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 地图综合

第9章 地图综合


区别: 概括是通过去掉制图物体总体中的细部及类别、
等级的合并,更突出地反映物体的基本特征; 选取是针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在新编图上
应表示或舍去。
联系:概括通过选取来实现。
6
四、从对制图物体的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 式和读图效果出发,制图综合分为:
1)比例综合: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引起图形缩小产 生的选取和概括。
35
减少 比例尺缩小
类别、级别
方法: ①删除:整个删除某类标志;
如:不表示河流的通航性质
②合并:详细分级合并成概略分级;
如:居民地1~2万和2~5万人口数合并 为1~5万
质量特征概括会引起分类分级缩减。
36
三、移位
(一)编图时解决争位矛盾的方法 1、舍弃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 时,一般舍弃其中较低一个。 2、移位 ①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相对移位方法。 ②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 拓扑关系的情况下,移动级别低的一方。 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 有时需采用压盖方法处理。
52
3.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密度区向低密 度区逐渐减少)。
4.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具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下保持各地 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53
四、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1.舍去小于规定尺寸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持图 形的基本特征;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曲个数 的对比;
例如23 是指在1cm2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的面积平均为
23mm2。
45
②数值载负量: 即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 对居民地,数值载负量通常指的是100cm2 面积内的
居民地个数。
例如163 指在100cm2范围内有163个居民地。
46
对于线状物体,通常指1cm2范围内平均拥有的 线状符号的长度,称为密度系数, K=1.8cm/cm2。
48
4、地图载负量分级
研究载负量的分级 ,目的是确定载负量能够辨认出 的最小差别。
Q n=Q n-1/ρ i
式中: Q n—— 第n级密度区的面积载负量, n=1,2,3,…;
Q n-1 —— 第n-1 ρ i—— 辨认系数,它是一个变数,在1.2~ 1.5
之间变化,Q n-1 的值越大, ρ i的值就越小。 当n=1时,可认为是最密区的载负量,即极限载负量。
3
二、制图综合的目的
突出
类型特征
抽象
基本规律
清晰
传递信息
4
三、概括和取舍
选取: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 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
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 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特征,缩 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
5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54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1、误差来源 资料图的误差: 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 转绘地图内容的误差 制图综合产生的误差 地图复制造成的误差
55
2、制图综合引起误差
① 作业员在作业中产生的误差。
如 :数字化
如:小湖泊,在不同的地区,其重要程度不同。
②同一资格无法预计选取后的地图容量。
23
临界标准
第一种缺陷
定额法
第二种缺陷
24
2、定额法
(1)概念
规定出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的数量。
(2)方法
面积指标
规定定额
确定载负量
25
优点:预计地图容量;
保证地图具有相当丰富的内容而又不失去易读性。
缺点:无法保证在不同地区保留相同质量指标。
以居民地为例。
高指标 弥补措施:临界指标
低指标
调整不同区域内选取物体的质量标准,以及与相邻区域分布密度 的逐渐过渡。
26
3 根式定律法又叫开方根定律 德国地图学家托普费尔在多年制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资料图上某一要素转到新编图上时,其数量变 化与这两图比例尺分母的平方根有关,这个关系可用下 列公式表示:
读性的矛盾。
制图综合实质:用科学的概括和选取手段,在地图上明显、 深刻地反映制图区域地理事物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
8
9.2 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用途 二、地图比例尺 三、制图区域地理特征 四、数据质量 五、地图符号的影响
9
9.2 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用途
地图用途
决定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和程度
第九章 地图综合
1
主要内容
制图综合的概念 影响制图综合的主要因素 制图综合的主要方法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2
9.1 地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一、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 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 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 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 图综合。它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
③ 面积载负量达到一个常数的条件下,通过改 进符号设计、提高制图和印刷的技艺还可以增 加所表达的地图内容 。
51
三、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1.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定得越低,但
被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2.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任
何情况下舍去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的目标,而 把较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能 保持地区的基本面貌。
10
张家口
承德
居庸关
保定
50
北京
天津
1677
唐山
山海关
秦皇岛
图12-04 1:400万教学挂图《中国地形》的一部分 (中国地图出版社,原图上地貌采用等高线加晕渲进行表示)
11
12
二、地图比例尺
(一)影响制图综合程度 (二)影响制图综合的方向 (三)影响制图对象的表示方法
13
14
15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景观条件)
对于林化程度、沼化程度,则使用面积百分比 来表示,例如0.63或63%。
③极限负载量:地图上可能表达的最大容量 ④适宜负载量:最佳容量
47
3、面积载负量的量算 地图上不同要素的面积载负量的计算方式不同。
居民地: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道 路:长度和粗度; 水 系:单线河、渠道、附属建筑物、水域的
水涯线及注记的面积; 境界线:长度和粗度; 植 被:符号和注记 等高线:作为背景,不计算面积。
32
2、数量特征概括
数量特征是指物体的长度、面积、高度、深度、坡度、 密度等可以用数量表达的标志的特征。
选取 形状概括
数量特征变化
33
例:
舍去的河流或小弯曲
河流总长减少
河网密度变化
34
3、质量特征的概括
制图物体的质量特征是指决定物体性质的特征。
质量接近
同类 同样符号
质量特征
分类特征 如:居民地、河流 分级特征 如:行政意义分级
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为: 内容的取舍 数量化简、质量化简和形状化简 移位
选取 概括
20
一、选取
(一)选取的方式
类别选取:整个一类信息全部舍弃选取
地图内容设计的任务
级别选取:舍弃某一级别信息。
(1) (2) (3)
弃次要的、等级低的对象
主要——次要 等级高——等级低;大——小 整体——局部
21
(二)选取的方法 1、资格法 (1)概念
景观条件
制图对象的 重要程度
制图综合原则
16
17
四、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地图概括的质量。数据
有四种形式: (1)天文、大地、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资料。 (2)遥感图像和地图资料。 (3)现势资料。 (4)各种专题编图资料。
18
五、地图符号的影响 形状、尺寸和颜色
19
9.3 地图概括的方法
49
5、极限载负量及其影响
迅速而准确地确定新编地图上的极限载负量是目前地 图学中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地图比例尺 决定
极限载负量
50
①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极限载负量的数值
② 极限载负量的数值会有一个限度,当地图比 例尺小于1∶100万时,其增加已经很缓慢,到 1∶400万逐渐趋于一个常数(阈值)。
界线
⑤ 面状符号的边界线;如小湖泊的岸线
41
9.4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一、图形最小尺寸
地图上基本图形:
线划、 几何图形、轮廓图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弯曲
基本图形影响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精确性 图形最小尺寸:地图上的线划、几何图形、轮廓图形和弯 曲等基本图形应当达到的最小尺寸。
42
单线划的粗细为 0.08~0.1mm 两条实线间的间隔为 0.15~0.2mm 实心矩形的边长为 0.3~0.4mm 复杂轮廓的突出部位为 0.3mm 空心矩形的空白部分边长为 0.4~0.5mm; 相邻实心图形的间隔为 0.2mm 实线轮廓的半径为 0.4~0.5mm 点线轮廓的最小面积为 2.5~3.2mm2 弯曲图形的内径为 0.4mm时, 宽度需达到 0.6~0.7mm。
30
③ 夸大: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需要夸 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要 素居 民 地 公 路 海 岸 地
资 料 图 形
海 域 陆 地
概 括 图 形
图 1 2 - 0 3 形 状 概 括 时 的 夸 大
31
④ 分割: 单用合并,有时会歪曲制图物体的特征,常常需要辅 之以分割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