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化小组:通过小组工作教化和训练组员品德、行为、纪律等方面规范化,提升他们的自觉意识。
治疗小组: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帮助有“问题”(如社会功能丧失,违反法律和道德等)的组员恢复社会功能,改变“不良”行为和态度,治疗身心“疾病”等。
社会化小组:帮助组员学习社会适应技巧和行为方式,提高他们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
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体利益.
小组动力: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加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和交互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社会目标模式:是指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社会良知。
互惠模式:这个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
通过这样的互助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得到增强。
心理剧:是指小组领导者引导小组成员以戏剧化角色表演出来。
在其中经历过去、当期或预期的生活情形,就好像生活是戏剧情境一样。
心理剧的目的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帮助人们以一种自发、戏剧化的方式表达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的自我理解和情绪宣泄,接受有关这些角色的回馈。
专权是领导方式:是指小组领导者以“权威”“专家”自居,将推动小组的主要责任寄托在自己身上,小组的动力都围绕小组领导者产生。
放任式领导方式:是指小组给予每一位组员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决定小组的目标和方向,小组领导者是其中的一员,其权力、责任与参与和其他组员没有区别。
目标行为:在小组设计中,确定小组干预的,需要改变的行为就是目标行为。
单一个案设计:有承单一受试设计,它是以一个个案或一个群体作为实验或研究对象。
不设比对组或控制组,研究者直接对同一个研究(干预)对象。
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简答题
小组工作的特点:1)小组是有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
2)小组工作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共组都有明确的目标
小组工作的功能: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运动问题解决社会价值
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过程中应该重视的方面:1,互助互惠原则 2,尊重组员的权利和能力 3,民主参与和决策
4,赋权的原则 5,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科诺普卡提出的小组工作实务的原则1,小组中的个人化原则
2,小组个别化原则 3,真诚的接纳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
4,有意识的在社工和案主之间建立一种助人的关系
5,积极鼓励和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助合作的关系
6,在小组进行过程中,可以适当修改小组计划,以更好的满足小组和组员的需要
7,根据组员个人的能力,因人制宜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能力
8鼓励组员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决策过程,体现民主精神
9小组工作者在主持小组过程中,要热情,要有人情味和自律性
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个人特质: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造成情感枯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压力:
1,来自于小组工作者的职位和角色的压力
2,处理负面、不合作、自杀倾向、攻击性、敌意案主时带来的压力
3,小组工作者可能对工作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当他们无法达到这些不合理的期待时,会产生罪恶感
4,案主过多带来的压力
5,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似,实践与理论也不尽一致,小组工作者没有成就感
影响小组有效沟通的因素:1,组员在小组中所处的位置 2,整个小组的坐位安排 3,小组的工作目标性质 4,沟通技巧
作为小组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的个人素质:1,自我察觉 2,接纳 3,同理心 4,温暖 5,令人信任 6,开放 7,一致性 8,专注 9,具有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
冲突的积极影响:1,激发创造力 2,提高决策水平 3,增加小组的向心力 4,重新评价自己的能力
节目设计的标准问题,威尔森和芮兰德概述
一,成员方面
1,活动不能超过组员的体力范围,应对体力发展有益处
2,活动要在组员智力范围内,要给与组员最高发展智能的机会
3,活动要与组员情绪发展阶段相配合,要能引导情绪的发泄和释放,尤其重要的是要能控制组员的情绪向正常的方向发展
4,活动要适合于社会行为的发展,供给组员合作的能力和机会,培养责任感及接受能力
5,活动要能协助组员能力的发展,但绝不可以因为个人身心缺陷而发生隔离现象
6,活动要能使有特殊技能及智力的人得到发展
二,小组方面
1,活动应给予小组成员平均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2,活动要适合小组内不同性质的组员
3,选择活动时,因注意小组以往的经验
4,活动应与小组的目标相辅相成
5,活动要使小组轻松、愉快、有娱乐价值
6,活动要适合于小组当时的情绪气氛
7,活动要使小组成员得到感觉与情绪上的解脱
8,活动要适合小组的结构,并能培养组员共同合作的精神
9,活动要给予组员学习“领导”与“被领导”的实际经验
10,活动要能给予组员培养决断能力的机会
11,活动应给予组员对机构及社区标准与价值观念理解的机会
12,活动应会给予组员各种支持
三,社区方面
1,选择并利用社区资源和设备,以发展活动种类与范围
2,通过小组活动,使小组适应社区氛围
3,活动能消除组员在社区中的紧张气氛
4,活动能协助小组获得社区的认同
5,活动协助组员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6,活动支持组员改良社区环境
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1,小组规范产生 2,小组结构的形成
3,小组角色分化 4,小组有了公认的目标
小组成熟时的特点:1,成员达到最理想的沟通状态
2,小组形成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组员之间有充分的默契
3,小组有足够得能量达成目标
4,小组的概念更加深入
5,权力结构趋于平稳
6,成员会比以前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但彼此之间的依赖性更强
7,成员与工作者的关系更加和谐
小组后期的任务:1,评估小组目标的实现情况
2,了解和处理成员有关小组结束时的情绪和感受
3,保持成员的变化,巩固其已经习得的技巧
4,协助成员制定将来的计划,适应外部的情境
5,处理未完成的工作
6,转介
工作者应采取降低小组吸引力的措施
1,引导小组成员总结他们在组内的收获,指出他们已经得到其期望在小组中获得的成长
2,与成员讨论为什么不再需要小组
3,鼓励小组成员运用学到的方法与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以使他们不再依赖工作者和其他组员的支持
4,减少小组聚会的频率
5,鼓励小组成员参与小组以外的活动,以获得外部资源来满足自身需要
小组结束后的跟进: 1,转介 2,建立自助网络 3,安排探访
常用的测量工具:1,小组进度笔记 2,个人自我报告,社工、组员和小组观察员的访谈记录 3,问卷 4,分析报告
5,小组过程录音和录像 6,观察笔记 7,目标达成量表(GAS)
8,任务完成量表(TAS) 9,心理测量量表
小组评估的作用
1,评估可以指导干预方向,使得干预行动一直围绕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顺利进行。
2,评估可以帮助社工和组员明白在小组过程中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实现的程度。
3,评估为组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对小组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
4,评估可以帮助社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的干预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
5,对机构而言,小组评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提高整个机构的服务质量提供了经验和资料,为机构的培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研究性评估报告格式要求中具体结构包括:1,1,前言 2,文献回顾 3,研究方法 4,评估对象的介绍和评估过程 5,分析和解释 6,结论 7,参考文献
三,论述题
1,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P32)
2,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P33)
3,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P35)
4,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P37)
5,小组中期小组冲突较多的看法(P177、P178、P179)
6,小组成熟后有足够的能量达成目标(P185、P188)
7,工作者如何解决小组后期逃避、否定的离组情绪(P196)。