要忠诚于党,必须坚信于党。
如果对党不坚信,怎么能忠诚于党呢?要做到坚信于党,主要地是正确地、历史地、现实地、全面地、辨证地看待党的功绩和过失,以及党内存在的个别腐败现象。
第一,党的伟大历史功绩,无可辩驳地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
1921年
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艰难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得解放,民族获独立,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救亡任务,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伟大功绩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
1949年到1956年,党成功领导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运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
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这一伟大功绩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
1978年到今天,党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开创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开始富裕起来。
这一伟大功绩证明:党是值得充分信赖的。
第二,正确看待党的失误和党内的腐败现象。
我们不否认党在领导革命、建
设和改革过程中有失误。
比如,建国以来,我们党就有过三次较大的失误:一次
是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一次是1958年大跃进造成的浮夸风;一次是1966
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几乎
到了崩溃的边缘,对这些失误我们怎样看待。
首先,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一
个党也不可能不犯错误。
但是,这些失误与党的功绩相比,毕竟是支流,是第二位的,而党的功绩是主流,是第一位的。
2.军魂在心,才能听从于党。
坚信于党,就要军魂在心,不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宣扬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的谬论所惑,坚定立场,听党指挥。
首先,军魂在心,就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敬业精业,才能报效于党。
坚信于党、忠诚于党、听党指挥不是光口头上讲讲的,她是做出来的,忠诚于党,贵在行动。
要把忠诚于党落到实处,就要勤奋学习,克服就业无后顾之忧,从而不求进取的思想,把专业学深学透;注重全面发展,为使自己成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提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N].解放军报,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