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最全版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最全版

(管理知识)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太极思维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思考顾兆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中国哲学的根本是壹幅太极图。

太极即阴阳。

宇宙有天地;人有男女。

动物有公母;植物有雌雄;天象有日月;地有高山流水,统而言之阴阳。

太极原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任何事物的独立存在都是壹个太极模式。

壹个企业的独立存在也是壹个太极模式。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认识企业管理,即是研究企业管理之道。

何为道?道的名词首先出现于老子《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可见道是壹种象。

这种惚兮恍兮的似乎很难把握。

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这种象。

俩个恋人,情深意切之至,含情脉脉。

壹首精彩的乐曲奏毕,全场鸦雀无声。

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的那瞬间。

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道断。

我们从这个意义上来研究企业管理中的含情脉脉,语言道断,就是太极思维模式。

对太极图的理解,自古以来众说纷纭。

从实用角度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太极图是俩条相互追逐的阴阳鱼组成。

俩条鱼的眼可见作是阴神和阳神,阴中壹点阳,阳中壹点阴。

阴阳不是简单的迭加,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不是1+1=2,而是1+1=3。

俩神相博不求自得。

得什么?壹种新的物质。

男女结合得子,氧氢结合得水。

万众壹心,黄土变成金。

黄土变金,质的飞跃。

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关企业管理的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把企业管理问题放到哲学的高度来认识,也就不能建立壹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为国民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柱。

中国有句古话,“道无术而不行”。

这就是具体和本质之间的不二。

勉强理解既包含又有区别,既统壹又不全等。

我们且把企业管理的种种规章制度,谓之为术。

我们当下探讨壹下企业管理之道,对企业管理之道作壹番思考。

思考可免除文章题目形式的束缚。

思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似乎更能接近于道。

爱情壹个永恒的主题。

爱情演绎了古今往来壹个个动人的故事:美满的,悲壮的,神话的,鬼怪的,万物皆有情。

故事的主人公永远是男人和女人,更抽象地说阴阳的故事。

企业的故事,相形之下,苍白、平淡、无奇、形影相吊。

企业的故事壹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爱情的魅力在壹个“情”。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壹首动人的小诗。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凝固的音乐。

我们的产品,应该是流动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壹个新的时空,调整我们的思维。

孙子兵法:“道者,全民和上同意,故能够和之死,能够和之生而不畏危。

”也就是说,壹个企业首先全体人员必须有壹个共同的信念,为此信念上下壹致能够为它而献身。

可见孙子说的道是壹种信念,是壹种精神。

为什么孙子兵法把它放在首篇,作为纲领提出?商场如战场,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很少有人把精神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

精神是主要的,精神的含义,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含义也在不断深化。

中国革命的成功是这样的壹个典范。

把革命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有机地结合在壹起,即道和术的统壹。

《鞍钢宪法》能够说是壹部划时代的文献。

《鞍钢宪法》的宗旨是“俩参壹改”,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管理的含义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壹切积极因素。

管理的含义就是规则。

交通管理是规则的集中表现。

行人靠右走,车辆靠右行,是为了畅通。

《鞍钢宪法》创造了中国工业史的奇迹,新中国很快就在废墟上独立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民族工业。

日本引进了《鞍钢宪法》后,推出了人性管理的原则,为日本工业注入了新的生命。

以后我们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中国《鞍钢宪法》的改良品种。

《鞍钢宪法》是道和术的统壹。

用太极的观点来分析,干部属阳,群众属阴。

干部在上,群众在下。

天属阳,地属阴。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交而生万物。

天不下雨地要旱,地上没有水蒸气,天上没有云彩。

天地阴阳是流动而追逐的。

天地的完美和谐只能用鬼斧神工来形容。

外国人也只有摊开双手,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

干部属阳,群众属阴;干部在上,群众在下。

我们党开创了历史的先河,首先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把自己植根在人民的土壤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解放以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今天似乎遇到了挑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会逐步地意识到,只有效法天地的原则天地相交,才能真正使祖国繁荣昌盛。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基点在于壹个“变”字。

天下没有壹个最好的制度,制度应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不同。

适时、适地、适人才是最好的。

中国《易经》的主导思想就是壹个“变”字。

流水不腐,只有变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宇宙本身就是瞬息万变,宇宙永远在动,若有刹那间不动,整个宇宙就毁掉了。

壹旦不变,就叫僵,僵则死。

产品的老面孔,干部的不流动,群众的不热情,就是缺乏变字。

大到宇宙小到产品都是同理,同壹个规律,这个规律即无形的,实际起主导、根本作用的道。

现代人已经尝到破坏自然,自然惩罚人类的味道。

这就是道给人无言的警告。

天地无言生万物,无言不是无能,无为才是无不为。

壹个国家的产品质量不是壹个孤立的问题,是壹个民族心态的体现。

急功好利是粗制滥造产品的土壤,这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损伤了民族自尊心。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许多产品实际上是以模仿别人的产品为主。

我们勉强做到形似不能作到神似,更不能说是超越。

用书法绘画的语言,只是在临摹的水平上。

齐白石对后学者说:似我者死,脱我者生。

我们有的人以工业基础薄弱为借口,这当然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可是我们有灿烂的文化,中国人在旧屋上随意揭壹块瓦都比美国的历史长。

四十年代,战败后的日本在废墟上很快崛起,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企业管理就是让人和物在壹定的条件下有机的结合,生产出最完美的产品。

企业的第壹要素是人,第壹生产力也是人。

对用人之道,中国自古以来研究得很透切,中国做得最不好的也是用人之道,这也叫走火入魔吧。

要有好的产品,必须第壹个解决用人问题。

各尽其才是用人的最高原则。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人有将才、相才、匠才、庸才之别。

自古中国人才济济;自古中国人才最受压抑。

揭开中国文学史,伟大的诗人在发出痛苦的呻吟。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中国用人之道是长官意志,唯长官是伯乐。

天生万物,你能说那壹样有用,那壹样无用呢?天既生它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萨特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曾获得这样的灵感:万事万物都是药。

天生众生也自有它的道理,天生我才必有用。

把握用人之道是最高的生产力。

老子在谈道时有这样的比喻,壹个门窗,我们利用它的无来进出。

壹个房子,也是利用它的空来居住。

壹个茶杯,也是利用它的空来装东西。

我们要的东西是有,利用的却是无或者空。

有用无用关键是你怎么用。

有和无,虚实相生,才有妙用。

人才和非人才各得其所才有妙用,简单而言,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妙在于配合。

解决了人才问题,才能解决产品问题。

我们要把产品提到艺术的高度来认识,也就是说道的高度。

大家都熟知庖丁解牛的故事,最初在庖丁眼中是壹条完整的牛。

三年后在庖丁眼里是壹条筋骨脉络结构的牛。

以后庖丁解牛,便用心神意会,而不用眼睛见了。

所以庖丁解牛所用的不是技术而是道。

我再壹次阐述道,道是最常见而最不容易理解。

道就是出神入化,视之不见,客观存在,它不是用语言能完全表达的,它是超出语言的,是壹种感觉,壹种感应。

狭隘的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感觉、感应是靠不住的。

冷和暧也是壹种感觉,这是靠得住的,因为他知道穿脱衣服。

爱和恨也是无形的,他是不会放过的。

电视的图像是平面的,它见起来也是栩栩如生。

实际上人的壹生就是生活在各种感觉中。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爱祖国、爱人民则既是无形又有实际意义的感觉。

无感觉的人生跟呆子壹样。

大和小、美和丑、好和坏、苦和乐相对的感觉统治了人的壹生。

在人们眼中房子、票子、位子是真实的,可是对这些东西各人的感觉都是大不相同的。

人也是虚实共存地度过自己的壹生。

以前我和壹位匠人闲聊“字”,我问他:“你知道字的好和坏吗?”他说:“我只知道给人装璜字的时候有的字见不倒,有的字见见就倒了。

”有壹次去陶都出差,我进了壹家私人小店想购壹套茶具。

我首先声明,我是外地人,不懂其品质的好坏。

店主捧出壹套套茶具给我介绍这是某某工艺师的作品且有证书为凭。

店主指出其中壹套说:“这是已故大师某某的作品”。

我凝了壹下神:“你给我开玩笑了,这套茶具的作者年龄仅有四十岁左右,我又评判了另几套茶具制作人制作时的精神状态及其个性特征。

店主好奇的问我:“你不是懂吗?”我只能笑而不语。

文如其人,作品如其人,自古如此。

我不过见得更深壹些罢了。

这就说产品同样是有生命的,是另壹种生命的形式,可叫作信息。

世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共容共存的。

有的量子学家指出:“物质不是客观实在,真正的实体是人的精神世界。

”这已为当代的物理学所证明。

爱因斯坦:“任何壹位认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相信,在宇宙的种种规律中间明显存在着壹种精神,这种精神远远超越于人类的精神,能力有限的人类在这壹精神面前应当感到渺小。

”这壹论述和中国人对道的认识相似。

中西文化殊途同归。

可惜的是人类的许多真知灼见都因人而异了。

眼前有壹把茶壶,几十人走过。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挑剔、有人无动于衷。

茶壶不言,人却有千言。

这种现象我们肤浅地称为审美情趣,是这么简单吗?这是物质作用于精神的反映。

人为什么对物质产生各种想法?人和物质又是什么样的关系?物质有情吗?人的情能溶于物质吗?这是壹个大课题,到该讨论的时候再讨论。

我们搞产品的人如果能象庖丁解牛壹样,见到产品的筋骨脉络,用心神意会,见都不用见,壹定会生产出壹流的产品。

理性和非理性。

我们对产品的生产全付精力集中在理性的思考上,对其结构、系统作精密的分析研究。

我们也应该对产品作出非理性的思考,约等于艺术的思考。

庖丁解牛的第壹步是对牛作出理性的思考,筋骨的错综关系,第二步是非理性的思考,目无全牛,信手而来。

理性为阳,非理性为阴,阴阳合壁。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生产流水线的形成,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那个工业模式,在我们这个初级阶段又在重演,我们是否也要重复这个模式。

生产者在这个时期完全成为哲学意义上的生产力,也就更具有理性化,它的非理性成份降低了,也就是人的情感、创造力、事业的追求等等都不存在了,阴阳不协调了。

资本主义从泰罗式管理已转变成人性管理。

也能够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沿着阴阳规律前行。

以前我们提倡先要有革命的理论才有革命的实践,当下反过来先实践再总结,我们当下的理论是落后的理论,是总结的理论,而不是指导实践的理论。

谁真正的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必须对其本质作哲学的思考才能“会当凌绝顶,壹览众山小”。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捧着金饭碗讨饭。

外国人没有中国人的这些道道,为什么会生产出令人叫绝的产品?外国人的敬业精神是我们中国人难以比拟的。

这种敬业精神其本质是符合产品之道,把产品和自己溶为壹体。

西洋乐器是工业生产的产物,符合了大工业生产的原则,符合了资本主义社会既生机勃勃又骚动不安的情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