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石灰吟竹石教学目标: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一个虽有一腔抱负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
这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人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预习:1、了解诗人。
2、了解诗的大意。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设计理念:在复习曾经学过的古诗这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古诗词有概括的了解,引发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课件出示石灰的相关知识。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6、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7.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集体交流:(预设)(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击,击打、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三、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5、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6、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2)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
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7、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将自己的感想写一写。
四、总结拓展,感悟升华。
1、补充阅读郑燮的《竹石》: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四个字,让你永远难忘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四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板书设计石灰吟【明】于谦清白留世竹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学习竹子坚韧不拔、不怕艰难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教学重难点1.认识生字,诵读古诗。
2.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以及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释题激趣1出示教学挂图或课件,指导观察。
(1)图上有哪些景物?(2)竹子长在什么地方?(3)你对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有什么看法?2齐读课文题目,释题。
3了解郑板桥。
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评价。
指导读准节奏。
(二二三停顿)3分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
老师提出学习要求:(1)小组朗读古诗。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
(3)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4)理解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后相互评价。
4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说说全诗的意思。
(2)从诗中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特点,什么品质?(3)齐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1教师范读,自由朗读。
2背诵。
(1)正确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3)表演背诵。
(4)相互评价,学习。
四、小结学习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说说学习古诗的方法吗?1读准、读通古诗。
2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3理解全诗意思。
4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感情。
5熟读成诵。
五、拓展学习,积累语言1人们是怎样赞美竹子的?汇报课前搜集的诗文。
2结合本诗和你对竹子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竹子吗?六、指导写字板书设计:竹石郑燮咬定千磨万击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咏物明志教学反思《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教学这课,感悟至深,是失败与失误让我收获了不少,成长了许多。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
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
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
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
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两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
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