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农学院2010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林罗添骥《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1.植物营养田间研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植物营养及其行为规律、供应状况和调控方法。
特点: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总体:总体指的是同质事物的全体。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这部分个体的总和叫做样本或抽样总体。
4.试验因素:指在试验中必须加以考察的因。
5.水平:试验因素在试验中的不同数量水平或质量水平。
6.处理:因素的每一个水平或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处理。
7.重复: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8.区组:将整个试验空间分成若干个各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一个局部叫做区组。
9.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10.随机误差:由试验单元、管理方法、测试仪器、操作方法等方面不可识别的、大小方向不同的微小差异所造成的观察值和真值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所以称为随机误差。
11.系统误差:指由于管理方法、测试仪器等方面有可辨别的差异,从而使观察值与真值间发生一定方向的系统偏离称为系统误差。
12.错误误差:试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如记录、测量错误等。
真值:在一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
由于偶然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影响,真值是无法测得。
13.平均值:用无数个数据平均后求得得近于真值的平均。
14.方差:观察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
15.均方:总体方差一般不易求得,通常用样本进行估计。
样本方差称为均方。
16.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
17.科学试验的主要步骤:试验设计阶段:包括选题、设计试验方案、准备试验材料和环境。
试验实施阶段:正确进行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的一致性,观察试验结果,收集数据。
试验分析阶段:检查核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解释试验结果,作出科学结论、总结试验为今后的研究及生产提供。
18.科学试验的实施内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作好试验场所、器材、工具的准备工作。
认真布置试验。
作好试验的管理工作。
完成计划观察记载项目和各项目测定工作。
19.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准确性、重现性。
20.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严密的可比性:要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底肥,对照);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
21.肥料试验方案制定的要点:试验题目力求探索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试验因素力求精练、水平设置合理;试验处理力求简明可比;试验方案中设置对照。
22.因素的简单效应:指在复因素试验中,一个试验因素在另一个试验因素的某一水平上的试验效应,称为这个因素的简单效应。
23.因素的主效应。
指同一因素各简单效应的平均值称为该因素的主效应或平均效应。
24.因素的交互效应: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效应称为这些因素的交互效应。
就是指不同因素综合效应与各因素单独效应的差值。
这种交互作用涉及多个因素。
25.完全实施方案:将各因素不同水平一切可能的组合均作为试验处理,这种设计方案称为完全实施方案。
优点:每个因素和水平都有机会相互搭配,方案具有均衡可比性和正交性。
因素间不产生效应混杂,提供的试验信息较多。
缺点:完全实施方案的处理数随着试验因素和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数过多会给试验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完全实施方案只适于因素和水平不太多的试验。
26.不完全实施方案:用完全实施方案的一部分处理构成试验方案就得到不完全实施方案。
不完全实施方案可以是均衡方案,也可以是不均衡方案。
27.正交表的性质:每一列不同数字出现次数相同。
任何2列构成的有序数出现次数相同。
28.正交表的特点:整齐(排列、规律)可比;均衡(散布均匀)分散;简单易行。
29.正交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挑选因素,确定水平;选正交表(先看水平再看因素);表头设计(把因素安排到正交表列位上);设计实施方案(对号入座);认真进行试验,观察收集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验证。
30.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设计的设计原则: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31.重复:指同一处理在试验中出现的次数。
设置重复的目的:为了减少试验误差;估计随机误差,进而对试验效应,试验条件系统误差,模型误差作出统计检验;扩大试验范围。
32.随机排列的目的:任何处理都有同等机会分配给任何一个田间小区。
方法:抽签法(抓阄法);随机数字法。
33.局部控制的目的:减少试验误差。
方法: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区组内安排各处理的一个重复小区,不同处理在同一区组内随机排列,由于同一区组内各处理的试验条件比较一致,从而降低误差(因为区组之间的误差可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得出,从而把实际的误差项减少),这种用区组来控制试验条件差异,减少试验误差的方法叫做局部控制。
34.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设计的设计内容:小区形状;小区面积;重复;对照区设置;保护行的设置;重复区和小区的排列35.小区:指安排一个处理的一小块地段。
36.对照区设置的目的:便于在田间对各种处理进行观察时作为衡量处理优劣的标准;用以统计和矫正试验地的差异。
37.保护行的设置目的:保护试验材料不受外来因素的损害;防止靠近试验田周围的小区受到空旷地特殊环境的影响(即边际效应)使处理间有正确的比较。
38.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顺序排列试验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正交设计。
39.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划分成若干区组,使不同处理小区在区组内随机排列。
如果同一区组包括了全部处理,则一个区组就是一个重复,这种区组设计称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40.随机区组设计的步骤:确定区组方位(原则:按由土壤肥力变异大的方向确定区组);用抽签法或查随机表的方法实现区组、区组内不同处理小区排列的随机化;随机数字法确定区组和区组内小区排列的方法。
41.拉丁方设计的步骤:选择拉丁标准方(首行首列均为顺序排列);按一定随机数字对标准方行列两个方向进行字母的随机变换;得到码值方案,对其中码值赋予具体处理内容,可得到拉丁方实施方案。
42.裂区设计:把试验小区进一步划分为裂区的设计方法。
被分裂的原小区叫主区,分裂后的新小区叫副区。
43.正交设计的目的:是解决复因素试验中由于处理数过多而产生的试验因素与区组效应的混杂问题。
44.并列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先列出正交表;列出交互作用表;完成列的合并,改造正交表;把相应因素水平安排到改造好的正交表中。
45.植物营养田间研究的实施步骤:试验地的选择与准备;试验布置(拟订种植计划书、试验地的区划、施肥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考种;分析样本的采取与样品制备46.试验地的条件:(除了面积和形状)代表性;地势平坦;广泛的一致性;不受特殊条件影响。
47.田间管理的目的:要保证肥料一定要发挥肥效(如注意灌溉排水);要控制非试验因素的影响,若不一致则试验结果之间就没有可比性。
田间条件下根系研究方法:挖掘法,整段标本法,土钻法,剖面网格观察法。
48.模拟培养试验又叫培养试验,它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如盆钵、玻璃缸、塑料桶、水泥池等…)栽培农作物,并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方法。
49.培养试验的特点: 1、土壤一般取自土壤的耕作层,作物只能从耕作层的土壤中吸收养分。
2、由于人为控制了盆钵中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所以土壤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与田间条件有所不同。
3、培养试验所用的土壤结构与自然土壤结构不同。
4、培养试验的施肥量大于田间一倍至数倍。
5、人为供水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与田间不同6、培养试验几乎没有氮肥的淋失.50.模拟研究的种类:盆钵模拟研究;植物短期培养模拟试验研究;控制模拟条件的其它研究方法。
51.土壤培养的模拟研究方法的任务:研究农作物对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吸收利用问题;不同土壤中肥料效果的初步评价;环境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对农作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影响;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各种新型化肥往往要先在土培试验中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取得初步结果再扩大到田间研究。
52.溶液培养试验:植物生长介质为含有营养成分的水溶液的盆栽试验(有水培和砂培)。
53.溶液培养模拟研究的特点:植物生长的环境是液相,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靠人工供给,营养液中养分的形态,种类、浓度,供应时间均由人工控制;盆钵中养分分布是均匀的;液相环境缺乏空气,必须定期向溶液中补充空气,需要有通气装置;营养液的浓度会发生改变营养液中有些可溶性盐的浓度随溶液pH而改变,其中某些盐类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在盆底;营养液缓冲性能小,由于植物对溶液中养分不平衡的吸收,溶液pH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须每天测定并调整溶液的pH;水培需要固定架固定植株。
54.溶液培养模拟研究的任务:研究植物的矿质营养问题,离子间的相助与拮抗,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农作物的产量生理学等,植物的抗逆生理。
55.所有营养液必须满足以下4个基本要求:1含有植株生长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2营养物质应是有效养分,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能保证植物生长的需要;3在植物生长发育期内能维持适宜植物生长的pH;4营养液是生理平衡溶液。
56.配制营养液的原则与依据:选用3种或几种可溶性盐类,在一定的全盐浓度下,改变各种盐类浓度比例,从而组成生理平衡溶液;以农作物收获组成物中的营养成分为依据,从而确定营养液组成;模拟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浓度而配制不同种类营养液。
57. 配制营养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各种营养液时,应以植物的需要为依据,参照土壤培养或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组成配制而成。
2、要考虑植物对营养元素需要的特点,不同生育期养分的浓度和比例。
3、在配制营养液时,要用含有效养分的盐类,N肥用NO3-或NH4+,NO3-呈生理碱性反应,会使溶液的pH升高,NH4+呈生理酸性反应,使营养液的pH下降,因此要注意调节。
58.砂培的特点(介于水、土培养之间):1植物生长的环境是固相的,用砂子或砾石因此不用通气装置2要用水培营养液3优点:不易发生缺铁失绿症(铁盐不会象水培那样沉淀于容器的底部,而是沉淀在砂粒表面,根系仍可吸收)4缺点:不易严格控制植物营养物质的浓度和pH,营养液的更换比水培更麻烦,砂砾中含有少量营养元素试验前处理工作繁琐,不适于植物营养浓度试验及某些微量元素缺素症试验.59.砂培的任务:与水溶液培养近似,不适宜于植物营养浓度试验及某些微量元素试验。
60.隔离培养试验:将植物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
61.隔离培养试验的特点:根据试验要求把植物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试验,中间用隔板分隔营养环境。
62.隔离培养试验的任务:适用于植物根际营养环境的研究;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研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研究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