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类书籍

美学类书籍

100本关于美学的书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也是目前最好的一部《西方美学史》,可能代表朱光潜的最高学术成就。

读美学史似乎没有用处,就像读哲学史是无用的一样。

但用处其实还是有的,只是体现得比较缓慢,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就像喜马拉雅山每年只不过增高那么一点点,肉眼看不见的。

要有心理准备:当你看了以下书目之后,便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份“速成”的书单。

学术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怎样做到“不空”?当然要有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先了解前人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国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知识量不小。

行文生动,文才斐然。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美学史上的传世之作,必定都是有文采的(康德几乎是唯一的例外)。

文字不清不楚的人,怎么搞学问?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的处女作,大家的处女作往往不可小觑。

易中天先生说:“这部著作类似可以看见太阳的一滴水,支撑着它的是整个西方美学。

”4.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是写得最好的中国美学史,至今无人超越;也是李泽厚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至今无以超越。

《美学四讲》代表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学的最高水平。

5.宗白华《艺境》(或《美学散步》)宗白华有灵性,对中国艺术有独到的感悟,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不可以绕过。

依我看,此书是“艺术美学”。

他的表述没有逻辑。

文字自然是很好的,如诗一般,但关键是文字背后的体验。

邓晓芒对他的评价是:有体验而无理论。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阐明庄子乃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可谓抓住要害,这个发现如今几乎已成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关于中国美学史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图景,资料丰富,可以利用。

8.叶维廉《中国诗学》(选读)道家美学与现代解释学文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结合。

9.邓晓芒《文学与文化三论》(《灵之舞》、《人之镜》、《灵魂之旅》)在我看来,邓晓芒无疑是当今中国最高的山峰和最深的深渊。

他的文字有如耶和华或摩西,雷霆霹雳,振聋发聩。

读过他的书,看待传统和世界的眼光必定发生难以想象的改变,而这也就意味着“灵魂”发生了改变。

以我个人的经验,邓晓芒的启蒙好像是当代中国学子必经的一个阶段。

10.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中国最好的康德哲学入门书。

邓晓芒具有纯正的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深刻,思路清晰,学识渊博。

搞美学的不可不读其中关于《判断力批判》的部分。

11.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必读书目。

“新实践美学”的代表作。

康德与马克思的汇通。

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一个超越。

透彻。

你可以不赞同它的理论,但你不得不承认很多问题被讲通了。

12.易中天《破门而入》必读书目。

中国人在21世纪的开端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13.杨春时《美学》(选读)“后实践美学”的比较系统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美学的最新成就。

由于“后实践美学”与“新实践美学”曾有论战,故可以参照一读。

窃以为杨春时哲学功底不如邓晓芒(如概念界定不清,推理不合逻辑),文字功夫不如易中天(他的文章有如白开水,淡而无味;有如风平浪静的湖水,不见波澜),创新意识则似乎高于他们。

比较了解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状况,希望与之保持同步。

然而不可否认,杨春时有时确实看到了别人所不曾看到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并非不重要。

此人是纯粹学者,有魏晋风度,可以亲近。

14.邓以蛰《邓以蛰全集》(一卷)(选读)美学界曾有“南宗北邓”之说,其实邓以蛰不及宗白华远甚。

邓以蛰曾在厦门大学任教,故聊备一格。

对书法和古代画论有兴趣者可读。

15.熊秉明《熊秉明文集》(四卷)以对艺术的感悟而论,宗白华之后唯此人也。

中国艺术家而能著文者,当以熊秉明为最。

熊秉明是雕塑家,作文如雕塑,精雕细刻。

其中《关于罗丹》已经反复再版,《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乃开创性著作。

16.莱辛《拉奥孔》体现时代精神之作。

内容倒不是多么的了不起,但歌德说,莱辛写论文,同时把思考过程展示出来。

17.歌德《歌德谈话录》(全译本)必读书目。

歌德是有史以来最健康的艺术家,几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德国的无冕之王,人间稀有的大智者,窥见上帝作坊之秘密的人。

梅烈日科夫斯基认为读了此书的人不会自杀。

尼采认为这是德国最好的散文。

爱默生认为歌德谈的比写的好。

此书不仅提供艺术修养,而且提供人生态度。

读过此书,会发现真正深刻的书并非都艰涩难读。

18.歌德《论文学艺术》歌德关于美学或艺术批评的重要文章基本上收集在此。

19.瓦肯罗德《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一本很好懂也很有趣的小册子,从中可以了解浪漫主义者对艺术的虔诚。

20.格罗塞《艺术的起源》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学的经验科学的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了解一些原始艺术,开阔视野,不无好处。

2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艺术生活》必读书目。

世界最好的艺术传记之一。

表演艺术的奥秘,此人至少洞悉了大半。

22.夏里亚宾《面罩与心灵》(选读)与《我的艺术生活》同一性质的著作,两本书向来齐名。

23.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玫瑰》文艺学的上乘入门读物。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家少有不受此书影响的。

24.丹纳《艺术哲学》必读书目。

李斯托威尔说这是才华横溢的演讲。

傅雷的译笔也才华横溢。

经验科学方法的一个示范。

既是艺术史,也是文化史。

诚如傅雷所言,如能消化,非止增长知识,在做人方面、气度方面都将有进步。

25.罗丹《罗丹艺术论》“门类艺术学”中选择雕塑者必读。

不难感受其中对艺术的宗教般的激情。

26.马蒂斯《画家笔记》“门类艺术学”中选绘画者必读。

表达极为清晰,在画家中可谓难得。

27.邓肯《邓肯自传》必读书目。

世界最好的艺术传记之一。

此书在中国已有近10种版本。

邓肯是我最喜爱的一位艺术家。

为邓肯神魂颠倒者不计其数。

此人是个奇迹:从未学过舞蹈却成为“现代舞之母”;既能沉溺于肉欲又能高扬灵魂。

以其立足于生命故也。

28.梅纽因《人类的音乐》“门类艺术学”中选音乐者必读。

听人道主义者解说音乐。

29.H·帕克《美学原理》以目前翻译过来的著作看,这是西方人在20世纪所写的最好的美学入门书。

30.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选读)日本没有重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此人不过批评家而已。

以其曾经影响过鲁迅,故聊备一格。

31.克莱夫·贝尔《艺术》必读书目。

哪怕只为“有意味的形式”这句口号,也是值得一读的,更何况此书在美学史上颇为重要。

32.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此书没有什么创见,但通俗易懂,且文笔甚佳。

艺术史与美学知识的结合,有史有论。

作者精通绘画史。

33.佩特《文艺复兴》(选读)配特是“唯美主义”的一个重要代表。

据说配特为了能够变得漂亮一点,宁可少活十年;配特认为,做一个道德的人是因为那样很美。

一种唯美的文风也贯穿此书,行文之漂亮,可谓妙笔生花,字字珠玑,其效果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王尔德认为值得整本背诵下来。

34.王尔德《狱中记》(选读)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大才子,“为艺术而艺术”的殉道者。

此书刻画了一个脱离现实的“纯粹艺术家”。

可参看他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

35.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必读书目。

鲍桑葵《美学史》的续作。

晓畅明白,要言不烦。

36.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的悟性在朱光潜和李泽厚之上,与宗白华属于一类人物,但创造力似在宗白华之上。

《人间词话》全是悟出来的,抓住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髓,也是中国诗论与西方美学的第一次完美的交媾。

37.王乾坤《文学的承诺》此书讲授一种“文学本体论”,其实只是“文学本体论”的导论。

作者有两句话我极为赞赏,大意是:⑴研究什么都可以,古今中外,大至宇宙,小至苍蝇,但一定要有终极视域,一定要有形上品格,否则不及格。

⑵文学艺术的殿堂之门应挂一牌,写着:不悟“人生”者莫入;不悟“无”者莫入。

这样的追求和这样的眼光在中国艺术理论界并不多见。

38.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选读)梁漱溟与熊十力齐名,港台并称为现代新儒家的“二圣”。

梁漱溟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形诸实践,他的真诚无可怀疑,但也可见此人是一狂生、腐儒,当然也不乏可爱之处。

此书是后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者的一个出发点。

可参看林语堂《中国人》和易中天《闲话中国人》。

39.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选读)梁漱溟的成名作。

初生牛犊不怕虎。

于是成了20世纪中国人的中西文化比较的一部经典著作。

有些观点似成定论,有些观点未必正确,有些观点已经陈旧。

读读无妨。

40.梁漱溟《朝话》(选读)有些学问从书本来,有些学问从人生体验来。

我当然推崇后者,而《朝话》是后者的一个典型的体现。

41.贺麟《文化与人生》(选读)贺麟是新儒家,也中国最全面介绍黑格尔的人,想要打通宋明理学与黑格尔。

虽然中国的黑格尔研究“还没入门”(邓晓芒语),但黑格尔现在在喜欢赶时髦的中国已经被弃之如蔽履,成了道地的“落水狗”,所以我要特别列出贺麟的书。

徐复观很喜欢这本书的,据说常带在身边,时时翻阅。

4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必读书目。

中国哲学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美国大学的中国哲学教材。

代表冯友兰早年的最高学术成就。

4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自称“五四之子”,自由主义者。

此人是罗素的狂热崇拜者,中国逻辑学大家金岳霖的高足,台湾怪杰李敖的老师。

本人也够怪的,17岁就写了一篇关于“自由意志”的论文,临终前表示要把《罗素自传》陪葬。

此书几乎是第一次运用了西方人文学术研究的方法,在论中国文化的书籍中令人耳目一新。

44.殷海光《思想与方法》读此书相当于对思维的一种训练。

可以初步了解“自由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殷海光使用的方法其实还是很有用的,并不见得都已经“过时”了。

45.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此书在中国至少有五种版本。

周国平曾经在电视上将它推荐给中学生。

中国人的理论能力甚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学没有哲学课程。

在法国,中学生毕业会考、参加工作之前都要通过哲学考试的。

难道中国的硕士研究生还不如法国的中学生不成?46.《老子》(选读)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但是往往被庸俗化为政治权谋之术或练气养生之术。

极俗之人都敢大言不惭地谈论老子的“智慧”,其实和老子有什么相干?老子并不好懂。

读懂老子需要极高的悟性。

坊间关于老子的通俗读物都是垃圾,哲学界把老子搞得干巴巴的。

至于“老子与现代百姓生活”云云,无异于把月亮从天上拉下来,充当蜡烛。

印度奥修从宗教角度讲老子的四卷本演讲稿,倒是值得一看。

47.《庄子》(选读)庄子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散文家,其艺术水准只能用“登峰造极”来形容。

能够在散文上与之较量一番的只有曹雪芹,但就连曹雪芹也承认“文章还是庄子的好”,而且曹雪芹不是哲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