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德的基本原则

医德的基本原则

➢ 儒学是一种缺乏主体性思想的哲学。孔子的“仁”是以自己为 出发点,然后推己及人,这种“仁”是出自“自我”的施舍和 恩赐,而并非出自对他人的“主体性”的承认。“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爱,是以 自己作为标准,而忽略了人际间价值观的差异性。
父子君臣的等级思想
➢ 中国的医患关系——父子关系。“医者父母心”要求为医者须怀 着父母疼爱孩子般的心去关心病人,同时赋予了医者父母般的权 力。家长主义在中国的医疗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医患关系 是“主动-被动”型模式。患者找医生看病叫“求医问药”。
2、古阿拉伯医学道德 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1135-1204)
中世纪犹太哲学家、医生、神学家,生于西班 牙,后在埃及任萨拉丁的衔医,长期从事哲学研究、 行医。
《迈蒙尼提斯祷文》
永生之上帝既命予善顾世人之生命之康健,惟愿予爱护医道之 心策予前进,无时或已,毋令贪欲、吝念、虚荣,名利侵扰予怀, 盖此种种胥属真理与慈善之敌,足以使予受其诱惑而忘却为人类谋 幸福之高尚目标。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什么叫给人应得? 应得必然与应得者此前的行为相关,应得乃是一种
回报或交换。 公正是一种回报或交换。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和涌泉之恩滴水相报,都是回报或 交换,这些行为是公正的吗?
➢ 公正是平等(相同、同等)的利害相交换的善的行为, 是等利害交换的善行;
➢ 不公正则是不平等(不相同、不同等)的利害相交换 的恶的行为,是不等利害交换的恶行。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二)公正原则 1.平均主义公正观 和谐团结为价值取向,却压抑了强者的进取和开拓。 2.报复主义公正观 注重人格尊严,但易滥加报复,造成更多更大的不公和伤害。 3.等级主义公正观 倾向于稳定安宁,却以牺牲广大被压迫阶级利益为代价。 4.功利主义公正观 注重效率利益,忽视了弱者的人格尊严。 5.人道主义公正观 有利于保护弱者,如老弱病残,但也会给强者造成不良影响。
患者缺乏权利意识
➢ 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是按照家庭生活方式培养的……‘在家靠父母,出门 靠朋友’,生活中总得有个依靠。”
➢ 这种心理定势带入医患关系,使患者依靠医生,医生代患者做主成为天 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事。什么信息该告知或不告知患者,如何作对患者 最为有利,一切由医生决定,而患者本人对此习以为常,逐渐淡忘了自 己的权利。
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局限性
(1)封建伦理糟粕 (2)忠君孝亲思想 (3)主体性思想缺乏 (4)父子君臣的等级思想 (5)患者缺乏权利意识
主体性思想缺乏
➢ 儒家“仁”学有不少可贵之处,在传统医德的熏陶之下,中国 古代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名医名家,也留下了“杏林春暖”等流 传千古的医德佳话。但是儒学也有自身的局限,受其影响,在 中国传统医德中,行医者的家长作风由来已久。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公正的起源和前提归结为两个条件 ➢ 客观条件:财富的相对匮乏。
财富的匮乏必然要求等利交换。 ➢ 主观条件:人性的自私和有限的慷慨。
自私和有限慷慨必然斤斤计较等利交换。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积极公正和消极公正 ➢ 积极公正——等利交换的公正。 ➢ 消极公正——等害交换或同等报复的公正。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不是死后的“永生”, 而是现世的享受,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着,应当 享受人世的快乐。性行为的意义在于其本身,而不主 要是为了传宗接代。
(3)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世袭等级制度
“真正的高贵不在于出身、门第,而在于人本身品质 的优良。”
——但丁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 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 字, 否则只能算是贱,这条最基本的法律被世俗的谬见所掩 盖了。” ——薄伽丘
➢ 既然是“求”,医家“应”了这“求”,病家就应满足,就当千 恩万谢,哪里还能计较“应”的方式、态度、效果?既然是“恩 泽于尔,何有不满之言?”优越的心态使为医者将自身置于“上 帝”、“天使”的角色,对患者的权益没有充分的意识。医患之 间不是独立的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施予与被施予、恩赐与 被恩赐、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一、医学人道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道思想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基本观 点是“爱人、行善、慎独”。
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服务的内涵 服务就是“为别人做事,满足别人需要”。
2.服务的性质 (1)服务的主体——供方和需方
供方——服务的提供单位;需方——顾客、服务的接受者 (2)服务的内涵:服务是一组或者一个具有无形性的过程和结 果,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满足顾客的某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服务
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且由供方和需方共同完成。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人道思想
明代陈实功
应戒贫富不等; 为妇女看病应 有侍者在旁; 不可诋毁同道; 不可离家游玩; 对娼妓等应视 为良家子女, 不可不尊等。
杏 林 春 暖
对中国古代医学伦理的评价
(1)“仁爱救人”的行医准则。 (2)内省、慎独的医学道德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观”的医学道德情感。
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政府对卫生工作实行政策干预和法规管 理等。 ➢ 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医疗机构的非赢利性,合理的补偿是医疗机 构生存的必然要求。 ➢ 福利:政府或社会团体通过再分配形式给劳动者或社会成员的一种物 质帮助或照顾,是用国家财政去扶持,实行一定的免费或少量收费的 政策,“一定”就意味着有限度,是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 的。
第三章 医德的基本原则
医德基本原则,简称医德原则,是由医者职业决定的,医 务人员应该自觉遵守的最基本的医德准则和根本要求,它是 调整各种医疗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衡量医务人员医德 水平的最高标准。
我国医德基本原则
传统医德基本原则 “志怀救济,普同一等”。
当代医德基本原则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
➢ 医疗领域中的家长制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为医者与患者之间具有 相互的感情联系,犹如家长和子女,但何以保证所有为医者对患者都有 父母对子女那种情感和爱心,却没有相应的规定。
➢ 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出于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自身权利 和利益的维护,逐渐开始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定位医患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二、医学人道主义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一)人道主义的概念 在医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关心病
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病人利益,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 质量的伦理思想及理论。 (二)主要内容
1.贵人 2.尊生 3.爱人
第二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原则
一、服务是医业的根本属性 (一)服务的内涵及特点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儒家提出的行为模式:取譬于己,推己及人。 孔子: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人道思想
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
贱之厄,中可保身长全《大医精诚》 “精”,即医术要精; “诚”, 即品德要好,在品德修养上要安 神定志,无欲无求,对病人富有 同情心,一视同仁。
业高于一切;凡以治病谋利者,有如专注于沙砾,而忽略金子之 人。”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三)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 1.近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思想 (1)反对神权对人侵犯,要求肯定人的价值 (2)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肯定现实人生的意义 (3)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世袭等级制度
(1)反对神权对人侵犯,要求肯定人的价值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四)现代医学人道主义的发展 1、诞生一系列国际性的医学伦理规范 ➢《日内瓦公约》(1864-1949年) ➢《悉尼宣言》(1968年) ➢《东京宣言》(1975年) ➢《夏威夷宣言》(1977年) 2、公益论成为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公益论
➢ 卫生事业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 卫生事业公益性的基本特征: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卫生事
➢ 医疗纠纷的增多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患者权利意识增强与传统的主动被动型医患模式的冲突。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二)西方人道思想 1、古希腊人道主义思想 《希波克拉底誓言》
①行医的宗旨是“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 ②强调医生的品德修养; ③强调尊重同道; ④提出为病家保守秘密的要求。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第三节 公正公平原则
➢ 任何公正都是一种善行,而等害交换却属于复仇、报复、目的 害人的行为境界,怎么可能是一种道德善呢?
➢ 等害交换就其结果来说是极其巨大的善。因为等害交换意味着 一个人损害社会和别人,他也会受到同等的损害。
➢ 使人们避免相互损害,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际交往,符合道德 目的,是极为重要的道德善。
蒙 娜
· 丽 莎
岩 间 圣 母
薄伽丘《十日谈》绿鹅
《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家薄伽 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 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作 品围绕十个男女青年为躲避黑死病,住在佛 罗伦萨乡间的一个别墅里,十天里轮流采用 讲故事的方式自娱自乐,故名《十日谈》。
反对宗教禁欲主义,肯定现实人生的意义
第一节 医学人道主义原则
3、古印度医学道德 公元前5世纪印度外科鼻祖妙闻出版了《妙闻集》 “医生要有一切必要的知识,要洁身自持,要使患者信仰,并尽
一切力量为患者服务。” “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聪明的知觉和对患者的同情,是为
医者四德。” 公元前1世纪印度内科鼻祖罗迦出版了《罗迦集》 “医生治病既不为己,亦不为任何利欲,纯为谋人幸福,所以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